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教育在高校党校工作中的作用

试论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教育在高校党校工作中的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5 01:51:48
试论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教育在高校党校工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2-11-25 01:51:48     小编:

"

论文摘要:在高校大力发展青年大学生入党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方式和途径面临着新的考验,社会实践教育在高校党校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上应受到重视。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可以有效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意识培养,加深对党的思想理论和大政方针的认识和理解,强化专业素养,加强对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现把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锻炼自我、培养党性;二是了解国情、关注民生;三是发挥专长、服务社会),分别阐述了其功能和实现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社会实践教育;高校党校;大学生党员

高校党校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知识、了解党的历史、接受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随着高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力发展青年大学生入党,使大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关于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意识培养的问题,已有不少党建专家和学者进行过探讨和实践,其中,社会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党组织的重视。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性意识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青年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

1.年轻有活力,积极上进,但思想意志不够坚定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平均年龄为20岁,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掌握着最先进的信息获取工具,主动或被动地受到全球各种思潮的影响机会比较多,但其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和锻炼的时间短,自身的辨识能力不够,思想容易产生困惑,认识容易出偏差,党性意识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而发生摇摆。虽然生活态度上大都积极上进,但有时也表现出意志不够坚定的一面。

2.执着追求理想,但因环境优越而缺乏磨练

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他们有理想、有文化,创新意识强,敢于拼搏,努力去创造新生活。但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是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成长起来的,多数学生家庭环境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优越,加之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过多的宠爱,普遍缺乏比较艰苦的社会实践磨砺,受到物质的诱惑比较多,在生活中缺乏耐心,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相对薄弱。

3.学习知识面广,但重理论轻实践

青年大学生拥有便利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学校或者通过网络接受文化教育,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头脑。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他们或久居校园,不问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校园的氛围中比较少地与社会接触,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缺乏、感触不深,这就造成了与社会脱节,理论和实际无法相衔接,容易在认识上出现困惑;或做“宅男”、“宅女”,不愿与人交往,与社会脱节,但却是网络上的交际红人。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他们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联系,难以融入到社会中去。

二、开展实践教育的意义

实践教育是对党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践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以优秀党员为榜样可以不断地修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的动机,主动自觉地接受党性锻炼,加强党性修养。同时,也能够使他们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理想、追求,不断地去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实践教育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思想理论体系和大政方针的认识与理解

党校教学给予他们的是理论上的知识,对于当代的青年大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抽象,需要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理解、去体会,以便加深对党的思想路线和理论方针的认识。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的需求,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素养

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除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外,大部分的实践内容都和大学生的专业内容密切相关,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参加社会实践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4.实践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成长在当今社会的青年大学生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相对比较缺乏服务意识。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社会的现状、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从而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可见,社会实践教育能使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了解国情,增强认识社会实际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把理论放在实践中去检验,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自我认识,达到不断提高自身党性意识的目的。因此,必须在党校教学中重视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教育。 "

三、实践教育的分类和实现途径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以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更要以提高他们的党性意识为根本目的。在校园和社会上,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教育的空间,设立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岗位,以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其先进性。概括来讲,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锻炼自我、培养党性

以锻炼自我、培养党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开展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长期开展的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操作上,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和“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等方式来实现。

“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就是在高校党组织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以校园为主要区域,以大学师生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明确大学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岗位、职责和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时间生活在校园中,校园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有着不同的角色和岗位分工,需要他们在校园内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地方很多,比如在校园、图书馆、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等场所,在志愿者服务工作、勤工助学、维护校园稳定、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中,都需要大学生党员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也可以有效地开展对入党积极及分子的考察和锻炼。

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党员责任区制度”把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划分为具体的责任区,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制度”、“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组织进社团”等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员为其他同学的思想、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有助于创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也有助于强化党组织对广大学生和校园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在勤工助学中心、校级学生组织和研究生会中设立了党支部,他们带头工作,为周围同学办好事、办实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感召同学,既树立了自身形象,又树立了党组织的形象;既为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有利于高校党组织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

另外,可以与校内外的公共服务单位和组织机构等党组织建立联系,共同建设“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意识。例如,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分别与学校图书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合作,建立了图书馆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和黄埔军校党员志愿服务基地,经常性地组织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服务,到黄埔军校参观学习并做义务讲解员等,为党校教育提供了有效地补充。也可通过和地方党校、革命教育基地开展联合共建,建立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组织学员瞻仰烈士陵园、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参加英模事迹报告会等,使学员在鲜活的党史和革命史面前受到心灵的洗礼和心灵的触动,进一步坚定学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追求党的信念。

2.了解国情、关注民生

以了解国情民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开拓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视野,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考察活动。

(1)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调研,参观企业、工厂,走访社区和农村,参与社会实践,以促进他们体会社会生活,了解国情、民情,培养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意识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的责任感。同时,在实践中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度,使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得以在实践中检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在调研、考察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发挥专长、服务社会

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向社会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前奏曲。

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知识青年,在相应的专业领域里都有一技之长,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技能。应当积极发挥他们的这一优势,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也能在服务的过程中强化对他们专业性的教育。高校党组织要加强与城市社区、厂矿企业、农村乡镇的广泛联系,通过与他们建立校外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服务社会、施展才华搭建舞台;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在活动中增强他们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接触,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亲身感受和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理论的理解。

四、总结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以及实践服务宗旨的重要方式。高校各级党校应着力建立大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既要区别对待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也要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期、持续开展,培养党校学员(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和有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先锋战士。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