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作文课有效讲评策略探寻

作文课有效讲评策略探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3:36:20
作文课有效讲评策略探寻
时间:2023-08-05 03:36:20     小编:

作文讲评课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诸如盲目性大、随意性强、主体性弱、层次性模糊,讲评的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等等问题依然广泛存在。讲评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策略与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加以探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以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写景习作讲评为例,寻取有效的作文讲评策略。

一、把握“规定性”,强化“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讲评目标

作文讲评应具有针对性,每一次作文讲评都要有独特而明确的讲评目标,不能什么都讲,什么都评,没有指向。讲评目标的确立,笔者认为至少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教材要求,二是学生习作。

1.研究教材要求,落实“规定性”

人教版课标教材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主要通过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习作”编排来加以呈现,以此实现课标年段作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性。比如写景作文,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在

三、四年级每学期各安排了一次描写景物的单元习作教学内容这样一罗列,一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写景题材作文教学的编排是由易至难递进式呈现的。四下园地一习作要求的侧重点是将熟悉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出条理,作文教学指向性非常明确。这既是本次作文指导的目标,也是作文讲评的目标。

2.研究学生作文,强化“针对性”

作文讲评应“以生为本”,以学生的“习作为本”;学生的习作就是课堂教学的“文本”,是作文讲评的立足点。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阅读、研究学生的习作,才能真切地把握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也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习作中的问题。在一次作文指导课后,笔者对全班40位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研读,挖掘作文中的闪光点,罗列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期准确把握学生作文的原点与最近发展区。请看笔者的批阅笔记:

首先,从选材看,范围狭窄、内容贫乏。全班40位学生,其中19人描写大海,4人描写校园,11人描写箬山的石头房,剩下6人描写晚霞、石级与公园。对于生长在海边的孩子,一想到写景,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大海。他们对大海观察得较多也颇为熟悉,相比之下,也是容易写的。其次,从文章条理看,参差不一,良莠并存。40篇文章中有14篇按时间顺序描写,3篇按游览顺序写,9篇是定点观察,其他作文思路不清晰,结构也不完整。按时间顺序描写,大都以“早上、中午和晚上”衔接过渡,形式单调;有一篇以“晨曦微露、日落西山、万籁俱寂”过渡,较好,可做范文。移步换景的写法中,有一学生以“刚进入校园、绕过我们的旗台、顺着楼梯、穿过教学楼”等语句衔接,比较自然有序。第三,从遣词造句看,文从字顺仍须努力。有超过半数的文章语句不通顺,语病很多,有的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第四,从具体内容看,景物特点把握不够到位。描写大海,特点是“美”;描写校园,特点也还是“美”。至于如何“美”,则不具体,没能写出景物特点。

针对现状分析,结合教材要求,笔者将本次习作讲评的目标定为“在有序的基础上将特点写突出、写具体”。

教师只有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才能对作文讲评要求的“规定性”了然于胸;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作文水平,才能实现作文讲评的“针对性”,找准教学的落脚点。“规定性”的把握和“针对性”的强化,为确定切实可行的习作讲评目标提供了基础。只有这样,作文讲评才不至于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唯此,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才能实现一课一得,作文能力才能呈螺旋式提升。

二、板块推进,强化方法,夯实习作讲评的教学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与综合运用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亦然。学生只有在习作讲评的过程中才能掌握修改方法,提高作文能力。本次习作讲评课,笔者围绕讲评目标,设计“欣赏―挑刺―训练”三个层级的讲评板块,力求体现讲评过程的层次性;同时,在板块推进的过程中,强化欣赏佳作、找出问题及修改习作的方法指导。

1.欣赏要多

每位学生的作文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可圈可点之处,或语句,或段落,或谋篇布局。讲评课上,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彼此的习作,让学生在同学的赞美中,在教师的赏识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金矿”,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还能有效强化其习作自信。因此,作文讲评课应尽可能多地发现习作亮点,甚至放大亮点;多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被欣赏的对象,都可以成为范文的作者。

在“欣赏”板块,笔者设计“榜上有名、佳作欣赏、亮点发现”三个环节加以推进。“榜上有名”面向大多数学生。教师遴选文字优美的、景物特点描写突出的、观察有序条理清晰的作文,将作者姓名以及作文题目醒目地打在屏幕上,让学生大声喊出作者的名字,以此激励每一位成功者。“佳作欣赏”是范文赏读的环节。这里的“范文”来自学生。佳作一定是符合本次习作目标的好文章,是讲评的重要文本。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品读赏析范文的亮点,从对同伴的佳作赏析中领悟习作的写法。“亮点发现”是从遣词造句上进行鼓励。只要在语言描写上有独到之处,不管是一段话,还是一句话,或者只有一两个词语写得准确生动的,教师都可以将这些段落、句子、词语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进行肯定与赏评。

