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继续教育在提升个体道德素养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论继续教育在提升个体道德素养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1:53:41
论继续教育在提升个体道德素养中的作用与路径研究
时间:2013-12-18 11:53:41     小编:
"

论文关键词:继续教育;提升;个体道德素养;作用和路径;启示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能在个体身上唤起和培育一定数量的身体、智识和道德状况,使其在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之间达成一致。通过继续教育,个体可以提升其内在的道德素养、社会则可以帮助个体塑造一种道德性格,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在21世纪,大力倡导和发展继续教育,既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的道德水平和力量,又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道德是人类社会一种习得的利他行为。个体接受继续教育,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技能和知识以改善个体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中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这两者当中,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在知识迅速更新的21世纪,强调和鼓励个体特别是大学生的继续教育行为对于更好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继续教育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的分析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关道德方面的观念,而所有社会对个体施加的道德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通过教育,个体逐步意识到其遵循道德价值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识到道德能够带来巨大福利,从而愿意运用这一仪式从事社会实践并构建制度。随着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变化,继续教育在当代日益成为个体接受教育和学习的一种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在为社会道德根基的巩固提供有效媒介的同时也为个体的道德进步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与途径。

继续教育能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在我国历史上早已有之。古人云:“夫学,殖也;不学将落。”(意指学习就如同种植;不学习就要堕落。)又日:“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意指学习犹如装饰。器物不修饰,就不能够样式美观;人不学习,就不能够有美德。有美德,就可以治理人间事物。)还说:“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意指不学习就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中国如此,外国亦然,如德国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革,求知学习修剪移栽。”“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

现实也表明在继续教育和提升道德素养之间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两者都强调个体主动的习得行为。道德不是在社会中自然产生的,而是在同社会的冲突中形成的,更是通过长期反复的学习过程才得以确立起来的。对于个体的道德素养而言,继续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使个体具备一种较强学习的能力、认真并有效对付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避免其道德上的堕落。

二、继续教育在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的独特作用

(一)继续教育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手段

在生活实践中,个体想要学习的东西是其在生活中实际可用的东西。因此,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助个体认识到那些东西是为社会道德所支持或反对的。“道德德行需要天生的能力,然而这些自然的性格、品质却是通过习惯而日臻完美的。只有自然品质得到恰当的塑造,道德德行才会成为性格。”作为一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教育强调“知”德与“行”德的统一,以一种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观察、评价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道德现象,从而促使个体接受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并践行之。

(二)继续教育是促进是个体道德品质内化的一个过程

影响个体道德品质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体通过自我控制去调节、克制和训练行为的能力,这对个体的道德品质具有决定作用。“继续教育强调人本性之中感情和主观的一面,这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数事实表明良好的道德品质离不开个体自身的努力修炼,任何一种高尚的道德灵魂都不会缺少意志力和自我创新的力量。当个体的习惯或感情变好或变坏的时候,个体就会相应的进步或堕落。勤于学习虽不能带来所谓的功成名就,但在长期继续教育过程中,个体的道德情操也会慢慢地得到升华。

(三)继续教育是个体反思其行为是否道德的催化剂

反思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所伴生的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思性认识,是个体正确改造世界、防范其道德堕落的指导思想。因为在现实中,每一个体都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有道德之心和慈善之愿,另一方面在其人性中又有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和贪图享乐、纵情放欲的倾向。人性中的这种矛盾双方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对立,意志软弱、自律性不强的个体往往在这种矛盾对立中徘徊不定,无所适从,甚至成为不道德行为的实践者和拥护者。继续教育则既有助于唤醒个体的公民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又有助于培养个体关心他人并帮助别人摆脱孤立或无助的状态。

(四)继续教育在社会转型期保证个体道德的平稳转型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未来的成人承担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变革和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险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社会道德标准出现多元化趋势。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继续教育则在社会急剧变动时期有助于减轻知识快速更新所带来的变动,从而有助于个体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和义务、接受和和变革各种形式的智力和文化活动、适应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和理论学说的迅速变化。

三、继续教育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的基本路径

道德的一般原则以及道德欲望只有在对各种特殊情况做出合理判断的基础上,才能充分保证个体的行为具有合乎道德的性质,但这需要个体通过学习方能获得。在现实中,继续教育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通过道德教育、学习宣传、文化熏陶、自我教育等途径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

(一)道德教育"

民族的道德感只能来自国民教育,如果没有国民教育,一个国家就无实际的道德可言。个体最先在家庭中学会道德行为,其次进入学校后又步入社会。在当代,继续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个体道德素养的提升:父母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和国家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在家庭中,父母通过道德上的一言一行对其子女的行为举止及其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是个体人生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个体道德品格在其中初步形成。在社会上,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体制、奖惩措施等,影响其公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强化其道德意识并促使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二)学习宣传

