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

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5 00:32:45
儿童文学:论师范生走上幸福道路的起点
时间:2023-02-25 00:32:45     小编:

"

[论文摘要]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在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背景下,儿童文学作为师范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通过激发情感性学科倾向、组织实践性行为体验和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等途径,在提高师范生儿童文学教学、鉴赏和写作等能力的同时,促使他们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论文关键词]儿童文学 师范生 教学研究能力

人活着,有维持个体生存的物质需要,但人不能满足于“活着就行”的动物性生存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还有“活得可好”的问题,有建构生命意义、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需要。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时代要求,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早就建议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高等师范学校是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科教学应该努力挖掘潜在因素,帮助师范生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从而使他们站在研究这一“幸福”道路的起点上。

一、情感性学科倾向是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基础

我校是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通常开设在四年级,这些从专科阶段步入成年的师范生已经渐渐地离开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他们又不能不从内心怀念那个世界。起始课,不要急于讲授有关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而应该带领学生重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从曾经深深感动过的记忆中的课文里获得新的感动,获得童年重临心头的愉快体验。

从学校和家庭教育多年获得的知识技能与人生教育基础上,在重新打开儿童文学这扇大门时使他们读出了丰富的感受,明白儿童文学所具有的丰富蕴藏可以让自己不断地开采。于是建议学生重读格林、安徒生童话等世界经典,品味对人生、对世界的美丽幻想,品味格林童话的伟大和丰富,品味安徒生童话诗意温暖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孩子式的轻松戏谑的幽默。过去不曾领悟会意的东西,而今灵犀一点,默然面对,久久玩味,从阅读的愉悦上升到审美的境界。儿童文学中有很多经典,阅读经典的意义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所说:“总是和经典面对面,目光和理解也会经典起来。’’⑥在激发师范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兴趣的基础上,再推荐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富仁教授《呼唤儿童文学》的论说,使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当代意义有清楚的认识,理解学习儿童文学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这样就可以将师范生逐渐地引向学科,激发其学习和研究儿童文学的热情,他们也就自觉地步入儿童文学的堂奥。

二、实践性行为体验是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主要途径

体验是人的生命体验,体验具有生命性、个体性、情感性、意义性与不可言说性。从思维图式的视角看,体验是一种非规定性之思,以“体验”之思审视教学,“体验教学就是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或历程,是师生以整全的生命投入教学之中,在与自我、他生命和世界的相遇互动中感受生命、发展生命”。教学中教师通过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快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师范生的实践性行为体验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也是为了激发师范生对儿童文学的深层体验,促使其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需要。

为了给师范生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条件、创设氛围,儿童文学教学可以让师范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郭风的儿童诗《童话》并不讲究外在的节奏和韵律,但十分注重内在的意蕴和诗味。诗中的小野菊和蒲公英两个拟人化的形象,一个是小女孩,一个是小男孩,两小无猜,各有理想,一个想撑一把蓝色的遮阳伞和蜜蜂谈话,一个想戴一顶黄色的小便帽,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到处旅行,他们的理想都很美好,也极富儿童情趣。再如,谢采筏的《爸爸来信》以一个幼儿的口吻,再现了孩子天真有趣的提问。信能寄,包裹能寄,脸上的笑当然同样能寄。要不,妈妈本来没有笑,为什么一接到爸爸来信就露出笑容了呢?这种联想只有孩子才想得出来,唯其如此,才能显现出幼儿情趣,给短短的小诗抹上了一层喜剧色彩。在讲析“儿童诗”一节时,可先让师范生赏析郭风的《童话》和谢采筏的《爸爸来信》的独特之处,然后建议他们分别将这两首儿童诗改编成能演出的小剧本。这样,师范生有了可以发挥才智的良机,会大显身手,便能创作出闪烁着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各种版本。

