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微博对高校学生维稳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刍议

关于微博对高校学生维稳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刍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6 00:35:05
关于微博对高校学生维稳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刍议
时间:2022-08-06 00:35:05     小编:

"

论文摘要:稳定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和影响到社会稳定,做好高校的稳定工作势在必行。微博作为新兴网络交互平台为大学生开启了新的网络生活方式,给高校稳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微博的传播和交互特点,充分发掘微博的独特优势,发挥微博在高校维稳中的积极作用。

论文关键词:微博;高校维稳;冲击;应对

一、高校维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大学生是非凡的社会群体,具有对社会新问题敏感度高、易冲动、群体感染性强的特征,因此,高校稳定对社会的整体稳定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

(一)新时期高校稳定受到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负扰动。国内外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政治渗透的重点目标,他们利用国内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种种矛盾,煽动大学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试图引发各种形式的抗争性事件,对校园稳定起到极坏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政治文化思潮,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稳定带来冲击。作为大学校园中的师生在新的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下必然产生对既有价值、理念的反思和追问。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和思想上的碰撞,对政治敏感度高而理论辨识力有限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无疑会产生思想上的迷失和彷徨,影响到其群体思想的稳定。

(三)国际格局变迁中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政治事件极易激起大学生强烈的民族情绪,引发高校学生政治抗争。

二、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现状分析

(一)庞大的微博使用人数。微博的出现既是信息高速流动时代的产物,又是互联网时代更加深入人心的表现。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微博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在校学生在使用或正准备使用微博。

(二)频繁的微博使用次数。随着微博网站的异军突起,它的使用已经逐渐深入到高校的各个角落。调查显示,80%的学生每天至少登录和使用一次微博,平均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51%,这凸显了高校学生使用微博次数的频繁。

(三)广泛的微博使用地点。微博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成为他们随时随地了解社会、阐述观点的重要渠道。同时,相当一部分甚至在课堂上用手机登录微博。

三、微博对高校稳定的冲击透视

(一)消解主流思想的话语权,个人话语权增大,易形成群体效应。微博在高校的兴起,也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渗透提供了新的路径。当微博成为社会舆论的汇聚点时,信息发布者如何处理好个人私语与公共议题、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关系,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公共舆论的性质和走向。此外不良信息、个人炒作信息也易对公共舆论环境造成冲击。如果不加防范和干涉就会使得各种不良思想占据大学生的头脑,消解高校学生以及学生工作者传播主流思想的话语权,无疑增大了高校维稳工作的难度。

(二)微博挑战了高校维稳工作的预见性。高校维稳工作的预见性,是指高校针对可能出现的学生群体性事件和行为倾向,以及明确特定的防范对象、内容及方法,进行预测和超前教育。从“门户网站”、“博客”再到“微博”,信息传播的限制空间逐渐被打开,各种类型的信息得以快捷方便地进入网民的视野。大学生在“微博”里寻求彰显自我的同时更有可能不加辨别地去接受错误思想,而被引向歧途。尤其是在“微博”中一旦某个“跟随”者众多的用户产生不良动机,并通过其影响力左右他的“跟随”者之观念和言行时,极易在社会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应对信息开放并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也就成为摆在每一个高校维稳工作者面前的大挑战。

(三)微博导致网络舆情更难监控。微博没有固定的人为审核体,因此对微博的监控存在很大困难。同时微博的信息量多而杂,很难监控到每一条信息,从而难以对信息进行迅速有效的判别。社会成员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传播者,也成为观念的塑造者和被塑造者,他们在特定条件下的意见形成和表达将突破时空乃至互联网的物理区隔,成为共知共享共同观念的来源和材料。因而,舆情的监控更加复杂,难度也变得更大。

微博环境中“网络舆论群体”及其“精神领袖”带来“对舆论的不良引导”,很容易造成“网络舆论群体”中的成员对各类议题的认知偏差。从而,如何应对微博信息的开放性并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新挑战。

(四)微博挑战了维稳工作的传统载体和方法。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信息优势和信息控制者的地位。他们会有意识地选择特定内容的信息,对受教育者进行集中、持续、高强度地信息传播,以促成受教育对象思想及行为的形成或转变。

微博的出现,高校学生通过网络所获取的内容与思想工作者所灌输的内容出现差异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将可能会非常普遍,这势必会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和混乱。因此,维稳工作者急需利用微博建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育平台,探索出有效的维稳新模式。

四、微博时代下高校维稳工作的应对

高校维稳工作不仅不能回避和忽视微博带来的挑战和冲击,还要以微博时代的到来为契机,主动研究、积极利用微博为高校维稳工作服务,趋利避害,构建以微博为载体的高校维稳工作的新途径。

(一)建立教育微博,加强舆论引导。微博作为高校学生新兴的信息交流工具,高校应当予以重视并且主动将维稳内容渗透到微博中去,打造微博教育阵地。因为只有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微博为代表的新传媒,才能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

高校可要求辅导员积极学习和适应微博文化的特点,创建实名微博。让自己成为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充分体现出教育者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发挥微博的积极作用。

此外,教育微博的打造,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解党政方针的窗口,营造为社会生活的良好氛围,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

(二)发挥微博的独特优势,增强预见性,轻松应对突发群体事件。在高校维稳工作中增强预见性,可以变滞后的应急处理为超前预防,提高维稳工作的主动性,从而赢得主动权。微博以其快速、便捷、多维、辐射面广的优势,在突发事件中是辟谣的有力工具,但如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就能让谣言没有生存和发酵的空间。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关人员最好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将事件发生的情况通过微博进行及时、公开报道。高校还可以在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编发专题微博信息,通过组织主题讨论、倡导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能够自觉维护校园稳定。在处理群体突发事件中,高校要在第一时间针对有关事件真相、处理措施等开辟专题微博,引导学生正确讨论,使微博中不实的报道及言论不攻自破。从而起到及时发现学生出格的“苗头”、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的作用。

(三)增强话语权,培养社区领导者,形成引导力、掌握主动权

传统的说教式现在并不被广大学生所接受,而如果借助网络微博进行积极引导,则将有利于维稳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若以校长或部门的身份开设微博,可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沟通力,权威发布一些官方态度、看法,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偏向。同时可考虑培养网络讨论社区的领导者,改变微博散漫而群龙无首的局面,并以社区领导者的话语权威使得微博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这里的“社区”可以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博群体,“领导者”可以是辅导员等话语者。因此,在微博上形成权威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对微博舆论情况形成良好的导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