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试论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5 00:39:23
试论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时间:2023-02-05 00:39:23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数字校园 网络道德教育 挑战 措施

论文摘要:数字校园在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带来新的空间和活力的同时,也使大学生陷入了认知与信仰的不稳定、个人心理与交际的狭隘、网络迷恋与自控能力下降、诚信与责任意识缺乏等方面的困境。汁此,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增强自律意识、建立网络管理与监控体系等措施来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规范并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

随着我国高校相继进入数字校园的规划和建设之中,校园的数字化体现着素质教育与教育信息数字化、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当前,数字校园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实现对改变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学习内容及学习手段产生巨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校园网络。网络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文化,正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其数字化、全球化、个性化、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和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等特征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在开阔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领域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负面影响也很突出,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带来了网络道德教育的难度。

一、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公德,是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专门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利益关系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数字校园中网络道德的主体是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就是围绕网络领域出现的道德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的一系列的行为和道德规范教育活动”。当前,个体道德在从现实向虚拟网络世界拓展、交融与碰撞之中,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呈现出自主、开放、多元的特点,促使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着新的挑战。

1.认知与信仰的不稳定性。

当前,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网络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带来了网络信息流量和流向的不平等,网络信息开放性使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在网上交汇,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优势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加剧了不同意识形态国体间道德、文化的冲突,使得我国数千年来形成的道德体系面临着网络的挑战,大学生尤其是西方国家渗透的重点。由于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认识混淆,因网络的西化而受到冲击,造成自身认知的不稳定性;同时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迷失,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动摇。

2.个人心理与人际交往的狭隘性。

马斯洛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寻求归属和尊重的需要的满足,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实现”,而网络交际和信息传递的虚拟性,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相反人与计算机的接触却日益频繁,真正同他人面对面交流被削弱以致断绝,致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疏远、淡漠,造成个性的孤僻、交往障碍、网络依赖等心理疾病。可见,网络在使人的主休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自由平等得以充分体现的同时,人的劣根性、无约束性也随之增强,自由使人无拘无束以致无法无天,个性的无限张扬以致个人主义,这都导致了人格虚伪与欺骗、个人心理的孤独、人际交往的狭隘,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挑战和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逃避,以致现实中人际交往狭隘与心理沟通能力的下降。

3.网络迷恋与自控的弱化性。

当前,大学生上网成瘾已是高校十分突出的问题,已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就上网成瘾的根源来讲,这是现实和虚拟的行为冲突,人的现实存在使其生理、心理的需求更大程度上需在现实中获得满足;虚拟和现实未能充分磨合与协调时,就必然产生其间的分离和抵触,从而使网络迷恋症发病成为可能。因此,辨别能力不强与认知水平不高的大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双面驱动下,往往沉溺于网络其中而不能自拔,在迷恋网络时弱化了自身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与网络中黄色信息、黑色信息、西方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的危害更严重,促使大学生对网络的自控由弱化转化为失控,以致犯罪。"

4.诚信与责任意识的缺乏性。

网络的出现使传统道德的约束力、法律的权威性均被弱化,网络侵权与不良行为在大量重演,大学生以一个虚拟实体存在于网络之中,网络的虚幻性和隐匿性就易导致个人诚信与责任意识的淡化与缺乏,在现实生活中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就有可能目无法纪,在网上发表不负责甚至有错误政治倾向的言论、宣扬反动、迷信、色情、发泄私愤等等,而传统道德中的社会舆论、修身教育、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对大学生的约束在此就形同虚设,如此不良行为既污染了网络环境,破坏了网络秩序,也使网络中的不良行为带人现实生活,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诚信和对社会与个人的责任意识。

二、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在数字校园中,面对网络向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实际,分析并思考挑战的形成原因,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1.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宣传,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

网络的发展使传统的教育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这既为道德教育宣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也为网络道德教育环境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道德教育宣传,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和网络心理教育活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向大学生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传输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及网络的法律法规知识,巩固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与信仰,拓展交往范围,解决自身的心理与交往问题,规范网内外的行为,并以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开放的网络世界,以丰富、健康的内容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以富有特色的民族道德文化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以营造文明上网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相结合

“网络道德规范是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网上行为约束的根据和准则,为学生的行为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虚拟的网络容易使大学生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而做出一些平时不可能做出的违反道德的行为。对此,必须有针对性加强大学生自觉守法意识的培养,强化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并将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律、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的法律和法规。既发挥道德的感召力,又强化法律的约束力,使“网络道德教育既要有网络意识、网络规范和网络行为准则的灌输,也要有网德情感和意志的培养”。此外,也可制定具体的规范准则来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起到约束和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以规范与法律的“他律”来促进网络道德的“自律”。

3.提高自我修养,增强自律意识与能力

网络是一个无中心的资源共享、多元价值共存的社会,在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无法发挥作用的网络中,大学生自律意识培养尤显重要。目前,社会的整体网络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也较为薄弱,对此,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律意识,提高个人诚信与责任意识,引导他们建立一种道德信念和道德内省机制,增强道德责任感和自觉遵守网络文明与秩序。同时,高校“在道德教育中要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潜能,注意培养其自主发展、自主选择、自主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道德判断能力,激发大学生内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开发教育对象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他律”为“自律”,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增强大学生主体的责任、权利、义务和意识。

4.建立网络管理与监控体系,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网络道德教育“要根据‘趋利避害’的精神和‘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的原则,牢牢掌握网络的主动权”,主动掌握和充分利用数字手段与媒介,加强对网络运行的过程管理,健全网络管理主动响应机制,制定科学的网管和监控制度,建立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了解网络特点并掌握一定网络技术的教师网管队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从方法上指导学生,从理论上研究网络,从技术上控制网络。一方面负责网络信息的监控与过滤工作,规范网络行为,为网络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另一方面负责收集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发布正确的引导信息,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应加强网管队伍自身建设,创造条件让管理人员不断地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更有针对性地做好网管工作,以完善网络学习与教育管理的互控体系。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应在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基础上,与社会、家庭、大众传媒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构造新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共同关注和思考“鼠标下的道德”,共同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给数字校园中的大学生注人更多的人文色彩与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矫正价值导向,塑造健全的网络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