师范生毕业之后将为人师,必须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为此,分析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的任务可以交给师范生来完成,把讲台让给他们,让他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检索等途径获得相关资料,再与班级同学共同分析,将各自的体验和心得归纳筛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并鼓励师范生创新表现手法,借助于多媒体所具有的逼真可感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形象和充满动感的画面等特点,显示作品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拓展欣赏的深度与广度。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对讲课学生从内容到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评点,促进其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 "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不仅是未来的教师,也应是未来的儿童文学作家。因此,教学中可以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儿童故事口头接力创作活动。具体方法是:给出一个故事开头,然后让学生随意发挥,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说下去,结果往往令人拍案称奇。书面创作更是很好的创新思维的“练兵场”,可以让师范生依据自己擅长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段,完成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等体裁的创作练习。在此创作实践中师范生的佳作重现,如《嫦娥阿姨回来吧》、《外婆桥》、《时钟、口红、手风琴》、《银哨子》、《幸福的模样》等许多作品在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作品征文比赛中获奖或在各类报刊公开发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还将学生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汇编成册,进行保存和交流,进一步增强其创作热情,同时也为研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性学习方式是形成教学研究能力的重要保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随着研究性学习实践的不断探索,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课程,也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核心是“提出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解决问题”,具有探究性的基本特征。在儿童文学教学中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师范生学会学习,使其学习成为研究性的活动,从而激发师范生的创造热情,促进其教学研究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积累之后,师范生已经具备了儿童文学的初步鉴赏能力,这时可进行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由作品理解向反思学习延伸的尝试,这样指导他们由作品的鉴赏评论转到小专题研讨的环节就具备了可行的条件。基于此,教学中可从个案研究开始,让师范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类的扩展。例如,带领师范生按以下方式和程序欣赏评论世界经典童话《三只小猪盖房子》就能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在欧美大陆,童话名篇《三只小猪盖房子》家喻户晓,1933年迪斯尼兄弟把这篇童话拍成电影动画片《三只小猪》,次年白宫里透出一则消息说,《三只小猪》是罗斯福总统最爱看的一部电影,于是全世界争相观看《三只小猪》。为什么《三只小猪》能如此吸引人?它具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三只小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中,第一只和第二只都粗心马虎、沉迷于享乐,用最省事的办法搭建起草棚和木屋,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一旦恶狼出现,它们沉迷于享乐所埋下的祸根就暴露出来了——恶狼一吹气,“房子被吹倒了,小猪被吃掉了”。满足于一时的享乐,却遭到了灭顶之灾。第三只小猪也很顽皮,但他能克制自己一时贪图享乐的欲望,他承认自己的弱小,按现实原则办事,明智地把深谋远虑同艰苦劳动结合起来,不但给自己营建了一座坚固的砖房,还几次以智慧战胜了恶狼。这则童话以悲剧开始却以喜剧结束,根本原因在于三只小猪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处理生活的原则不同。当年的罗斯福总统特别喜欢《三只小猪》的原因,如今我们很难推测,但一定与潜藏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的意蕴有关。“也许,总统也跟孩子们一样,看到恶狼在坚不可摧的砖房前,气急败坏的样子,从心底里感到一种胜利的喜悦;也许,总统和大家一样,赞赏第三只小猪的勤劳与智谋;也许总统从《三只小猪》身上,看到了人格的进步;也许总统从《三只小猪》的意蕴联想到国内的以至世界的什么大事”。不过,如今重睹《三只小猪》,可以使我们悟出一些培养孩子的原则和策略,从而帮助孩子选择好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准则。

经过这样的探讨,故事中深刻的意蕴激活了师范生的思维,很快就顺利地撰写出有关的小论文。其中较为优秀的有《(三只小猪>的新解析》、《从<三只小猪)看人格的进步》、《两种生活原则的不同结局——由(三只小猪>得到的启示》等。其后我们又围绕周锐童话的“幽默荒诞”、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人间情怀”、曹文轩儿童小说的“永恒的追求”等专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完成了多篇研究小论文,有效提高了师范生儿童文学的鉴赏和研究能力。

高等师范学校的各科教学都具有激发师范生的创造精神、为其将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下基础的功能;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形成与发展各项能力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挖掘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有利因素,使学科教学真正成为师范生走上研究这条“幸福”道路的起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