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路径选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9 01:53:41
浅析就业导向下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2-11-19 01:53:41     小编:

"

【论文摘要】“就业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就业导向”背景下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要求高职院校将关注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生涯的成功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就业力为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在具体的路径(即拓展“点”)的选择上。应从职业设计指导切入,结合专业技能训练展开,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努力彰显高职自身的特色。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素质拓展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整体步人“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内涵建设阶段。特别是2006年以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和强力推进.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主线统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正在形成的共识”和普遍而自觉的行动。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那么,在“就业导向”背景下,怎样结合办学定位、针对时代需要、立足学生特点推进学生素质拓展呢?这就在客观上提出了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拓展的路径选择问题。

一、“就业导向”与学生素质拓展

(一)“就业导向”的提出 职业教育伴随近现代工业而生,以其对社会经济服务的直接性获得认同,因而发展迅猛。来路可鉴,惟有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针对性强的高素质紧缺人才,才是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通途。从这个意义上讲,“就业导向”不仅是对高职教育错误倾向的及时“矫正”,更是对其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化。

(二)“就业导向”与学生素质拓展

“就业导向”的提出,对于指引高职院校明确办学目标,找准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进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无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客观上也给不少高职院校认识及处置“就业导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带来了困惑。

不少高职院校认为,既然“以就业为导向”。就应该一切围着就业转。特别是要大幅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实现“零适应”上岗。还有部分高职院校,虽然也高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实际操作中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在他们看来。素质教育投人大见效慢,高职学制短且资源短缺,要兼顾“就业导向”与素质拓展,实在是“力有不逮”……

高职教育强调“就业导向”.必然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吗?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教育的功利主义与终极价值追求的问题。

诚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进入工作体系,具体地说就是进入各个职业。”回但这远非职业教育的全部。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在于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功的教育必须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高职教育虽然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同.但在体现教育于人的终极价值方面与普通教育并无二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因此,无论强调什么导向,高职教育的使命仍在于“培养人”而非“造机器”。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就业实质上就是人与工作岗位的结合”。“人与工作岗位的结合”显然不止在技能层面零距离上岗那么简单。

把就业作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根本目的,甚至把职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技能培养,是对“就业导向”的曲解。“就业导向”的本意,是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真正适应未来职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不仅要专业技能过硬,学会做事,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要职业素质优良,学会做人,更好地与人相处、合作;还要使学生适应职场变化,具备不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业导向”下高职教育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生能否就业,是否符合就业的需要,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就业力”说到底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一个雄辩的力证是:学生就业率较高的院校,比如《中国青年报》、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组委会于20o8年联合评出的首届全国高职就业“星级示范校”。恰恰是那些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不遗余力的院校。如果说“就业导向”给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提出了新的命题,那么,命题的核心正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素质拓展提升学生就业力。

二、高职学生素质拓展选“点”的依据

素质教育不是要学生学习人类社会所有的文化知识。“就业导向”下推进学生素质拓展,要求高职院校“克服在狭隘岗位针对性同知识学术性的两端摇摆”,自觉地在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

(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使命是把学习者转化为知识型的劳动者.“是在高中文化基础上进行的,为生产一线和工作现场服务的,承担将设计、规划等转换为现实产品或其它物质形态以及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圈人才规格的高层次和服务面向的基层性要求高职院校“器”、“道”并取。“鱼”、“渔”兼授,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重,学生的成功就业与毕生发展兼顾,使受教育者不但熟练掌握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层次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与期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素质结构及实现途径研究》课题组2年来对近10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另见拙作《高职毕业生素质状况及其社会适应性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企业认为“员工最重要的三项素质”依次为:忠诚度、专业知识和技能、敬业精神。这一结果与近年来多项类似的调查高度一致。可见,用人单位不仅看重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更看重职业素养,如诚信、团队精神、事业心和责任心,人际沟通能力等。他们“给高职学生的建议”是:不要过于偏重知识、经验和技能的获得而忽视职业素养、内在品质、良好人际关系的积累。这无疑有助于我们“避免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嫁接’式素质培养,而努力做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构建”。

(三)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

相比较普教类大学生,高职学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强烈的谋职意识。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作为学历教育来说还是终结性的,高职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因此,他们大多求学目的指向明确,用学生自己的话说,选择高职院校,“就是为今后找一个饭碗”。

2.鲜明的个体差异。生源社会构成的复杂性,导致高职学生个体之间的生源类型差异和文化基础差异极其鲜明。以文化基础差异为例: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往往相差200分之巨。甚至接近300分

3.集中的矛盾冲突。当前.主要是高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高职院校,在不少人印象中,高职院校就是“差生集中营”。成才谋职的迫切愿望同相对较低的文化基础水平之间的矛盾,时刻困扰着他们;社会评价的“显失公允”,更是深深地刺激着他们——高职学生是矛盾更为集中、冲突更为外显的“混杂体”。具体到行为层面,往往自卑与偏激同时存在,交替出现;成才愿望强烈但缺乏持久的学习自觉性,参与的热情不高;独立意识强但自控能力较弱。个人生活、行为易滑向“亚健康”状态。

从“就业导向”出发,高职学生的“缺项”较多。这些“缺项”隐藏在分数的背后.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和“改变”的主动性、持久性不够,即缺乏成才内驱力。

三、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点”的选择

“就业导向”下推进高职学生素质拓展,拓展“点”的选择尤为关键。因为经由这些“点”所串成的“线”,即路径科学与否,不仅关乎素质拓展的参与性、契合度和实效性.而且影响着素质拓展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职特色的彰显。

(一)切入点:职业设计指导

职业设计指导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首要环节。这是因为,只有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将来从事理想的职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的差距的前提下,才能帮助他们建立成才目标,选择自身素质拓展的内容。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学生从一进校开始.就能确立较为明确的职业定位和生涯规划,进而朝着“职业人”的方向职业化成长,不断提升就业力,顺利跨越因职业化教育缺失导致的“就业鸿沟”。

对谋职意愿强烈但成才动力不足的高职学生来说,指导他们科学认识和规划职业生涯,并就如何完善自己的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给出合理化建议,就是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求学与谋职的困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唤醒”和能动性的激发。从而保证素质拓展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二)结合点:专业技能训练.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专业人才,这就为学生素质拓展作了质的规定。倡导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拓展。不是用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搞“两张皮”,也不是要削弱或冲淡专业教育;恰恰相反,是要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围绕“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展开。给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习练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应用能力,有效实现“专业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深层对接。

(三)着力点:职业素养养成 刚刚卸任的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评点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曾说,职业素质“先于”和“大于”专业素质。鉴于专业技能的训练已经普遍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且可以通过教学主渠道(包括实践教学、实训实习)“堂堂正正”地实施,那么主要依托教学主渠道之外进行的素质拓展毫无疑问应将着力点放到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上。

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和拓展的具体载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百花齐放。但基本的途径不外贯通课内课外,融通赛场职场,依托校企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将学校教育、企业文化熏陶和社会涵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习得必须的职业素养。尤其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四)支撑点:运行机制优化

素质拓展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抓手,要实现高职学生素质拓展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规范、适度超前并不断优化的运行机制为支撑。比如投入和保障机制的建设,比如专业选修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的设置,还有对专任教师指导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管理、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重新修订等等。

有学者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艰辛发展,令人感悟的心动究竟是什么?是高职教育对人的生涯关照的执著和坦诚。”由是。高职学生素质拓展首先是一个教育思想的问题。其次才是路径的选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过程中.能否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将关注学生的成功就业与职业生涯的成功结合起来.融全面素质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看作是判断高职院校是否真正践行科学发展的分水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