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00:41:07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对策问题研究
时间:2023-04-08 00:41:07     小编:

"

论文摘要:面对WTO的挑战.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和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重组教育功能.完善教育法规,积极兴办社区教育。鼓励地方设立大学、民营高校以及与国外合作办学,开拓境外教育市场,重新审视高校科技发展问题等,是我国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策略。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人世;策略

在我国刚刚加入WTO以及教育还未进到深层开放的前提下.我们便着手研究高等教育应对WTO的主要策略,这对于促进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切实转变办学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高等教育是国家包办的公益性事业,与市场不能沾染。而实际上,WTO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最大限度地把高等教育看做是一门产业,看做是一个市场.高校是教育市场的服务主体,学生是教育市场的消费主体。因此,必须首先树立高等教育是一个市场的观念。其次,必须树立高等教育是一门产业的观念。随着新世纪开放高等教育市场认同感的增大,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必然加大市场作用的比重,拨款和投资方式也将酝酿新的变化。人世后,许多国家更加看好我国的高教市场,我们如果还以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管理模式去管理高校,必将严重束缚高校的手脚。因此,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为高校松绑,让高校依法行使更多、更大的自主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第三。必须树立高等教育是一种经营的观念。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高校要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实现不断发展的目标,必须强化竞争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自己的品牌,真正把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当成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对于我国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来说,更应该把国际竞争力摆在突出位置。

二、切实转变办学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要向迅速形成多种所有制格局的方向深化。具体办法是:

第一.简政放权.使教育部门办学体制自主化。首先.以高招制度改革为龙头,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沿袭的高招制度其弊端已暴露无遗,进行新的高招改革已迫在眉睫。对此.广东、上海等省份自办高考试点.探索符合本省省情的高招制度已取得一些成功经验。还有,选择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单独招生或与有关高校联合招生的试点,进行一年中春、秋两季招生的试点等,均不失为一种新的改革实验。此外,在考试的各级评价体系上,应向有创见、有创新的学生倾斜。只有彻底改革高招制度,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培育并认真选出一批必要的权威中介机构,包括评价、咨询、审议等,能客观、公正地指导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使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逐步转向以立法、执法、制订规划等为主的宏观教育管理方面发展。

第二,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我们应借鉴我国经济改革中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解决资金短缺的成功经验。走出过于依靠政府投入、单一“国有政办”的办学模式,开放高等教育市场,实行社会化和多元化投入.形成以公办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办学共存的格局。多元化融资体系的方法是:把高等教育直接消费者作为投资对象.国家建立相应的咨询机构,鼓励高等教育间接消费者与直接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受法律保护的投资及赢利划分与实现途径的合同。实际上,国内银行目前开办的供大学生学习用的贷款业务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第三,构建与终身学习社会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宣言和行动计划提出:高等教育要根据终身学习社会的需求,为学习者提供最大的入学选择自由和进出这一体系的灵活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具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同时,加强高等教育体系内部各个部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与沟通。当今,我国正在推行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我们还必须把正规与非正规、普通与成人、学历与非学历、学术性与应用性、专科与本科、研究生等高等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改善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改善入学考试和评价制度,构建一套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的高等教育新体系。

第四,调整区域办学结构布局。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东南、东北沿海城市高校遍布,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较少。对此.我们应以国家大力调整“条块分割”为契机,认真调整区域内院校的分布,并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多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其次,我国高校重形式、重名份、轻特色的观念比较浓厚,追逐“升格”的势头不减,其结果是“千校一面”,没有特色,也没有生机。我们应通过思想大讨论。树立危机感,促进轻特色观念的彻底转变。

三、切实提高办学质量

我们说,迎战WTO并赢得高教市场,最终要靠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强弱又主要取决于办学质量的高低。为此:

第一,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已引起了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的担忧。200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上收到的论文中,有一半左右都提到了扩招后在经费、师资、设备、图书资料、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固然与近年来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大扩招,导致许多高校办学条件过于紧张有关,但恐怕也与人们长期形成的“大一统”的质量观不无关系。我们说,不管何种类型、何种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第一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对于前一个即办学条件过于紧张的问题,需要加大以政府投资为主渠道筹措资金的办法予以解决;至于后一个即“大一统”的质量观问题.我们说.解决起来难度更大,但意义也更深远。首先,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正如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的,没有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化,就不可能健康地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其次,也是为了培养多种规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多行业、多岗位的需要。当今,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既需要学术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也需要应用型、技术型、职业型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而后者的需求量是数以千万计的。因此,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设置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与方法,由不同的教育机构来实施。l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宣言和行动计划中说: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当然,质量多样化并不是说不讲求质量,而是说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与规格的高等教育应有各自的质量标准,努力达到各自的高质量要求,而不必都向学术型高等教育攀比,都要办成研究型大学。"

第二,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具体办法是:首先,调整层次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扩大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其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把加强对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到突出位置,加快培养一批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财政、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高层次人才。还有。面向三大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注重各类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在实用性、操作性、务实性上狠下功夫。

