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6:35:55
试析高职生职业指导的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
时间:2013-12-18 16:35:55     小编:

"

[论文摘要]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有助于高职生完成学业、顺利就业、科学择业、追求事业。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存在观念陈旧、专业化程度低、途径单

一、方法落后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新三中心论”,创新职业指导理念;拓展职业指导途径,更新职业指导方法;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优化职业指导队伍,推进职业指导专业化;校企融通,拓展职业指导空间。

[论文关键词]就业 职业指导 指导理念 指导方法

社会的强劲需求、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和职业教育的独特功能使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然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并没有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呈现同比增长的趋势,相反,某些专业甚至某些学校的就业质量却出现下降趋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指导,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发挥职业指导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成为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职业是人生事业的开端,在这激烈竞争的自主择业时代,高职生既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以指导高职生正确、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而作为职业教育过程之中的职业指导,必然贯穿高职生就业的全过程。

1.有助于高职生完成学业。学业不仅包括专业学习,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文化知识技能掌握、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等诸多方面。学业是就业的基石。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职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使他们主动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程、制订学习计划、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进而激发他们的自我成才意识,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准备充分的条件。

2.有助于高职生顺利就业。职业指导具有职业导向功能,能帮助高职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要求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消除模糊认识,明确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并为之努力,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助于高职生科学择业。职业指导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特性分析等手段,使高职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培养择业的决策能力,使高职生能够面对现实,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增强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因缺少社会阅历导致的盲目性和的择业失误。

4.有助于高职生追求事业。职业指导不仅为高职生提供指导和能力训练,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还为高职生提供职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帮助其实现职业目标,促使高职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自我价值,体现高职院校的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学生、高校、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高职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职业指导观念陈旧。严峻的就业压力,使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就业工作和职业指导。但在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仍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一是注重学生培养,轻视市场需求;注重学生毕业,轻视学生去向。二是认为职业指导只是毕业生的事,与非毕业生无关。三是认为职业指导不需要理论作支撑,只是经验、方法的介绍。四是片面地认为一旦有了职业指导,学校的就业率就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

2.职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少相对独立的、为高职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职业指导机构,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投入和设备配置等方面难以保证,从业人员几乎都是非专业人员,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是行政干部、辅导员,专职职业指导人员寥寥无几。现有的工作人员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职能,缺乏有效的学生心理评价方法,难以成为高职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

3.职业指导的途径单

一、方法落后。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仍局限于短期就业指导,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对行业企业的关注较少,信息化技术远没有介入职业指导,工作方法大多停留在开设一些讲座和选修课,培训教材也是五花八门。实际工作中,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一般问题介绍得比较多,对就业中的个性问题、学生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涉及较少,缺少职业体验训练,职业指导仍局限于校园内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仅停留在招人、聘人上,职业指导介入很浅。

4.职业指导力度不够,缺乏长效机制。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实施了职业指导,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由于缺少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而成为形式,缺少实际操作和训练。一些高职院校缺乏长效机制,只是在高职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职业指导,有些高职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却未能及早发觉,有些高职生把就业视为“学生找工作”,这必然形成高职生就业难的局面。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的实施路径

1.坚持“新三中心论”,创新职业指导理念。在职业指导的理念上,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 “旧三中心论”,创造性地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即“新三中心论”。 “新三中心论”强调以学生为本位、最大限度参与并体现社会实践、在体验中接受职业熏陶,有效地将职业指导的理念渗透到高职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指导。不仅要对高职生的就业进行指导,还要对其学业、职业和事业指导;不仅要指导高职生的发展,还要指导其与学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另一方面,注重渐进式分阶段指导。对一年级新生注重从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形势、相关职业的发展状况指导其规划职业生涯;对二年级老生通过各种职业测试、调查、座谈、咨询等手段,明确职业意向、职业潜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调整知识结构,弥补实践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尽早确立职业理想;对三年级毕业生注重简历写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加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稳定职业、追求事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

2.拓展职业指导途径,更新职业指导方法。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真正实现 “两个大学一起上,两本书一起读”。所谓“两个大学一起上”,是指职业大学和社会大学一起上,“两本书一起读”是指学校课本和社会实践这本书一起学习。重点突出五个方面:一是加强和改进职业指导课,系统讲授职业理论知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人职匹配”。二是强化专业和职业信息采集和处理,帮助高职生了解社会职业需求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保持校企的“零距离”对接。三是采取个别咨询和小组咨询的方式,为高职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指导,纠正他们错误的择业思想和就业观念,排除职业决策中的心理障碍和困难,强化高职生的就业信心并提供科学决策。四是通过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职业实践,深化高职生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理解,为其成功就业搭建平台。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社会专家、企业管理者进行专题讲座,让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五是提高职业指导手段。重视计算机辅助指导功能,建立网络指导系统,畅通职业信息的传递,促使职业指导管理现代化。 4.优化职业指导队伍,推进职业指导专业化。职业指导并非行政工作,要使职业指导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必须与行政工作相分离,形成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进而实现职业指导的专家化。只有实现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和专家化,就业指导才能科学、规范地发展。

5.校企融通,拓展职业指导空间。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必须一方面加大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和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教学、校内实习延伸到实训车间、校外工厂、乡镇、农村,拓宽学生的职业实践渠道,增强学生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职业状况的了解。“课堂—基地—社会”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岗位职责,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是突出实践教学,加强职业训练。建立“校内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校外打工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专业比赛活动,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兴趣和特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学校可以开展创业专项讲座、创业计划比赛等,鼓励学生模拟公司或设立创业园区,提高创业能力。高职院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打破学校单一封闭体系,搭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学生投身社会走出封闭的课堂,为其提供实践、交往环境和平台。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奉献社会的精神,深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内涵,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