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4:49:39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3-08-07 14:49:39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时俱进,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深人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中国网民中的特殊群体—青年大学生影响颇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45. 2%。然而,信息网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研究并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青年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道德认知缺失。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信息的传播出现超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会带来信息流量和流向的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趁机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特别是对我国青年学生传播错误思潮,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以削弱我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和基础。这种传播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年学生极易受骗上当。据《计算机世界报》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在互联网上的输人、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惊人的。

面对这种冲击一方面,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因其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的阶段,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容易破坏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道德认知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再加上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的步伐没有及时跟上,使青年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一个稳定的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

2.道德取向紊乱。尽管各国对网络社会都有意实行监管.但由于不同国家和法律的迥异,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任何国家都难以按本国的意志对跨国界的网络社会实行有效的超国界监管。这使得网络社会在政治宣传和动员中能充分展现混饨学所言的’‘蝴蝶效应”。当某广有影响的事件出现以后,在网络上各个电子公告栏(BBS)、新闻组(News—group)以及邮递列表(mailng-list)等地方会迅速做出反应,并以“多对多”(many—tOmany)的交流形式在电子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经常上网的青年大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到这一类情况,他们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趋于个性化,多样化,而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由此而来造成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互联网所容纳的信息的产出已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且法律的控制还处于自身提倡言论自由却又控制言论自由的两难境地之中,这样,就更增加了无意自律的消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泻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大学生群体在信息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形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因此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由于互联网造成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道德价值取向紊乱的现象。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他们担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特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加之缺乏有效的网络监控运行系统,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他们出现了思想观念的西化倾向、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的倾向、语言的异化倾向、现实情感的冷漠化倾向、社会交往能力退化的倾向和法制观念的淡漠倾向。并因此产生了不良行为,特别是他们生活在网络社会,容易把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规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引发人际关系淡漠虚假等社会问题的产生,所以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1.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在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法律上,要加强网络立法,迅速提高司法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执法方面的能力,并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技术上,要探索新的对网络的控制管理方法,即把技术本身作为控制技术的手段,以技术控制技术,应用技术手段比如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防止“危害数据”、不良信息的进人,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同时,加大投人,加快中文网站的建设,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等。

2.确定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反映网络社会的特殊要求和青年大学生身心特点。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大学生也应该遵守法纪,遵守共同的规则,做一名网上道德人。

二是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标准,帮助青年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境界。另一方面要启发爱美心理,培养高尚情操。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吸引人的形式,使青年大学生产生道德认同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启发他们追求高尚境界,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高尚的情操。

三是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网络礼仪是在网络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与网络社会的特点相适应,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它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序的标志和尺度,主要由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交往方式礼仪组成。

四是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守以下网络道德规范: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不做协黑客”,也不做“黄客”;讲究社会公德和IT职业道德,做诚实用户;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杜绝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络行为。

3.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方法。信息时代,大学德育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封闭的大学围墙已挡不住网络社会的渗透和冲击,因此,要不断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的科学教育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

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必须了解如何分析、鉴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提高免疫力;必须独立进行道德实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破解道德难题与伦理困惑。因此,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才能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选择并确定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践履科学的道德理念,具有规范而高尚的网络道德生活。学生道德辨识能力的培养就是分析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念,在网络社会解剖和分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理念,识别和抵御各种乔装打扮的西方新思潮的侵蚀,进而巩固已经内化了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适度的灌输是必要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灌输应当着重于对道德理念与实际道德行为的理解和反思。通过道德理念的灌输帮助大学生接受道德观念,从而为道德辨识奠定科学而坚定的理论基础。

4.开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1)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校园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包括报纸、广播、宣传橱窗以及校园网等)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正确的网络观的宣传教育,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在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恰如其分地宣传正确的网络观;在“两课”教学中也要引人树立正确网络观的相关内容;并开设有关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等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的认识,为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打好“预防针”。

(2)开拓教育新阵地。一方面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站点和网页,奏响网上主旋律。通过互联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大学生释疑解惑,同网上错误思想做斗争。要在网上更多地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不仅从中受益,还能得到乐趣,增强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开展多形式的大学生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利用“网上论坛”、“电子信箱”、“交友”、“热线服务”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要通过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深人到大学生的内心,掌握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开展社会道德实践。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它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大道德,不是小道德,它排斥狭隘的实用功利。因为传统中存在的等级序列化和强烈的地域观念,国民的横向社会化程度较低,而且现在的青年大学生重知识轻实践。这与网络要求形成很大的矛盾,很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失控。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我们应大力推行广泛而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加理性,并帮助青年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乃至全社会齐抓共管,因此迫切需要形成一个适应网络化发展的有效的道德教育机制。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应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规范、网民的道德人格建设。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尝试制定比较系统地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对网络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新道德规范体系,使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范围之内。

高校要建立健全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领导机制。学校应该重视网络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形成校、院、系三级领导的教育机制,并制定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符合大学生的特点道德教育的系统规划。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各高校应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培养一支熟悉网络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

要积极研究开发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软件。高校要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组织人员参与软件开发,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富有青春气息和教育意义的软件用到校园网上,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使青年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真正受到良好的道德影响,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