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5 18:36:02
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15-09-15 18:36:02     小编: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围绕学生生活,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全面整合教学资源,重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原则

过去的思想品德课过于依赖教材,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吸收,索然无味;或是侃侃而谈,但课堂毫无生机,学生无精打采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都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是每个老师应高度关注并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地挖掘、收集、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务必让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感悟其重要性。当然,为能实现高效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针对性原则。无论选取何种教学资源,其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所以,因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不能漫无边际与教学内容脱节。比如在讲“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时,我曾以扬州市一年一度的“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以及高邮市的“邮文化节”等地方大事作为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现对外开放、实施科学发展的成果,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价值导向原则。思想品德课设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以,课堂上采用的教学资源需具有正面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比如在讲“合作与竞争”时,我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教学资源,此次奥运会充分向世人兑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承诺,表现出中国的伟大。这些积极的、向上的课程资源,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3)适应性原则。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需要简明扼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同时保证教学质量,通过简短总结来说明课题或是教学资源选择的目的和意义。因为所在学校地处农村,所以,在讲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时,就选择了相关的农村集体经营的相关实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4)启发性原则。教学资源选择十分多样,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实行“拿来主义”,应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素质技能。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将教学内容内化成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出最大的教学实效。

二、重视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1)教学目标要合理。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初步构想,当然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标。教学目标应综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设定,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把握好教学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2)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教学内容是直接了解、认识思想品德课,汲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载体。要依据学生的学情、依据成长规律、依据课堂需求,精心选择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精华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3)教学结构的调整。过去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弊端,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我认为,现今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优化,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结构优化方面,我觉得应主要考虑三点:学科特点及教学理念、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当然,核心必须是学生,一切教学结构的调整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宗旨。

(4)兼顾预设与生成。其实两者是统一的,生成与预设的差距,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表现。课堂充满生机,教学效率高效,生成与预设的差距就小。所以,教学设计亦是一个弹性设计,教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

三、重视贴近学生实际,回归学生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实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总把道德、认知、情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只孤立地当作知识去灌输。缺乏学生人格和道德养成的活动性,使得教学陷入教条化,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为改变此现象,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展开讨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虑、矛盾、问题。若是教师能好好地利用这一点,以学生实际困扰的问题为背景展开讨论,加以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正面地成长。根植于生活世界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才是真实的,才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同时,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更好地设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2)结合学生行为习惯,设计教学。年龄特点决定了很多初中生无法将品德规范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学生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就要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3)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因材施教。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限,对很多生活现象的认识过于肤浅,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思品课的课后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独自探索,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心、动脑、动情,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比如,我曾经在七年级开展“走进盲人,关爱残疾人士”体验活动。在不断探索与体验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愈来愈健全。

教育是一项永远留有缺憾的艺术,只要教师保持一颗探索的心,教育也永远是一项最美的艺术。

参考文献:

[2]黄文俊.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1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