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谈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几个原则

谈谈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几个原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2:00:52
谈谈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几个原则
时间:2023-08-07 02:00:52     小编:

摘 要:导学案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支配下和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心理特征,制定的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

关键词:语文;导学案编

导学案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支配下和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心理特征,制定的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的学习方案。导学案与教案的着眼点不同。导学案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学什么和怎样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案立足于教师如何“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案,对学生的学则不予考虑或极少考虑。

要使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导学案的科学编写是前提,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生为本,这是导学案的设计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体现在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学习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提出,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给学生留有参与设计导学案的空间。导学案虽然由教师编写,但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因此可在导学案设计的过程中留白,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系统性原则

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有比较完整的系统,初中是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整个七、八、九年级就是一个小的子系统。导学案的设计要能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导学案在系统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导学案的设计没有总体规划,只是由教师分头编写,最后汇集而成。其结果是每篇课文的导学案的内容基本相似,不分文体地套用模板,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效果。

导学案的系统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有统一的规划设计,把七、八、九年级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要让学生通过导学案循序渐进地掌握比较全面的语文知识,要让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覆盖面。二是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比较全面的学习方法。教学文本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有一把能打开所有锁的钥匙。语文课文的不同文体的学习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种文体,也需要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在导学案设计中也要有所规划,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导学案的学习,逐步掌握各种语文学习的方法,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问题化原则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主体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内容化解为一个个问题,以问题为媒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来完整、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导学性原则

首先,导学案的导学性体现在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目标的指引来完成学习任务,好的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认识什么、记住什么、学会应用什么。目标的表述不使用教案中的“了解”“理解”“掌握”之类的词而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词语。因此,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定应具有概括准确、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其次,导学案的导学性体现在它注重学法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告诉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思路,如告诉学生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前后文的联系,哪些问题是需要自主独立完成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合作讨论的等等。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进行资料搜集、如何进行质疑等。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方法。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开放性原则

好的导学案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体表现为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开放性。导学案内容首先源于课本内容,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在编写导学案时要适时加入鲜活的内容,最好能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在设计《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这篇课文的导学案时,我考虑到这是一个名人访谈录,于是在导学案上设计这样的一个内容:利用网络查找《杨澜访谈录》中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并观看视频,从被采访人物和杨澜提问两方面写出你的收获。学生兴趣盎然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人观看并写出了自己从这个人物身上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注意了采访的学习要点,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发言非常积极,他们很乐意与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名人的相关内容。

导学案形式上的开放性一方面是指导学案编写要有意识地为学生留下一些悬而未决问题,如: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想法吗?可提出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学术界也一直争论不休,你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由。另一方面是指导学案结构的变化。比如“知人论世”属于背景资料查找,通常放在学习过程的前面,但有时也可通过课文内容引出,这样做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中“单车”表明了什么?查找相应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引出诗歌的背景,学生这时查找资料印象会更加深刻,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只有遵循如上几个原则,导学案的编写才会更有实效性,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该说编写出实用有效的导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