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内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简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内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9 01:04:06
简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内的高校共青团工作
时间:2023-02-09 01:04:06     小编:

"

论文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日益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从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内涵界定与外延探讨,并进一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进行了分段式研究,重点就课程结构、实践教学与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解析,笔者就高校共青团如何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有益探讨,提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工作上内容的应用型教育属性和制度上实践教育属性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个主要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就意识教育、组织工作、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具体的工作设计。

论文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高校教育;共青团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国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一时间“本科应用型教育”、“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创新应用型”等与应用型相关的词语成为了教育学领域的热门词语。学界和教育实务部门形成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模式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运用教育学原理及教学理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理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实践。各学科各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结合学科和专业的特性与特点,就某个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在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评价考核等各个环节上形成了丰富的成果。然而,作为一个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者,笔者未能查阅到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共青团工作的相关研究。笔者试图通过本研究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共青团工作的内在联系与外延交互,进而探讨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共青团组织的角色与定位及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共青团的作为。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代表国务院新近在甘肃省兰州市正式宣布,甘肃省全面通过“两基”国检,标志着甘肃省基本扫除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制教育。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的部分地区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不想考上大学也成为一件难事。尽管笔者不赞同中国社会已全面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但笔者也不能回避在中国的部分地方,高等教育已经先期进入普及化时期。

按照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首倡者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的观点,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转变。高等教育不再仅仅基于国家需求而培养经世济国的英才,更多地将基于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而培养应用型和职业型专门人才。由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正在以快速的步伐进行着新型工业化及相关社会变革,亟需一批在工程技术和社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型人才,使得关于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和实践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迫切需要。

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外乎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世界主要是科学活动,改造世界主要是管理和工程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即技术活动。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以发现和创新为核心;工程技术的作用在于实践,以建设和运用为核心,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科学活动形成科学体系,对应于科学教育,科学体系由命题和概念构成,科学教育以基础知识和学科为主线;工程技术及管理活动形成工程技术和社会管理体系,由具体实践构成,对应于工程技术教育及人文学科的应用型教育。因而,应用型教育不同于注重学理的科学教育体系,是强调应用的工程技术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技能应用教育。就应用型本科教育而言,它是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人才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上,学界对工科应用型人才有过较多的研究与探讨,大多认为应该以应用工程师和职业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突出基础技术知识的掌握、实践动手能力的具有并辅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但专门就文科应用型人才而言,应该至少有三个特征:创新性,有创新能力;实践性;素质性,要有忠诚、有责任、有素质。这和工科不一样,如果要具备这些特征,就要有非常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来支撑。所以文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注重理论思维和创新思维。

上海政法学院院长金国华教授鲜明地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及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还需要解决一个误区: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才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是正道,是大学之道。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不是对立的,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只是类型不同。应用型人才是适合社会需要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一种可用的人才,它可以分为高级应用型人才和中级应用型人才。中国的国民教育体系有两个:一个是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另一个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就是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要进一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具体工作,笔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高校要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有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学校应在课程建设、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定、教材的选用和建设方面、实践教学的安排和效果等方面做好工作。广东肇庆学院院长和飞教授这样总结肇庆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他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转变是前提,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围绕学生的应用能力实施培养,才能将培养模式落到实处。他进一步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包含着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基础的合理的学业课程结构;二是作为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三是作为保障的教学管理与监控。

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其培养基础即学业课程的结构一方面受到国家教育部对于学业课程结构的有关规定及教育部相关专业学科委员会对相应学科的课程要求,具体体现于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这项工作由各高校教务主管部门负责,由院系并具体由各专业负责部门(系、专业组)制订,由高校任课教师具体实施;其保障环节,即教学管理与监控,这些都是高校教务主管部门及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主要职能与具体工作,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队伍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 "

实践教学工作相比以上两个方面工作而言,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特点。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笔者工作的高校,它至少包含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课堂训练。教师在课堂内引入实践性训练或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模拟法庭)等。二是课程实验。这是指一些以课程为形式的在实验室进行的操作性训练,如刑事侦查实验课等。三是实习工作。在笔者工作的高校实习分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认知实习实施对象为大二学生,侧重社会认知学习,专业实习于大三实施,学生利用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到实务工作部门有针对性地锻炼专业工作能力,毕业实习采用顶岗实习,全面地锻炼学生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技能。四是毕业论文或设计。通过专业论文或者设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求真理的能力。五是校园文化。以校园为载体,以第二课堂为主要形式,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六是社会实践。结合专业学习有目的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方式实践校内所学。

