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8 01:24:54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3-03-18 01:24:54     小编:

" 论文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且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本文致力于分析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诱因,为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论文关键词 民族地区 高校群体突发事件 高校稳定

民族地区高校稳定对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具有着显著意义。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因素的快速变化,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也日益引起关注。如何强化突发事件管理逐渐摆放到党和政府,特别是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对其事件的特点与成因进行分析,试探究其一二,以飨读者。

一、民族地区高校的群体突发事件频发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随着各类内外环境的变迁,群体性事件也逐渐呈现出多发态势,比如从西藏民族地区的“3.14”暴力事件到新疆民族地区“7.5”暴力打砸抢暴力事件等,这些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背离了我们大力建设的和谐社会目标。难以避免,地处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也难以独享太平圣地,也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当前我们“90后”大学生特殊的群体心理特征及其个体宗教文化的差异等,使得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更是显著复杂性、综合性、影响性特征。在当前倡导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国民素质,实现人才强国的宏观背景及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如何强化认识和正确把握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群体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同时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来研究其对策,应该对促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稳定民族地区高校内部的稳定,有效促进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等都有现实的意义。

二、当前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分析

大学生群体是高校中的主要与重要的主体,高校也应围绕着这一群体来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工作。谈论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则不应回避大学生群体性的突发事件,应该说这是其一大特点。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大多来自民族基层地区的学子,而且一般都为“90后”,这一群体具有着与非大学生群体及其他年代学生群体显著的心理差异与宗教文化差异,他们政治热情高、充满朝气与活力,愤世嫉俗,但如缺乏正确引导,极易受到极端思想误导,从而产生各类不满情绪或各类极端行为。从上世纪的各类学生群体性事件中,我们也可见其一斑。一旦发展,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危机等应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根据其危机事件发生不同阶段的分析

任何事件都有其周期循环性,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也不例外。依据高校安全管理的专家学者经验,将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看作一个周期发展过程,可以按其发展过程分为危机潜伏期、危机发展期、政府(高校)快速反应期和危机解决(恢复)期四个阶段。据此,我们也可以认为高校危机事件发展在这四个阶段之内,当超出四个阶段,则应发生质的改变,不再属于群体性突发事件。从其群体危机周期模型分析中,我们可看到,不同阶段的表现特点与处置方式是不同的,如时间持续上,危机潜伏期最长,而危机解决期最短。

1.危机事件的潜伏期特性

潜伏期则往往表现着隐蔽性、影响微弱性、局部性。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体也有可能由大的社会宏观环境到校园微观环境,由国家政策问题到学生切身利益等各类显性、隐性因素而引发。这类小隐患往往能够产生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而这一时期的特性又极易让人产生忽略情绪,认为无关紧要,从而留下后患。

2.危机事件的发展期特性

危机事件的发展意味着事件逐渐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这一阶段往往表现出某些显著的“病灶”,如开始出现一些非法集会、组织机构、示范效应,或参与其他可能引发激烈冲突的可能趋势。

3.政府(高校)快速反应期特性

这一阶段则表现为矛盾冲突已经暴发,群体性事件主体已经由某种隐患引发了冲突,其他社会力量如媒体及群众也直接间接参与,还可能表现为与政府(高校)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这时,政府(高校)应作出紧迫而快速的应对策略,防止危机事件的蔓延与扩大。

4.危机事件的解决期特性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引应呈现多样化的,社会冲突在这一阶段也表现出加剧化趋势。面对危机事件的发展,极易变化为社会的危机或政治的危机,政府必须采取强制果断措施,在较短时间内结束危机,维护社会与政治的稳定。根据高校群体事件的各个发生阶段进行分析,进而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才能将群体突发事件高速有效的解决

(二)根据民族地区高校特殊性进行的特点分析

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具有着其特殊性,一般有着相对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民族特色文化氛围,其学生群体也往往呈现出居住的高密度性,因此,与其他一般性群体事件相比,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具有着特性:

1.诱因呈现多元化

普通社会性群体突发危机事件一般诱因于社会成员利益的受损或社会不公引发社会心态失衡等多种情形下引发的,而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也相类似,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性,我们看到与其他社会性群体突发事件既有相同性,也有其特殊性,一般而言,其独特的社会心理及行为个性等微观因素可成为事件暴发的逻辑归因,高校内部管理方式方法等中观因素也可诱导,或民族地区环境,社会治安甚至外在的政治、社会、民族宗教等思想意识差异等宏观因素也可引发产生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

