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一次深刻的“防拐”体验

一次深刻的“防拐”体验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2 03:18:26
一次深刻的“防拐”体验
时间:2022-11-22 03:18:26     小编:

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曾说过:“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是的,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但是学前阶段的孩子社会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说教式的安全教育显然不是一个良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防拐”的教育实践活动,试图通过“体验式”的教育来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

直击现场

一个明媚的午后,小班的孩子正在教室里愉快地游戏着,老师借故离开了。这时候,两名带着玩具和食品的陌生人进来了,说:“小朋友,你们老师去楼下了,我来带你们去找她吧。”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他们,没有说话。陌生阿姨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和食物发给孩子们,拿到食物和玩具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始放松警惕。

这时候,陌生阿姨和蔼地继续说:“你们都收了我的礼物了,那么我们就是好朋友了。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会儿吧,还可以边玩边吃东西呢,好吗?”天天最先动摇,走到了陌生阿姨身边,看着天天过去了,紧接着又有十几个孩子开始凑过来。阿姨继续忽悠着:“你们真乖,我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呢,就放在楼下,我们一起去拿吧!”这样,又有一大批孩子跟着走了。

孩子们来到楼下,高兴地吃着手中的食物,小迪东看看西看看,似乎心里在打鼓,陌生阿姨见状马上又递过一个巧克力:“我这里有好吃的。”小迪接过巧克力,开心地吃了起来。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说话,气氛很融洽,陌生人见状:“小朋友,你们老师打电话来要我接你们去大脚板乐园玩,车就在外面,我们上车吧!”没有一个孩子犹豫,二十几个孩子都呼啦地跟着“陌生人”朝幼儿园大门走去!

这时,老师出现了,大喝一声:“你们干吗去?”

孩子们一下子呆住了:“那个阿姨说带我们去找你。”

老师问:“你们认识她吗?能不能跟着陌生人走?”

孩子们这才反应过来了:有的使劲捏着食品袋,有的头低下来,有几个孩子开始哭起来……于是老师把孩子们带回了教室。在询问后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在食物、玩具的诱惑下,说教式的内容往往不够深刻,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后来我们还一起讨论了识别坏人的方法。

在事隔两周之后,班上又来了两位“陌生人”,这次孩子们都很严肃地质问他们:“你是谁?”没有一个人上当。据家长反馈,自那以后,孩子们外出警惕性普遍提高了,只要看见陌生人,哪怕他们面带微笑,孩子们也明显带有防备心。

麻辣点评

在询问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无法区分陌生人是“不良企图的人”还是“老师的熟人”;他们面对食物、玩具等东西的诱惑容易放松警惕;安全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从众表现――有些孩子看见同伴跟随他人走,没有质疑、没有劝阻;活动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传统说教式安全教育的不足之处――即“重说教,轻行为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各年龄段幼儿需要具备的安全知识和自护能力的指引偏少,教师往往通过谈话、图片、故事让幼儿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孩子们看似都知晓,但是在实际情景中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安全教育的复杂性和随机性、幼儿年龄及认知特点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场景、提供材料、利用游戏、实践活动等对幼儿进行指导,同时激发幼儿大胆质疑的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去获取自护的经验。正如演习前成人更多关注了幼儿对安全内容的认知,幼儿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由于忽略了情感体验和实践体验,真正的自护能力并未能构建,“被骗”就在所难免。

深刻思考

如何有效实施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安全认知和行为呢?通过这次的“诱拐”演习,可以看出安全教育应落实到幼儿的安全行为上,在生活、活动中,建立正确的认知与安全行为及情感,让幼儿在体验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金钥匙”一号:生活中体验――建立“正确的安全认知”

“一日生活皆教育”,陶行知先生也主张把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所以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建构的“安全经验”最为直接有效。教师在生活中,要学会从安全的角度关注幼儿身边发生的各类事情,尝试在一日生活的多个环节,关注随机事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体验的热情,在生活实景中及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体验。如在户外活动中,结合幼儿玩大型玩具拥挤的现象,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做?”树立正确的安全认知,幼儿还可以和教师一起整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共同制订玩大型玩具的安全规则。

“金钥匙”二号:活动中经历――实现“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皮亚杰认为:“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知识的建构不是灌输式的学习与训练,而应该是一种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应该把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作为让幼儿获取安全经验的重要渠道。受安全教育复杂性、随机性还有幼儿年龄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安全认知会与行为表现不一致。在“诱拐”演习中,每个孩子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陌生人”进行伪装后孩子都情不自禁跟着他们走。针对此类现象,最好的办法是在创设的情景中,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辨别,从而建立正确的认知,并实现向行为的转化。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感体验法、故事法、游戏模拟法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师在开展安全活动时要从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安全认知,促进幼儿由认知到行为转化这三方面来思考,以保证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金钥匙”三号:过程中引导――实现“积极情感的体验”

在关注安全认知向行为转化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安全教育中的细节体验,慎重考虑教育细节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使幼儿接纳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先,依靠教师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关注幼儿的情绪,组织幼儿交流,让幼儿明白:“这两个陌生人是经过伪装的,伪装后的坏人连大人也不容易分辨,孩子们上当受骗不要太难过了。”让幼儿讨论:“这两个人是老师请来的,他们不是真的坏人,如果他们给我们打招呼,我们该怎么办?”逐渐让幼儿走出“受骗”后的不愉快,知道礼貌与人相处是好习惯。其次,依靠家长配合。教师及时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及时与教师交流幼儿安全认知与行为情况。当发现幼儿在认知过程中有不良情绪产生时,家长要和教师一起,了解原因,及时利用倾听、转移、谈心等方法疏导,保证幼儿社会认知的正确性和安全行为的一贯性。

通过这次实情实景的“防拐”演习活动,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体验“被拐”,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相信这比任何一次说教都来得印象深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