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策略

试析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13:18
试析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策略
时间:2013-12-18 17:13:18     小编:

"

论文摘要:从网络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入手,论述如何切实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设策略,从而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平台

一、网络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

1.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技术平台

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大学生除了在课堂上接受传统的教育之外,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自己所需的理论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这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影响面小、形式单调等弊端。另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发布正确的信息来引导大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解决大学生的疑惑。

2.网络的开放性特点,网络信息中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影响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的开放性使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与本土的文化和价值体系发生对抗、融合和吸收,这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尤为复杂。西方资产阶级大力鼓吹的所谓“趋同论”,竭力推崇它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利于网民正确道德观的发展;网上四处泛滥的色情与暴力等信息,严重危害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恶意的政治信息在网上肆意横行,容易误导人们的思想政治走向;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地位也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网上的宣传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3.网络的特性颠覆了传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结构,导致传统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权威的失衡

(1)网络平台改变了原有的被动式教学模式。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受的教育模式,变为互动式教育模式。网络平台大大增强了高校大学生的参与性,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教育工作者——高校大学生模式,但是在网络平台中产生了多种教育模式,平等的教育工作者——高校大学生模式和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模式。教育模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平等交互式,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互为主体,共同存在,相互教育。

(2)网络的开放信息冲击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弱化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教育的影响力。互联网的信息库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有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信息在发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作用难度加大。网络所发挥的娱乐和交往等功能,使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问用于计算机网络,而对学校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下降。

4.网络信息的传播增大了高校管理难度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多元性,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的处理上带来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在网络平台中,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虚拟性大大增强,大学生的知识和观念甚至超前于教育工作者,导致了教育工作者被动应付的局面。

二、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策略

1.“以人为本”,认清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辩证统一关系,遵循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在现代高校教育中,大学生的自主性大大增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体功能是以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前提,教育目标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发展为前提,那么学生必然成为教育的核心主体。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2.培养“网络型”教育工作者,应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论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

(1)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要培养“网络型”教育工作者。所谓“网络型”教育工作者就是能够运用网络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专业队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而且要学会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

(2)对高校政治辅导员提出的特殊要求。组建一支“讲政治、懂教育、能敬业、有素质、会实践”的学生政治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大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政治素质,这就要求高校政治辅导员必须要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凝聚力,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3.深入探究现代化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实效性

(1)由单向灌输式转向平等交互式。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传授模式,实现平等交互模式的转换。首先,要在网站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倡导主旋律;其次,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时政专题教育,在网络平台建立交互性、参与性的师生对话和学生讨论组,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国内外形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在网上谈论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用动人的事迹来感染大学生,突出榜样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网络平台中的校务工作要体现公开、民主、科学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学校工作的建设中,对于学校的决策和政策的实施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参与学校工作达到自身政治意识的构建。

(2)由传统说教式转向虚拟情境式。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拟情境的创设,实现原有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由传统说教式转为虚拟情境式。首先,可以建立网上虚拟班级,并以此为依托,开设多种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虚拟班级开展活动,例如网上课堂、网上讨论、网上考试以及网上班级聚会等等,从各个方面完善和丰富实体班级难以发挥的作用。其次,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可以借助音乐、视频和Flash等方式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3)重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素养。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通过接触、理解和使用媒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吸收、转化和运用能力。要从根本上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力度,努力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发展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正确鉴别、吸收大众传媒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传播学等传媒基本知识的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基础教育、媒体基础知识教育、传播技术和技巧教育等。特别要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对网络造假行为和有害信息的防范意识,用实际行动指导大学生学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4.开发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注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推广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校园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题网站建设要在中央的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现阶段,可以建立中央网站为中心,各地高校网站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络群,尽快实现网络与校报、广播、电视等传统宣传媒体的统一和融合。

建设各高校间的“校园网络”,实现校园网的联盟,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要通过建立高校计算机网络体系,借助网络的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巨大优势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掘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成立高校新闻中心、党委宣传部以及网络技术保障部门,使校园网成为活跃的思想教育宣传阵地。

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校园网的搜索和娱乐服务功能,因为促使大学生上网的很大一部分动力就是搜索信息和娱乐休闲。

5.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用制度保证网络平台中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各个要素的优化整合目前,网络市场还不成熟、不规范,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立法复杂程度高,缺乏专门技术人才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网络运行环境。网上有害信息的泛滥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传播,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网民个体法律意识和自我责任意识淡漠造成的。因此,在网络平台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要采取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管理措施,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和责任义务的教育。

首先,在整个国家层面,要重视网络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的必要性和针对性,加快立法的速度,大力培养网络相关技术人员,担任网络的监控和执法人物。

其次,针对高校大学生和校园网络的运行,在管理方面,学校要尽可能建立相关的、甚至专职的网络信息管理机构,专门审查、监控、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其逐渐养成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所有学生必须用实名登记和注册校园网,一方面便于学校管理,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