向榜样学习是实践继续教育的一种常见有效形式。在我国,运用榜样力量引领人们思想行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通过大力学习、宣传一批又一批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感人事迹。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道德建设要重视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纷纷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事迹一次又一次使得学习宣传道德模范人物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三)文化熏陶

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因此,在个体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继续教育活动中,通过文化并处于文化之中,个体会意识到自己的潜在能力,解释自己的创造性力量,并成为建设新社会的积极参加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创造“四有”新人,它表现出来的是反映人们各方面充满真善美的现实世界,既在形式上又在内容上强化了个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变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坚定信念,促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丰富其精神世界。

(四)自我教育

“最好的教育不是在学校或大学里从老师那儿获得的,而更多的是当我们成人后,通过勤奋的自我教育所致。”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自我教育是道德进步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尽管它不是道德进步的充分条件。因为道德德行需要个体天生的能力,然而这些自然的性格、品质却是其通过习惯而日臻完美的,在不断的自我教育中得到升华的。只有自然品质得到恰当的塑造,道德德行才会成为性格。因为一个勤于自我教育的人心中那些奢侈淫逸的念头无法产生,懒散怠惰的念头也会消失殆尽。

四、启示

(一)个体应高度注重和接受继续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文化程度高的个体不见得特别讲道德,文化程度低的个体却特别讲道德。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审视、对丑恶现象进行批评,但必须肯定的是,不是因为社会不需要不讲求道德——社会历来就提出了明确的道德标准,而是因为那些不讲道德的个体在特殊环境中放弃了学习——如对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学习,放弃了对如何奉献、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的学习,如何掌握更多改善人类处境的技能学习和道德训练。更重要的是道德实践在个体身上分布的不均衡性,也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继续教育的难题——有的人勤于和善于学习以修身养性,有的人则懒于和不屑于学习以修身养性。对此,大学生应引以为鉴,一方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向先进的道德模范人物学习,不断塑造高尚灵魂和充实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

(二)继续教育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把中国建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所在。然而,任何一种现代化的道路,其优先考虑的项目之一就是强调教育,都伴随有相应的道德标准和要求以及实践这一道德所需的指导思想、路径。因为一个“国家的昌盛富强,其决定因素并不是这个国家现在拥有多少财富,也不是它现在的城墙有多坚固,更不是它的公共设施有多豪华:而是这个国家的公民的道德修养,即人们普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这是国家强盛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事业、鼓励个体接受和实践继续教育,既有助于从整体上促进国家的道德水平和力量,又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三)继续教育有助于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对社会具有积极的规范、教育、导向作用,所以,道德历来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要工具。但是,一般的社会环境对智力发展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当整个社会对学习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时,继续教育才能真正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并缩小个体之间的道德水平差距。因为真正转化为个体的一种内在需求的继续教育不仅可以导致个体在智力水平与能力上的提升,还可以导致个体在道德水平和能力上的提升,并不断摈弃“经济至上、消费至上、科技至上、自我至上”的错误观念,促使个体反思市场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生态伦理等的真谛何在。更为重要的是,当全社会形成爱好学习、愿意接受继续教育的时候,就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氛围,并逐步形成一种充满集体智慧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把这些学习能力充分使用于学习水平的制度化上,并借此提升整个国民的道德素质。

(四)道德教育者应注重继续教育

实践表明道德教育取得实效需要,道德教育实践者则需更多的继续教育。一是家庭中的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的道德影响主要是以真挚情感传递为主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本人的身教和示范。家庭的教育不仅与塑造子女的道德品质直接相关,而且对子女不同的道德态度形成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为此,父母应接受更多的继续教育以促使自身道德境界的升华,做好子女的学习模范。二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因为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面对2l世纪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人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总之,道德教育是一门艺术,其实践者只有虚心接受继续教育以不断掌握道德教育的科学方法,才会使自己道德教育的水平和本领大为提高,保证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五)大力学习和弘扬祖国优秀道德传统文化

“历久弥坚的优秀道德传统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不会过时,都不应该被人们抛弃,人生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遵循了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人们才能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和获得幸福。”这些道德品行不但是个人、也是民族和国家走向繁荣幸福的永恒的不二法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历来十分注重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主张敬天爱民、注重和谐,主张家和,强调先人后己、以德为先、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等,这一点对于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的现实借鉴意义。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过度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会导致个体的挫败和社会的混乱,个体的继续教育行为则是有效治愈这种病症的特效药。因为只有当个体系统地感受到他的国家的文化遗产熏陶时,他才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个人实现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