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

浅议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6 02:33:39
浅议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
时间:2023-02-06 02:33:39     小编:

摘 要:幼儿品德教育应以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为前提,采取移情体验、观察模仿、正面教育、 强化重复等策略,以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移情体验;观察模仿;正面教育;强化重复オ 

作者简介: 刘丽英(1980―),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匮乏,是非观念比较差,缺乏辨别能力,但是求知欲强烈,好奇、好模仿,因此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根据幼儿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应体现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引起幼儿的认知变化和情感认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幼儿品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移情体验策略

移情(empathy)是精神分析学派常使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关研究已表明:移情是亲社会行为产生的源泉,可以促进助人、分享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3~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社会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能逐渐认识和理解他人的需要、情感,开始体会对遇到困难的同伴应给以援助,知道关心、照顾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对生理有缺陷的人表现出好奇与关心,会照顾幼儿园或自己家里饲养的小动物,已经具备了移情的基础。可见,采用移情体验的策略将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通过创设和利用各种虚拟情景和真实情景让幼儿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需要和动机。

二、观察模仿策略

这一策略的理论基础是观察学习说。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产生的替代学习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定义为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 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语言,这与他们的能力发展不足和易受暗示性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幼儿几乎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的,他们的道德行为也往往是从别人那里模仿得来的。在家里,家长是幼儿的模仿对象;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模仿的主要对象;另外能力较强的同伴和电视节目中的人物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策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在使用这个策略时,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教育孩子们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好;另外还要多提供直观的模仿对象,如幼儿身边的同伴,故事中的人物等,教师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懂得哪些行为是受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要受惩罚的,帮助幼儿掌握模仿对象的行为特征。

三、正面教育策略

正面教育既是策略也是原则。实施这一策略就是要给幼儿提供正确的思想、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无论是语言、行为、榜样还是评价,都应从正面向幼儿展示,而不宜采用对反面例子进行批判的方式进行教育。幼儿的道德认知能力刚刚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差,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缺乏辨别能力,因此,无论是正面的榜样还是反面教材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好奇心很强,凡是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新奇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和事物都会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幼儿的知识经验比较匮乏,初次见到的事物可以激起幼儿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如果不加以指导,帮助幼儿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幼儿则很容易不分正误地进行模仿。

四、强化重复策略

品德形成最重要的表征就是幼儿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只有经常出现的、稳定的心理或行为特征才可以称作是一种道德品质。幼儿意志力比较差,并且易受情境和情绪的影响,因此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保持时间往往比较短,幼儿行为表现经常会出现反复不一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提醒、督促幼儿,进行强化和练习。只有经过强化和重复之后,幼儿的行为表现才会逐渐巩固下来,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

总之,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应该渗透品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品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是最为深远的,保持家园一致也是非常重要的。オ

参考文献:

[1]陈帼眉毖前心理学[M]北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豹

[2]高觉敷蔽鞣叫睦硌史论[M]焙戏: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