四、重组高等教育功能

加入WTO.我国高等教育的功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宏观上讲.教育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两大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等;育人功能包括教育对人的适应性、发展性和个性完善诸方面。首先.高等教育现有的部分功能将得以强化。以前,由于体制问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处于分离状态,高校参与企业科技开发项目较少。人世后,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将紧密合作,并通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充分体现其经济功能。

其次,高等教育隐含的部分功能也将得以显现。根据测算,加入WTO后,我国的GDP将增加2.94,可以带来大约1000万人的就业机会。在消费上.将逐步增加娱乐、休闲等内容.这就要求高等教育适时在这些领域进行渗透。第三,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功能结构.使其实现整体优化。对此.应树立整体意识,对高等教育的功能进行理性分析.分清轻重缓急,实施相应的教育行为。

此外,高等教育还需及时强化其经济功能。首先,培育市场意识,把握市场规则。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并通过学习掌握世界贸易规则,理解规则所包含的经济理念.辨别冲突规范,从而防范市场规避机制,为进入工作岗位后参与全方位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实施创新教育。通过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其有效地接受和利用知识。同时,也不能忽视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WTO对其成员国的政治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间接起作用的。因此,应及时规范教育目的,调整各级各类高校的培养目标,通过有效管理和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牢控高教阵地。还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人世后.中外文化之间的联系较以前更加密切,也更趋复杂化.甚至在商品交换中也会输入外来文化。因此.要使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高等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努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创新能力。

五、尽快完善高等教育法规

针对我国已经加入WTO的现实.教育界在政府层面的研究论证工作已追在眉睫。我们应当借鉴国际经验,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政策与立法的研究和清理工作,检查教育立法是否有与WTO冲突或不一致的地方.尽快完善教育体制,使其与经济和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鼓励设立地方大学

七、积极兴办民营高校

目前.社会力量办学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民营高校也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不仅如此.民营高校还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从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看,民营高校一方面弥补了政府办学的不足,缓解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如一些民营高校租用公办技校、干校、培训中心等教学场所.有效地利用了教育资源。从人力资源看,民营高校还从公办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聘用了大批离退休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其特长,使“资本”与“智本”有机结合。此外,民营高校还与公立高校形成了竞争态势,有利于促进公立高校不断深化改革。

八、支持国内外合作办学

合作办学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积极扶持这一新生事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合作办学不能影响到我国的教育主权,不能影响到中国的民族特色。即使在国外教育机构独立办学的情况下,也不能使受教育者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因此,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必须将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语言等作为必修课,强调在技术上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在文化上必须培养中国情结。此外。我们还可利用WTO市场准人中规定的限制条款,合理限制国外教育机构的进入,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更全面地实施开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九、积极开拓境外高教市场

加入WTO,同样赋予了我们参与竞争国外高等教育市场的权利和机会。因此,在我们积极应对WTO对国内高等教育挑战的同时,还要把目光放远到全世界,主动开辟国际高教市场。同时.加快步伐。积极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以扩大外国人在我国的消费比例。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主任王义道教授在给北大学生做题为“2l世纪的北大人”的演讲中说过:“一个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有很多标准.一流的教授,一流的学生,多少诺贝尔奖等。我觉得一流很简单.一个标准就够了。理科。不包括人文科学,北京大学若有五分之一的研究生来自于国外.我想这个大学肯定是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对目前的我国高等教育来说,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开拓境外教育市场的主渠道。

十、重新审视高校科技发展问题

人世后,高校对于培养企业竞争力的潜在优势将逐步凸显出来,因为我国高校科技发展的优势集中表现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的持续性、信息的集中性和基础研究的优势等方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已具备了承担参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重任的条件,高校科技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

第一,应研究WTO通行规则,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一是调整国家科技发展重心。从重点支持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转向重点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从事产业研究前竞争开发活动的资金支持。二是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直接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此间。政府可通过对高校、科研院所RandD经费的资助.间接推动企业创新的发展。

第二.高校要整合其科技优势。将原有的按学科划分教学、科研单位的模式,转变为教学单位与科研单位的适度分离。研发机构的建制应以核心技术学科为龙头,跨学科组建研发队伍.形成研发的学科群和技术群。

第三.以企业发展咨询公司为纽带,整合高校的研发人才和企业管理研究人才咨询顾问公司通过对技术专长和企业经营两方面的整体把握,同时,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不会受近期经营中产品或市场等因素的干扰。为企业培育核心专长。提出战略咨询报告和规划。

第四。探索发展科技、工程一体化的教育新模式。企业长期竞争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依靠掌握高新技术的专家和优秀管理者,因此,应积极探索集研发与创新于一体的教育组织形式。而大力发展工程研究中心这类新型组织,能够培养大批既具有较强学术能力,又具有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研发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我们应向这方面多加努力。

总之,面对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我们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在承担人世义务的同时。善于利用其赋予的权利,找准策略。因势利导,主动出击,就能更高程度地发挥其正面效应。把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