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3:40:30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3-08-06 13:40:30     小编:李坤

大学是踏入社会大门前最后一段求学时光。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自身发展以及心理上的成熟和对社会认知的深化,都让他们以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的身份在这个社会上引人注目。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大学生心理失衡问题并引导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行知合一、素质全面的有用之才。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

刚进入大学,面对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学开始寝室群体生活,同学之间的亲密相处会给有的人带来各种各样的不便。例如习惯早睡的同学却总是在晚睡的室友的灯光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经济状况好坏反映在一日三餐、衣着打扮上,有的人会产生自卑心理。再者,进入大学,学习环境相对宽松,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不会再有高中班主任那样的角色进行督导。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导致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改变是产生心理失衡的原因。

(二)缺乏交流,人际关系不佳

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除了对课本的学习,还要学会与人相处,形成朋友圈子。但总会有学生无法快速从高中的生活模式中解脱出来,在大学缺乏与别人的交流,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没有人可以倾诉或者给予帮助。不懂得与人相处更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久而久之会变得孤独、不合群,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最终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三)学习竞争意识太强,结果不尽如人意

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部分大学生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对自我要求很高,希望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获得奖学金。但由于大学课程教学进度快、内容多且繁杂,还没有找到大学学习规律的学生很难接受这样的教育模式,很难适应,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变得不够自信。在这样的感受中常常会焦虑、不安,产生患得患失的情绪。

二、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的目的

自我心理教育是指通过不同途径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感受自身的心理波动,控制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时将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正常状态,解决心理困扰,改善心理品质,维护心理健康。实现大学生对自我进行心理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对自我心理调节的主动性,是时刻保持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有效解决目前保障大学生心理卫生资源的不足或者资源素质不高的问题。

三、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包括正确认知问题和压力、不断训练自我意识和主观调节情绪。这一过程的本质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教育和提升的过程。通过自我心理教育逐步对自我改善心理,主动进行心理教育归纳整合方法,提升自我心理质量。

(一)正确认识并加深对心理教育的理解

提倡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应该使他们充分认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宣传,让大学生明白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被重视,唤起他们内心对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的需要。通过参加宣传活动或者是与专业老师直接交流理解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增强需要对自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二)创造轻松的自我心理教育环境

大学生重视对自身进行心理教育,深入改善自我心理状态,却疏忽了对心理教育环境的改善。毕竟心理困扰问题属于较为隐私的话题,学生们在认为不合适的场所或环境不敢轻易袒露自己的心声。这就需要营造一个重视心理健康,可供集体进行心理教育的小环境。例如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会场或是正在开展心理活动的团体。这样就给寻求自我心理教育的学生带来良好的影响。

(三)积极调适自身心态

针对需要进行心理教育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自身心理状态制定适合的心理调适方法。在生活或者学习等方面遇到困扰的大学生,不可避免会产生消极情绪。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合理发泄自己心中累积的情绪,以避免长期被负面情绪困扰,从而快速有效地调适心态,恢复正常情绪。

四、结束语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状况和学校因素,在大学生群体遭遇心理健康困扰时应该积极寻求对自我进行心理教育的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