2.挑刺要少

学生写作文,就像孩子学走路,难免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习作中出现语病、错误是很常态的。一次作文中,“病例”不会只有两三个,会有六个、八个、十个……教师如果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病例”一股脑儿呈现出来,不仅会打击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而且会令其眼花缭乱,对毛病的认识和记忆大大下降,以致达不成挑刺的目的。正如一位老年病人,大大小小的毛病一大堆,你不能什么病都治,得把他当前最重的“急性病”给治了,再调理其他小病,才会有实效,也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把所有毛病治好。因此,一节课呈现的“毛病”要少,两三点即可。这样十节课,二十节课,三十节课……学生的作文慢慢就能立意鲜明、情感真挚、文从字顺了;学生也就在习作讲评与修改中学会作文,提高作文能力。 本次习作讲评,笔者主要挑了学生习作中的“三根刺”:一是景物特点描写不够具体,犹如记流水账。如“旗台旁有一座雷锋塑像。旗台的正前方耸立着一栋教学楼。观赏完前操场,我们又来到了后操场。后操场有一个花坛,那里是植物的乐园。”学生虽然介绍了校园的三处景物,但是没有一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突出景物的特点,没有把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二是在描写景物时,学生用语不够准确丰富,存在大量的“有”字。如“陈和隆旧宅里有木头迷宫,有海生地下室,还有中室欣赏”。“竹林里面有一座假山,假山里有很多小窟窿”。学生用“有”字代替了景物存在状态的词语,显得十分平淡,不能唤起人们对景物的无限想象。三是很多学生描写的顺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十多位学生描写了家乡的大海,都是按照“早上……中午……晚上……”“清晨,……中午,……下午,……”这样的顺序描写的;甚至有些学生写的内容也很相似,都是写海面上金光闪闪之类的。课堂上,笔者通过“组句”形式呈现这些描写,引导学生像医生一样给每组句子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对这三种通病进行概括,有趣地将它们命名为“流水账病”“有字病”“雷同病”。

这些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都是从学生作文中找出的,学生会产生很强的亲切感与真实感;并且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病例的发现、诊断与修改,极大地激发了修改自身习作的兴趣与积极性。这样的作文修改过程,亦是学生对作文方法顿悟的过程。

3.训练要精

“光说不练假把式。”讲评课中展示的精彩之处,不加以模仿训练,就无法有效地让学生习得;罗列出的共性问题,不加以训练,就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也就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作文讲评课一定要有训练,而且训练的内容要精,要与教学目标一致,与本节课的指导点一致。教师要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弱点,找出具有通病的一个训练点加以指导,当堂进行一次扎实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这次训练有效了,下次再针对别的问题进行训练。如此,学生的习作方会更有看头,更耐人寻味。

本次习作讲评,笔者根据习作目标与存在的三种“毛病”,从学生作文中寻找出这样一个段落。

“一进校门,眼前一片明艳。校园的迎春花开了,淡黄色的。花坛中的花漂亮极了,有茶花,有万年青……花坛边有一座雕像,那就是助人为乐的雷锋。操场中心有一个旗台,旗台上还有一面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校园里还有一片大竹林,叶子是嫩绿的,一摸就能感觉到这叶子是刚长出来的。我们有一栋教学楼,是我们学习的天地。早上教室里传出琅琅书声。在这里,我们收获丰富的知识。”

此段落叙述较为有序,但景物特点描写不突出、不具体,存在“流水账”“有字病”的问题。笔者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存在的问题,然后分组分点进行修改,最后加以整合并展示交流,让学生做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训练中不断地积累、沉淀、提升。这样的训练应该是扎实有效的。

叶圣陶曾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通过“欣赏―挑刺―训练”,笔者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作文训练过程,在欣赏中领悟作文奥秘,在挑刺中发现问题,在训练中发展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自行修改。

三、互评互改,生动对话,突显习作讲评的主体性

作文讲评课,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不是教师一人点评学生作文的优劣而学生默默聆听。它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群言堂,是学生、教师、学生作文三者对话交流的平台。因此,作文讲评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呈现教师点评、师生互评、学生自改等多种形式相融合的生动场景。

1.师生互动评议,重视方法发现

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作文教学,认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是批改的主体,而忽略了学生应该是习作讲评的主体,师生互动评议,才能提高讲评效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修改方法,自主评议、自行修改。在“佳作欣赏”这一环节中,笔者从“突出特点”与“有序描写”两个角度,引导学生鉴赏品评,领悟写作的秘密;在“亮点发现与挑刺诊断”环节,笔者采用归类的办法,每组集中出示二三个有相同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在评议的过程中发现句子的优点或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训练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合作修改,运用方法,呈现精彩。因此,师生互动评议,不仅是一个欣赏、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修改、总结的过程,更是一个方法习得的过程。

2.学生自行修改,注重方法运用

一是集体修改。讲评之后教师可留出时间,安排集中修改一个典型片段的训练,分组分点进行修改,最后呈现并点评修改后的作文,使学生在习得修改方法后有充分实践与反刍消化的机会。二是同学互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学生往往看不出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很需要教师或者同学的指点。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互改,让多个同学修改自己的作文,自己也参与修改多个同学的作文,这样既能欣赏别人作文的独到之处,也能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实现多赢共利。三是独自修改。在作文集体讲评课后,最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二处即可,将学到的评改方法用于自己的作文修改,化知识为能力,从而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讲评课不能为讲评而讲评。教师应具备强烈的目标意识,作文讲评才能有针对性,才能一课一得,落地生花;有强烈的过程意识,作文讲评才会讲究方法,让学生得意又得言,得法又得能;有强烈的主体意识,评价才会多元,形式才会多样,作文评价才会由课堂走向课外,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变学习修改为学会修改。讲评课不应该成为这一次作文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二次作文的开始,是学生自行修改、自能作文的开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