2.事件的突发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高校校际、院系际学生交流日益频繁,学生间联系交往的隐蔽性也增加了。特别是网络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网络言论的多样性与煽动性对大学生的影响力极大。学生群体中那种带有普遍性的不满情绪通常都是隐藏的,有时一个看似与学生或学校并不相干的事件也能激起大学生强烈的反应而造成具有破坏性的群体性事件。虽然任何危机事件暴发有着其量变到质变的周期演化发展过程,但因民族地区高校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发生多类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更让人难以掌握,往往表现出突发性,临时性等特征。"

3.引发与危害主体的一致性

引发与危害主体主要体现为“由谁引发”与“危害谁”两个问题。普通社会性群体事件主体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群体的交叉融合,但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则相对单纯、统一,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为民族地区高校中各类层次的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大多来源民族地区,具有比较特殊的身份特性,他们普遍素质较高、领导与社会活动能力较强、政治意识与民族意识较强烈,由于相互之间利害关系一致,民族身份的认同,在民族地区有较大影响力,不仅在高校内部,在校外与也极易形成较大的合力。

4.事件发展过程的易变性

在危机事件发展过程中,民族地区高校事件主体往往表现为一时情绪激动与行为极端表现,如果对事件的控制不恰当,事件往往会愈演愈烈,产生恶果;但如果科学决策,处置得力,群体事件则会顺利发展,最终处理也较得容易,这也呈现出事件的易变性。

5.事件处置手段的复杂性

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往往伴随着多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民族分歧与误解,甚至宗教信仰等问题,由于事件诱发因素的多元化和事件各类主体的特殊性,此类民族高校突发事件也倍受社会与各类媒介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对其在处置方式方法、尺度把握、善后处理等相对其他一般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而言更为复杂。

6.事件影响的危害性

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参与人群众多,随着扩招后的民族大学生人数激增,对民族地区与高校自身造成的生命财产、社会声誉等损失,对教学、生活、研究秩序的影响,对高校校园稳定的破坏难以设想。特别是影响重大的民族事件、政治问题、外事事件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极易引发成为局部性甚至全国性的涉及学生的事件的“导火索”。部分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消极影响,难以通过事件的平息或表面危害的削除,就能消失的,事件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阴影与心态成长则是一辈子,同时对民族感情,地区民众心理良性发展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民族地区高校的群体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处于民族地区的高校,面对复杂的民族人文特性与生态环境,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发因素与是呈现复杂性多样性的。

(一)“90后”大学生个体心理特性产生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当前高校中大多为“90后”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虽有着积极显著的思想特性,但往往也表现出群体心理的不稳定性,从众心理较重,对社会腐败、社会不公及其他社会问题深恶痛绝,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则更容易从同民族的同学身上引起情感的共鸣,为同民族的同学身上受到的不公待遇而愤怒,进而演化成为群体事件。

(二)由大学生对政治问题、民族政策的认识引发

民族地区大学生对政治问题、民族政策等方面的看法由于背景与身份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认识,由于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而面对国家处理某些国内外政治问题、民族问题产生不理解甚至偏激行为。

(三)由民族地区高校内部管理问题引发

民族地区一般经济较落后,民族地区高校无论是在制度建设还是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方面都较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与后勤服务等方面都无法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速度。而高校内部多民族学生现象也较容易产生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等分歧,若高校内部管理不到位,极易引发民族间学生群体突发事件。

(四)民族地区高校所处的复杂环境问题引发

处于民族地区的高校不仅面对校内复杂的问题,还要时刻警惕校外的复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当前国内外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等三股分子活动越来越隐蔽,纷纷以民族独立、民族自由等口号,披着宗教的外衣,渗透到民族意识较强的民族地区高校,利用大学生极进、活跃、思想认识较浅的特点,蛊惑诱导大学生做出他们希望极端越轨行为。

(五)由就业难群体引发

由于高校扩招,处于民族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就更难。这些严峻的就业形势是群体突发事件的潜在诱因。

四、结语

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与成因,因而对应着不同的特点。只有分析好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才能根据其特点与成因,将群体性突发危机事件带来影响降至最低,或防止危机事件发生,保证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团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