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义务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的实施

试论义务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的实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3 01:05:28
试论义务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的实施
时间:2023-08-13 01:05:28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 教师 学生家长

【论文摘要】文章从国家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和公民道德建设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养成教育传统,提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最基础、最细小的工作抓起,必须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着手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与家长联手三个方面探讨了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最后指出,养成教育既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也会有美好的前景。

一、引言:养成教育思想提出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同时也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最基础、最细小的工作抓起,必须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着手。

从社会发展来说,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着举世瞩目的变革。在此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也被推入一个动态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行为方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非规范性,包括重利轻义、重己轻人等等。中学生作为思想敏感、行为可塑的知识型青少年群落,他们尚未健全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冲击。诸如爱惜粮食、打饭排队、乘车有序、爱护公物、语言文明、衣着整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等基础性文明行为,本是中学生应当身体力行的,但是如今不少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减弱了。这种基础文明滞后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其原因有来自社会来自社会生活的,但是教育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十七大”报告针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反复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这些都为我们在新时期实施养成教育提供了现实、理论和政策的依据。养成教育虽然未必是教育的全部,但却是教育中最“实”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管理:养成教育的起点

(一)要求教师身教为先,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职能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行为具有示范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社会榜样的角色,被视为“社会的代表”,负责传递社会及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标准,因而老师的言行举止必须符合社会主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中学生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变化时期,相对于成人他们还相当不成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模仿对象,教师的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假如一个教师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像衣冠不正、语言粗野、工作粗心大意等恶习,并且不思悔改,那么他不仅不可能带出好学生,反而会把学生带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育人方面得到了更加特别的强调,良好的教师行为习惯——教风,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剃头师傅教徒弟剃头,先从剃葫芦开始。每次教完,师傅总是习惯地把剃刀往葫芦上一扎,徒弟也就学会了这个习惯,徒弟出师后,去给别人剃头,结果剃完头后,他又习惯性地把剃刀往人家头上一扎,那人便痛得“哇哇”大叫。学生身上总是保留着老师们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影响的痕迹,特别是他们尊崇的老师。老师们一些微小的习惯,都会让学生悉心摹仿。这个例子足以注明学校教师包括学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习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何等巨大!

教师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所以教师行为要符合时代发展,符合教育发展对人才素质培养的目的要求。教师行为又是老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行为的示范性及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行为研究的向学生性。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性交往,在学生社会化与成长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性与互动性不可避免地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联系,而社会性互动则影响学生的自尊、态度、价值观、期望与学业成绩。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社会性互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从中学到教师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注和规范,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不言之教”。为此,我们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行为言语都要起到示范作用,真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

(二)强化教师责任意识,促进行为养成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技能和管理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课间、课外进行的检查督促中,班主任和值班教师应该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刀”,“三勤”,即口勤、腿勤、耳勤;“四跟”,即跟课问、跟早操、跟课外活动、跟晚自习;“五到位”,即思想到位(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责任到位(各负其责,管好自己的班,管好各自的楼区或区域);管理到位(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检查到位(时时有处管,事事有人管);教育到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循循善诱)。督促和检查班主任、值班教师经常主动深入课间进行流动督查,掌握违纪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违纪事件后深入调查、了解,同时做好对违纪学生和其家长的思想工作。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促其在思想上改正。

三、学生管理:养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一套科学、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规范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在现代管理中,人们越来越认可“没有制度就没有文化”这样一种观念,制度越趋向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就越富含文化意蕴,就越符合人的成长要求。正是基于这种理解,在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实际,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建立并完善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如《某某学校学生一日常规》、《某某学校学生成长挡案》等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懂得成人是成才、成功的前提,促进学校精神面貌的整体提高。

(二)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建设

1. 开展了“三管住”活动。为切实加强对学生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在全校范围内扎实开展“以管住自己的口(不吃零食,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在课桌凳、公共场所的墙壁上乱涂乱画)、管好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不在墙壁上留脚印)”为内容的“三管住”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评价意识,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 认真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为进一步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还应该在全校组织开展“学生行为习惯专项教育整治”系列活动。如“文明习惯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教育。首先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然后让学生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以主题班会为抓手,促进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如:召开《争做文明某校人》、《建设和谐校园规范自己言行》、《爱护校园爱护我们的家园》、《礼仪让你我更亮丽》、《诚信——做人的根本》、《感恩父母感谢恩师》等一系列主题班会。通过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增加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培养学生创造生活、学习良好环境,珍惜生活、学习良好环境的习惯

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育人环境,能熏陶学生的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教师的教师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环境也会说话,这是我们对学校环境建设应该提出的要求。一方面,政教、德育工作人员应给认真负责,坚持校园卫生天天查。并专门成立卫生督察小组,实行每天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调动卫生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教室、卫生区卫生的检查和通报,使学校平面卫生取得了明显改善。当学生走在校园内,无不自觉地爱护学校的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学校的文化环境建设。为了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和管理制度,安排当天的值班老师和值周学生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教室卫生,纪律由各班班长分组每天一检查,并及时通报。有效地落实学生佩戴校徽、不准在校园内骑自行车,自行车摆放整齐等常规,这样校园秩序就能得到较好的保持。另外,在校园内还应给开展争做文明人活动,明确文明学生标准(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做到人人明白,各个自觉执行,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以生教生、以生育生,开创养成教育新局面

除学校、班主教师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外,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生活在一个大的集体中,他人的行为必然会给其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制约。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校园内设立值周生不失为一种起榜样作用的制度。值周生都要经过精心挑选,他们有较好的文明礼貌,有得体着装,有文明的言行,能够为其他的同学起到示范效应,他们见了老师和同学能够主动问好,主动去捡楼道内、校园内的废纸,主动去管理一些有不文明行为的学生,用他们的良好形象去感染和带动其他的学生,如果能够坚持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学生的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规范,使语言变得文明,行为变得健康,也会为学校的养成教育奠定较为牢固的基础。

四、家校携手:开拓养成教育的新途径

家教是子女的第一所天然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下一代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一个健全和谐、充满爱心的家庭环境里,在有知识、有教养的父母影响下,其子女一般都能健康成长。反之,父母一方或双方都缺乏知识,缺乏教养,平常语言下流或出口骂人,动不动就争吵不休或同邻里不容,对子女不是动手打骂,就是一味溺爱,家庭成员说假话,自欺欺人,甚至赌博,登陆黄色网站等等,生活在这样一种恶劣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又怎么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呢?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关心教育,班集体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虽然可以起到一些补救作用,但是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相配合是不行的。因此,在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之问的联系,主要应该采取这样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在档案里,将学生家庭的情况做好详尽的记载,便于学校和教师进一步了解和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二是发放家长联系卡,在每次放假,发放“家长联系卡”,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要求家长填写相关的意见和要求,做到互通往来;三是一班印发“教师名片”,在名片上印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联系方式,便于学校联系方便,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四是召开家长会,一方面对家长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共商如何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