三、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共青团参与应用型教育的主要途径

这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详细分解,特别是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知和研究高校内有关教学机构、部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判断。就本篇论文研究而言,高校共青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中显然应该首先着眼于实践教学环节。 这里笔者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一方面应用型教育是共青团组织做好以上两方面工作,进而促进和发展各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一直以来是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内容,高校要全面而深入地推进应用型教育,必然也应该离不开共青团组织的参与。

大学生通过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学习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一直以来高校各级团组织具有比较好的组织基础、队伍基础和工作基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团员青年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的动员。在应用型教育培养目标的框架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有何与以往不同的工作模式呢?在笔者看来,高校共青团应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做一些具有深度、影响力广泛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服务教学环节

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前两者不拘形式,很容易偏离教学主题而趋于娱乐化。高校团委应该把握重点,大力扶持那些有助于应用型教学工作,特别是实践教学工作的活动。同时,“不为”那些远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的活动,做到只要是开展活动就能辅助实践教学,就能让学生获得实际知识,提升了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获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不断地去探求知识。

2.“凝固带来凝聚”——将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品牌工作纳入教学实践体系

所谓凝固,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品牌工作真正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同志在2011年学校共青团工作会议上鲜明地指出,学校共青团工作要寻求制度化设计,将好的工作和活动制度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赋予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学分等方式予以体现。所谓凝聚,就是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使青年团员得到凝聚,另一方面统一对参与应用型教育的认识。

四、高校共青团工作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通过以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介绍,特别是对实践教学工作的深入分析,结合共青团工作的特点与特征,笔者提出一些建议,拟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1.抓好思想意识教育与组织建设

(1)思想意识教育对于青年人来讲至关重要,青年的主观愿望是众多青年工作特别是青年教育工作的重点。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思想认识也是首当其冲。笔者认为应该借助共青团的平台更加深入而广泛地宣传和介绍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让广大青年走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认识的误区,并积极投身于应用型教育,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抓好组织建设,从基层团组织抓起,在院系团委中开展有关服务应用型教育工作的讨论。要让基层团委、团组织、团支部统一到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识中来。通过班级团支部、系部团总支、学校团委三层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应用型教育的工作质量。

(3)吸收应用型教育人才担任团的干部,加大对团干部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当前,高校团的干部基本以辅导员及学生干部为主,主要工作一般侧重于抓青年团员思想教育和相关组织建设等,较少涉及相关实践教学项目。吸收应用型教育人才担任团的干部,例如双师型教师、部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将有助于团的活动和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

(4)引导基层团组织与相关教学实践部门结对。一方面,团的组织要更紧密地与校内教学主管或教学实施部门联系,鼓励团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学校应用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团的组织应该广泛与相关实践部门加强联系,增强团组织自身的实践属性。

2.大力推进社会实践工作

(1)继续开展好假期社会实践工作。通过各项社会实践工作引领团员提高社会责任感。笔者所在高校学生利用假期赴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及惠农政策宣传调研,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使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又向前迈了一步。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共青团的传统工作品牌,应该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

(2)以挂职锻炼为形式,做好新型社会实践工作。高校团委应该通过拓展共青团工作的合作领域,加强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荐青年学生到实务部门进行挂职,以挂职的形式促进其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

3.积极繁荣应用型校园文化

(1)开展一系列应用型技能校园竞赛活动。高校团委应该针对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专业技能比赛,例如针对文科应用型学生,上海政法学院广泛开展辩论赛、摄影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看似一些传统的工作,但这些活动为锻炼文科学生的“脑瓜子”、“嘴皮子”、“笔杆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2)积极打造专业文化活动。高校团委应该结合校内专业指导有关团组织开展专业文化活动建设。例如,上海政法学院团委积极指导汉语言专业学生开展了“汉林院”活动,在该活动平台内,该专业学生积极开展古文翻译、文字纠错、文书写作、报纸编撰等学习实践活动。该校新闻专业学生开展了模拟普利策奖的评比,在文学、摄影、新闻工作上进行了大练兵,共青团组织以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极大促进了应用型人才教育工作。

(3)搭建师生沟通平台,将校园活动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促进应用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作为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有力促进了教学实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团学活动作为学生与学者共同交流的桥梁,更好地为上海政治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