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7:24:48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时间:2013-12-18 17:24:48     小编:

"

[论文摘要]权利支化是当今三大主流文化之一,但我国目前高校权利文化缺失却是个不争的事实,高校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必须加快构建、传播和普及权利文化,使权利文化成为高校的主流文化。

[论文关键词]权利文化;高校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法治

中国高等教育近30年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是否意味着我们就理所当然的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了呢?至少从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尚未得到肯定的答案。

如果用最简单的词汇来概括2l世纪最需要的大学生的特征,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应当是:既脚踏实地又富有激情,既践行法治又富有个性。这个人才目标谈不上有多少新意,至少多年来我们都多少有所涉及。但是,为什么我们却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传统教育遗留下的高校权利文化的缺失乃是根本原因之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这一问题纳入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视野。

一、权利文化及其形成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义务文化,国家制度在设置的时候,是以人的义务为中心的,形成了所谓“君让臣死臣不能不死”的内心道德自律和传统。

法国大革命首次彻底将人类的以义务为中心的制度改变成为以权利为中心。在权利的时代里,以公民的权利为中心重新构筑国家制度,以绝大多数人的权利为基础来建立法律制度,政治成为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的政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民主政治。在文化领域,权利时代的文化就是权利文化。

二、高校权利文化的缺失及其主要表现

高校经常为国家的重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它经常成为理论交锋的重要阵地,因而也被认为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法治、人权、人道主义首先在高校提起,但很多人曾指出,当今高校是法治荒漠,是人治领域的最后一个堡垒,权利文化也仍然停留在学者的文章中。

诚然,上述学者的观点不乏偏颇之处,但我国目前高校权利文化缺失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高校权利文化的缺失的主要表现有:

l、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我们经常强调管理就是服务,强调学校管理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到底是以谁为本,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这个必须清楚。另外,学生到底是不是学校的主体?这种主体地位应该给予哪种意义上的界定?对这些问题,有的学校虽然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实际中却不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中我们强调的是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绝对的服从。

2、学生权利被漠视。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大学里面的学生,他当然要遵守所在大学所制定的各种有利于张扬每一名学生风采、有利于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纪校规。但是必须明确的是,他首先是一名普通公民,是一名享有各种权利的公民;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守则中规定的几乎全是学生的义务,学生的权利没有明文写出来。学生有没有权利?有,不仅有,还很多。那么,教室里为什么只贴着一张“学生义务书”,而没有一张“学生权利书”呢?为什么发给学生的“学生手册”几乎没有什么学生权利规定呢?是忽略了吗?不是!是权利文化在高校的流失!

3、权力滥用现象严重。伴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和学生权利被漠视的,是高校管理权力的滥用现象。例如滥用招生权力和乱收费等。高校的管理权力作为一种“准行政权力”或“类行政权力”,其运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也就为其滥用留下了隐患。连北京某大学法学院院长都被指责在博士招生中滥用其权力,连中国某政法大学都有40余项收费是属于“乱收费”范畴,更何况那些普通院校!在政府权力的行使正日益受到限制的今天,高校却在权力的滥用上“一枝独秀”,不能不说与高校权利文化的缺失有关。"

三、高校权利文化构建迫在眉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民主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突飞猛进,这使得高校在办学中所面临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权利文化的传播和建构,才可使学校的管理合法、规范、有序,才可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l、治国方略的变化,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权利文化的传播和建构。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时,必须严格依法行政。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学校的法律责任越来越重,高校管理已经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地接受政府的行政指令来进行,而必须按照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独立地进行。所以,要适应这种变化,学校必须加快权利文化的传播和建构,进而使依法治校成为师生共识和基本理念。

2、管理体制的变化,要求高校加快权利文化的传播和建构。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我国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最终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相应的体制变革中,高校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体制改革前,教师、职工和学生不是完全独立的主体,他们与学校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仅仅是一种以命令服从为特征的行政管理关系,权力就能管理好各类事务。体制改革后,教师、职工、学生成为独立的主体,他们与学校发生的社会关系既包括行政管理关系也包括以平等协商为特征的民事关系。这就要求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变过去惯用的行政手段为法律手段,用法律手段来调节、处理与教师、职工、学生的各种关系。

3、自身运作的变化,要求高校加快权利文化的传播和建构。高校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是规模扩大;二是层次增加,在读学生中,既有全日制学生,也有夜大、非学历的学生;既包括专科生、本科生,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三是事务增多,关系复杂,学校对内对外的管理事务越来越多,与各种主体建立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光靠领导和老师的智慧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借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借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确立。这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就必须在高校内普及权利文化。

4、权利文化的建构是开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必经之路。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课题。笔者认为,权利文化的普及可以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权利文化不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而且通过权利文化在高校的传播和普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集体主义观念和全局意识的新时代的公民,成长为一个富有公民意识和人权意识的新型公民,这也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人道主义文化、科学文化与权利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文化主流。作为引领思想潮流的高校,必然要把权利文化作为校园的主流文化。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校的强制性管理传统却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着这种先进文化,也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国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和中国入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必然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全面发展,也必然要求高校有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文化作为主流文化,以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去扬长避短发展自我,为其人格健全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