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素养要求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素养要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2 00:53:01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素养要求
时间:2023-04-02 00:53:01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党员 素养

论文摘要:大学生党员作为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群体,承载着国家、民族兴衰与强盛的历史责任,寄托了党和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增强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加强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对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典上说的一段话。仰望天空的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时期,如何在学生党建新的形势下,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素养,已成为高校党建的重要议题。如何在自我锤炼中提高品质素养,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培养品质素养,是值得每一个学生党员以及高校党建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党员作为我们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这就对新时期的学生党员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学生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通过不断的自我锤炼,从个人的成长、成材、成功的各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党性素养。

一、通过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胡锦涛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其原因之一便是“一些党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思想滑坡”。所以,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共产党人增强党性,核心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而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首先要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这样才能为加强党性修养提供必要的理论前提。而当前存在于不少大学生党员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恰恰在于缺乏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表现在:很少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轻视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学习;应有的理论基础薄弱等等。所以,大学生党员要加强理论修养,为树立和夯实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哲学基础。

二、不断创新吸收,自觉学习先进文化,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作为“智力密集区”的高等学校,大学生是先进文化的直接接受者和受益者。由于大学生党员要在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因此,大学生党员 “要广泛学习法律、科学、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切知识,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同时 “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只有这样,大学生党员才能在提高、完善自己的同时,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端正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在目前,宣扬颓废、消极的亚健康文化时有出现,有的甚至自我标榜为“新思想”、“新文化”,不少大学生沉湎其中,深受其害,作为先锋和模范的大学生党员不仅应该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加强党性修养,而且应该不遗余力地维护和宣传先进文化,带动周围的同学辨别真伪,远离垃圾文化。

三、积极率先垂范,认真践行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只有伟大而高尚的理想,而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就不是一个好共产党员,那只能是空想家、空谈家或学究。”大学生党员要真正成为大学生队伍中的榜样和模范,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成为先锋,更要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率先垂范,认真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为周围同学树立榜样。这就是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学和用、知和行的统一”,“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具体来说,大学生党员应该做到:专业学习上认真刻苦,努力钻研;日常生活中踏实朴素,品行高尚;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努力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领导水平。只有这样,大学生党员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而大学生当中的党员则是希望的导航者。只有党员加强自己的品质素养,积极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也学生党员更不能忽视社会实践的经历与积累。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当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区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多元化的特性,在实践研究中加深对社会对生活对政治的理解,在碰撞中启发觉悟。学生党员一定要做到“动起来”、“走出去”,一定要“离开凳子”、“迈开步子”,要将政治理论的学习外化到对社会现状的体验与实践中去,让引经据典的理论传承在生动鲜活的社会事例前渗透到学生的自我学习中去,从而激发党员对社会时政、对组织职责、对党员使命的自主性思考与实践行动。

面对新世纪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对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新一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正确分析了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科学总结了我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对党的先进性作了最新阐释和概括。因而,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更要深入领会和践行“科学发展精神”、“创新精神”, 坚定地站在时代前列,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现代知识论.托马斯·E·希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 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阿什比.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 什么是教育.雅斯贝尔斯.三联书店,1991

[4] 杨光玮,蒋舜浩.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5,

(2)

[5] 景凤启.论建设学习型政党[J].新视野,2005,

(2)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