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影响

浅论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影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2:01:14
浅论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生成的影响
时间:2013-12-18 12:01:14     小编:

"

【论文摘要】教师是学校教育中的中坚力量,教育的成效与否,除了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隐形因素有关外,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影响力大小。教师能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产生影响;也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和品德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师素质;学生品质

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中庸》里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苟子·修身》中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的论述。《说文解子》中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做人的道理也教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良好的道德品质由此生成。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可见,教育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说教育是一种过程,引领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从无能走向有能。只有通过外化的手段,将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一、教师的“潜移默化"演变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习惯养成的因素,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学校,再次是同伴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学校对学生良好品质形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规范化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和教师本身的学识品格、价值观及信念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教师的言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直接影响着一代人。就教师个体而言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听听学生的话吧:“每次见到老师整理乱了的讲台,就意识到整理自己的房间。”“我经常见老师道别时,互说‘再见!’就想到自己也该讲礼貌。”“老师,您知道你说的那句‘做事先做人’,让我们一直记忆犹新。”等等。

不难看出,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品性乃至价值观无一例外的影响着学生。教师的学识、才能、情感、性格、人格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由教师本身的言行所形成的,是一种自然影响力,它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心理品质等因素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教育的成败与否,除了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隐形因素有关外,更多地取决于教师个人影响力大小。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希望学生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拥有尽可能多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勤劳节俭、宽容大度、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整洁、讲秩序、助人为乐等等,这些好的品德会让学生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令人尊敬的人。那么我们作为教师惟一可以做的就是把这些美德的行为全部变成习惯,因为人类的一切美德只有变成习惯才有价值。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教师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这种影响有助于我们教育理想的实现,教师就需要审慎地规划自己的言行。人格要用人格来培养,道德要用道德来影响,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

二、实施“潜移默化”的策略

1、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

社会要求教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教师职业的本质特性就是影响人的心灵,提升人的道德人格境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力。所以要塑造别人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激发教师关爱学生的源泉,是教师高尚人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体验学校生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的一面镜子。师德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优良校风的形成,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是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师德是一种社会道德形态,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

简言之,“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教之道,德为先。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勤业。愚公移山,感动上天;精卫填海,百折不挠;苏武牧羊,诸葛鞠躬尽瘁,是为的什么,是敬业,是执著。还要淡泊名利。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堪其了。”“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师还要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其次要有“爱”。师爱能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增强教师的角色魅力,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还能起到导读教育的效果。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既赏识他们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又宽容他们的过失、错误和弱点,期待着学生的转变、成功和成长。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力,用爱心换取他们的尊重。再次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帮助教师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且能指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尤其在促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方面起到楷模作用。教师的优秀品质感染了学生,可内化积淀为学生的品质,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积极、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四是教师要亲善。教师要亲近大自然,善待他人、善待动植物,都会让学生感动。教师的善良、诚实会让学生觉得公平与尊重,教师的宽容与大度会使学生释怀,从而也学会善待他人。教师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培植健康的校园,培育健康的人,有着巨大的作用。

2、教师提升备课的质量

教育是一项具有道德性的实践活动,它要关心人、帮助人、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就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以身立德。教师要坚持终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学习时代楷模,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提升自己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师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用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表率,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教师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语言行为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语言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表现,教师的言行时时、处处受到学生的监督、模仿。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容易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对他的教育乐于接受,他的思想品质必然影响学生品德和个性的形成。

除了教育之外,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教师亲历亲为,躬身示范。比如:有一次,我将一节用剩的粉笔头随意扔进了垃圾桶里,后来我去上课就发现:粉笔盒内就没有断截的粉笔了。一问才知道是学生扔了,理由是:它们没用了,老师是这样做的。我知道自己的行为起了一个坏的榜样,赶紧向学生检讨,收回影响。每次看到地面的纸张,我都会弯下腰去捡,然后扔在垃圾箱内。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学生们却看在眼里,慢慢地,学生在我弯腰前的一刹那,主动地捡起了校园中的垃圾,并同时得到了我的一句“谢谢”。教室、走廊、校园操场内就在夜间没纸屑了。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们会在无形中感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一个教师如果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刻、强烈的感情,那么它的学生就会被这种情感打动,进而学起来、做起来,并真正地讲爱国情结融人自己的内心深处。

4、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素质的基础应该是好的习惯,一切的教育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养成。习惯是从人的正确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之问的一座桥梁。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命运的巨大能量。一个好习惯,就有一份自信;一个好习惯,就有一份成功的机会;多几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些工作与生活的能力。“一切教育最终都将归结为习惯的培养”。如果把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素质。

总之,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使教师在各种教育实践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每个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带到课堂中去他用这种价值观念来阐述所发生的每一种活动每一个活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