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们一起迎接小学的到来

我们一起迎接小学的到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0 01:30:45
我们一起迎接小学的到来
时间:2022-11-10 01:30:45     小编:裴普成

为幼儿的九年义务教育做准备实际上从幼儿入园就开始了,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开始了学习生活常规、学习自理,培养人际交往、学习能力等等,这些教育贯穿于幼儿园的所有教学与生活的过程中,这个时期的教育,实际上不止为幼儿的小学生活做准备,也打下了一生习惯、生活的基础。经过三年幼儿园教育,幼儿学习到了进入小学必须要具备的智力、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但是,尽管幼儿园已经做了应做的教育,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距还是存在的,现代幼儿园拒绝幼儿园小学化,这为幼儿带来了许多自由发展的成长空间,也给幼儿上小学以后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帮助幼儿度过小学不适应期,给幼儿带来良好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差异性,探索适合大班幼小衔接的有效指导方式。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

幼儿园教育主张让幼儿自由发展,在幼儿园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自由成长。而上了小学后,对于幼儿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台阶,大班过后,一个暑假的时间,幼儿马上进入小学生活,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差异性给幼儿造成不同的心理落差,许多幼儿在期待的同时,也开始了和自信心的作战。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对幼儿要求的提高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教师在各种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能力,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给予幼儿保育的支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对幼儿更多的是兴趣培养与学习能力培养,对幼儿技能的关注度并不是特别高,活动的过程中充满了灵活、自由、趣味。如大班音乐活动《斗牛士》中,幼儿表演斗牛士与牛,感受音乐的激励。在这个活动中,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并不强调和重点要求幼儿的表演要到位、节奏要稳定,也不对幼儿的表现作出过多点评,在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感受快乐的情绪,培养合作能力,发展情商。这样的活动过程,没有过多的规定,不像小学教育那么规范。

而在小学中,则是以坐在课桌后学习为主要形式,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需要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幼儿有很好的控制能力、专注力,课程时间的加长、授课方式的不同、学习压力的增加,让幼儿在这些转变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书面表达,要求幼儿需要有逻辑概括性,对幼儿的要求提高了许多。

2.方式的变化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表扬或批评,对幼儿采取给予小红花、贴纸奖励的方式进行鼓励。幼儿园教育推崇赏识教育,对幼儿的培养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幼儿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世界的认知,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没有学习的压力。在小学中,教育是一种社会义务,是幼儿进入社会的基础,幼儿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这种学习是一种社会责任。在这样的社会责任压力下,幼儿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社会需要他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与幼儿的交往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幼儿熟悉的给幼儿带来照顾到态度严肃的转变,让幼儿压力倍增。幼儿有了成绩好坏的压力、升学的压力,小学教育以成绩作为衡量,尽管众多声音在高喊着给学生减压,但是,减压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幼小衔接有效指导

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时,由于对学习压力、上课时间的不适应,出现疲劳、体质下降、成绩不好、消瘦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发生显示了幼儿神经系统的压力增加。出现这样的现象既让家长烦恼,也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压力,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幼儿园中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幼儿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教师给予幼儿怎样的指导才能让其不至在进入小学后承担太大的压力?

1.适应能力的培养

(1)适应社会的能力

幼小衔接教育中,最要解决的是幼儿的适应能力问题。拥有良好适应能力的幼儿,对于小学生活中的规则的适应与对规则的执行都会比较好。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衔接指导时,主要应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使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如教师在了解了小学上课时必须长时间坐在椅子上进行教学,就可通过对大班幼儿进行《哄宝贝睡觉》游戏,通过抱娃娃跟着音乐安静摇晃等游戏,让幼儿的安静等待能力逐渐加长。再如:为幼儿提供感兴趣的读本、绘本,引导幼儿安静看书等,让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延长坐在椅子上安静活动时间的目标。

幼儿的执行能力同样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在幼儿的幼小衔接时期,需要给幼儿提供各种能按照规则执行并完成事件的机会,让幼儿意识并学习到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同时,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更有信心面对各种需要执行的任务。如平时在进行值日生的活动时,幼儿园教师往往是为了给孩子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而设定的,当幼儿不能完成值日任务时,并不会出现重新来过的现象,在进行执行能力的培养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做值日时必须要完成扫地、清理垃圾、清理桌面杂物等等,教师在给幼儿安排任务时可以适当地给幼儿一些压力,如当幼儿不能完成这些任务时,第二天就要接着做值日生,这代表着前一天应该尽的责任没有完成,而当幼儿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时,请所有的幼儿对其提出表扬。这样的压力可以让幼儿把完成任务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荣耀的表现。

(2)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进入小学后懂得如何自主学习、懂得分析学习重点等等。在大班进行的学习能力培养不是对他们进行大量的知识教育,而是对他们心理的稳定性与有意性的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幼儿升入小学后获取知识的有力保障,教师在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时,可与家长合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如幼儿园中不提倡家庭作业的出现,但是,在大班后半学期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给幼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作业的难度要简单或稍微努力便能达到的,让幼儿独立地完成这些学习任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为幼儿能够顺利进入小学,走向小学的独立学习与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在小学中,学习能力表现主要在: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良好的听力、阅读能力与动手能力上,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幼儿进入小学后,主要依靠教师授课获取知识,在课堂中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是否能够注意听讲、是否能够理解老师的语言成为幼小衔接阶段的重点培养方向,教师可利用一些培养专注力与倾听能力的游戏对幼儿展开训练。如传话游戏,所有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开始传话给第一位幼儿,第一位幼儿把同样的话传给下一位幼儿,以此类推。在这个游戏中,幼儿需要理解所传话的意思,并且重复或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幼儿传话的过程当中,大多数幼儿处于等待阶段,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锻炼了与提升了幼儿的专注能力与耐力。

(3)集体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增强

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幼儿的自理能力便开始被教师重视,但是,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的教育机构,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时候,当幼儿无法做到教师的要求时,大多数教师还是会对幼儿采取帮助的态度。而在小学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保育并不在教师的工作范畴之内,这样,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小衔接阶段就变得十分重要了。由于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比自护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更加看重,对幼儿的培养出现此轻彼重的现象,升入小学的不少幼儿常表现出学习技能掌握较好,但是却缺乏小学生角色意识和应该具备的小学生活能力,他们的物品经常乱扔、不自己收拾、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独立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不好,并且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不敢在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因而,在大班的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如请家长在家时,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让幼儿体验独立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从周六早上起床开始,幼儿的一切生活行为都需要自己安排,按照平时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回忆,进行自己的一日生活活动,除了为幼儿提供食物外,家长对这些活动不给予帮助,家长要对幼儿的行为和能力进行观察记录,在周一入园时,把资料交到教师手上,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发现幼儿的能力缺失,并在日常的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对幼儿的这些能力缺失进行培养。

2.小学入学意识的激发

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是兴趣导向,面对幼儿升小学的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同样可以使用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激发幼儿的入学动机作为主要手段。教师可组织幼儿提前参观小学校园中的各种设施设备、环境,感受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带领幼儿参加小学生加入少先队的仪式,并传递美好向往;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如鲜艳的红领巾之类的教学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上了小学以后,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成为少先队员,这是一个荣誉的称号,但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在激发幼儿入学意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幼儿教师对幼儿进入小学后适应过程负有指导的责任,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还应该为幼儿做好调整作息时间等指导工作,采取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培养。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帮助幼儿渡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期和转折期,使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