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6 09:43:22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5-09-16 09:43:22     小编:

[摘 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前进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文明和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7年,与我国高等教育100多年的历史相比,残疾人高等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研究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师德建设标准、内容、方法等,对搞好残疾人高等教育,培养出自食其力的残疾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残疾人 高等教育 师德建设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前进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社会文明和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成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十几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设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和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数量逐年增加,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7年,与我国高等教育100多年的历史相比,残疾人高等教育还处在摸索阶段,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的师德标准、内容、方法也在探索之中。

一、师德建设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师德就是对教师个人道德的全面要求。从狭义上讲,师德就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把师德简单地理解为教师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时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1]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者必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是为人师者安身立命的基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人才培养、民族振兴、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中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其更为人们所关注。[2]

二、问题的提出

(一)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关心特殊教育。[3]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开办特殊教育专业。[4]2008年教师节,胡锦涛总书记专程到特殊教育学校视察时强调: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加快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5]2009年第四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特殊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作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6]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7]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特殊教育。[8]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9]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招生数与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数逐年增加

目前,我国有22所举办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的院校,在校的残疾人大学生约5000人;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近500人。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有待研究

据文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师德的研究仅限于普通高校,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师德建设还有待研究。普通高校师德研究在研究范围上没有考虑我国各地区高校师德的不同情况,特别是教育对象的不同,学校的师德境况是不同的。因此,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师德研究亟待加强。

(四)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师德建设是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已成为制约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教师的师德是搞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关键。教师首先要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然后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针对残疾学生的辅助授课工具,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残疾人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情况

1.问卷的编制

根据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师德要素的维度构想,并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共编制职业道德题项6个。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12所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抽取听障、视障学生和从事听障、视障教育的教师进行调查。

3.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79份,回收到有效问卷1822份,回收率83.6%。其中有效被试中听障学生1474名,视障学生138名,从事听障教育的教师185名,从事视障教育的教师25名。

(二)结果与分析

1.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现状及分析

(1)现状

①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化,以中青年教师群体为主,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比例最大,占51.9%。

②从学历结构来看,教师中以硕士学位为主,硕士学位的教师占50%,博士学位仅占7%。

③从职称结构来看,教师以讲师人数居多,占50.3%,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占20%。

④从教师所学专业性质来看,在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中仅有13.34%是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类毕业;41.43%是其他专业师范类毕业;45.23%是其他非师范类专业毕业。

⑤从教师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时间来看,从教10年以下的占绝大多数,为74.6%,这与我国开办残疾人高等教育时间不长有关。

⑥从选择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观动机来看,35.24%是出于希望留在城市工作、感到社会重视、个人发展机会多、谋生手段和院校调整的原因而选择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工作的。

⑦调查结果显示,31.43%的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还没有系统地学习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⑧调查结果还显示,30.96%的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 (2)分析

目前,我国各地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大都是2000年以后成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都在摸索中,加之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少,所以30.96%的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没有高校教师资格证。31.43%的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还没有系统地学习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35.24%是出于希望留在城市工作、感到社会重视、个人发展机会多、谋生手段和院校调整的原因而选择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工作的。86.67%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质量都是有影响的。所以,要解决他们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问题、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的专业精神、执教能力、教学水平,特别要加强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的师德教育。

2.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师德要素分析

(1)残疾人高等学校教师对师德认识的问卷分析

据问卷分析数据显示:总体上教师师德的认识是客观的、正面的、积极的。教师的认同度依次是:96.79%的教师认为应该根据残障生的个体差异,开发潜能,补偿缺陷;95.4%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满足残障生特殊需要的教育理念;95.4%的教师认为应该具有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95.4%的教师认为对待残疾学生应该更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94.02%的教师认为应该具备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94.01%的教师认为应该树立现代残疾人观。教师对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潜能、补偿缺陷的认知给予了更高的认同。

(2)残疾学生对高校教师师德认识的问卷分析

残疾学生对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师德的6个要素的认识也是客观的、正面的、积极的。学生的认同度依次是:71.1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待残疾学生应该更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68.12%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残疾人观;66.1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有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64.59%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根据残障生的个体差异,开发潜能、补偿缺陷;63.1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有满足残障生特殊需要的教育理念;53.67%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生最认同的要素是教师对待残疾学生应该更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残疾人观和教师应该具有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

3.小结

(1)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与学生对问卷同一题目回答的相关程度为0.600(P=0.018),具有非常显著的高度正相关,即教师和学生对教师师德要素认识是一致的。

(2)学生对教师师德要素的总体关注度低于教师对师德要素的总体关注度,这与社会、院校与教师个人对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与宣传呈正相关。

(3)学生对教师的理想要求与现实要求有差距,学生认为现实教学中教师的表现还没有完全达到学生的期望值,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在采取的教学方法和使用手语、盲文进行教学的技能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师德建设的思考

(一)以普通高等院校常规师德教育为基础

残疾人高等院校首先是高等院校,它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性质,又具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残疾人高等院校首先要在普通高等院校常规师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残疾人高等院校的特殊性,结合实际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教育。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重要保障。首先要贯彻落实国家师德建设系列文件,要紧密结合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深入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提升残疾人高等院校师德建设水平。

(二)教师要树立现代残疾人观

目前,还有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残疾和残疾人,放大残疾人的消极心理特点,甚至有些人把残疾当作病,把残疾人当作病人。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要使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使残疾人的特殊性越小越好。过分强调特殊性,会拉大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情感距离。

残疾学生的身心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水平,教育是补偿缺陷的重要手段。残疾虽然给残疾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一面,但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了发展动力。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残疾学生,看到缺陷的两重性和补偿的可能性。教师对残疾学生的认识是决定残疾学生教育质量、学习有无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师应具有满足残疾学生特殊需要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注意探索特教发展趋势,树立先进特教理念。应组织教师到其他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或国外考察学习,参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了解国际上最先进的观念和前沿科研成果,使教师对于我国高等特殊教育既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又要坚持“以人为本”观念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形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尽量发挥自己的潜能,回归主流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的特殊教育理念。

(四)教师应研究、熟悉、了解、理解教育对象

从事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教师首先必须掌握手语或盲文等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技能和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残疾学生的认知、行为、学习和心理特点。然后根据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开发潜能,补偿缺陷。教师还应该具备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研究、理解教育对象,培养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此外,还应加强教师特殊教育相关基础知识、特殊教育导论、残疾人心理等的培训。

(五)教师应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成才,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残疾学生由于其生理障碍导致其认知与思维活动具有局限性,沟通交流存在障碍,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为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对于教师而言,他们需要掌握特殊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听障学生,教师不仅要掌握手语,还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板书、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而对于盲生,教师需要手把手的示范,同样的教学内容,特教的教师要付出比普教教师几倍甚至更多的精力。对于管理服务人员,他们也需要更高的素质和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 注 释 ]

[1] 陈宁.师德建设:多视角的分析与建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安云凤,吴来苏.高校师德教育与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http:// news.sina.com.cn / o / 2007-10-16 / 032812732178s.shtml.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zdpf.org.cn / GDSC / ShowArticle.asp?Article.2008-3-28.

[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 / zwgk / 2009-05 / 08 / content_1308951.htm.2009-05-08.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http:// www. china. com. cn / policy / txt / 2010-03 / 01 / content_19492625_3.htm.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http:// news.xinhuanet.com / politics / 2011-03 / 16 / c_121193916_17.htm.

[8]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http:// www. gmw. cn / sixiang / 2012-11 / 18 / content_5725672.htm.

[9]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 edu / 2014-01 / 20 / c_119049746.htm.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