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设计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设计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3 00:15:44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3 00:15:44     小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劳动人民敢于蔑视、斥责统治者,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元曲语言的特点。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元曲简介: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它们都是从“词”蜕化演变来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

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散套(套数、套曲)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

五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四调: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

《高祖还乡》属“般涉调”,“哨遍”是曲牌名,“高祖还乡”是曲题。

2.作者简介:《高祖还乡》是元曲名家睢景臣所作的著名套曲之一。他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出生年月也不清楚,根据一些材料推定他大约生活在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

他还著有杂剧《屈原投江》《莺莺牡丹记》等,但都没有流传下来。

3.历史背景:《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回到沛县时是十分热闹的,沛县的老百姓对他非常热情和亲切,并说他“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之,高祖乃起舞。”还说:“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因请留高祖。”后来高祖“张饮三日”。

(二)梳理与探究

1.情节:迎驾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就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次支差是什么差事呢?原来是劳务差使:缴纳喂牲口的草料,这草料还必须除去草根;支应服劳役的苦力。这种苦差事,村里的平民百姓没有一个能免除。这样“差税齐下”都在反复强调,在农民眼里不知道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车驾”“銮舆”本来是皇帝坐的车子,但是农民们不知道。他们在莫名其妙地纷纷议论,在心里嘀嘀咕咕地纳闷,不知究竟是谁回来,这也为以后汉高祖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对于“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的猜测,王乡老、赵忙郎一个手里捧着个瓦台盘,一个怀里抱着个酒葫芦在等候接驾。同时用“新刷来”“恰糨来”“畅好是装么大户”等口语勾画了农村中王乡老、赵忙郎一类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丑态,表现了村民(我)对这种人的厌恶。(语言:鄙视)

对于皇上的仪仗彩旗,如把飞虎旗说成是“狗生双翅”,凤旗说成是“鸡学舞”,龙戏珠旗说成是“蛇缠葫芦”等,表现了村民(我)对这种热闹场面的嘲弄。

对于皇上的仪仗兵器,用甜瓜、苦瓜等比喻“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表明这几个“乔人物”,在村民(我)的眼里,毫无威严,反成小丑,因为他们“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2.情节:见驾

虽然“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众乡老展脚舒腰拜”。但是“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寥寥数语将刘邦的威严与高大、对民众的傲慢与漠视、村民对刘邦的顶礼膜拜刻画得淋漓尽致。

“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表现了对刘邦的装模作样极端愤怒,恨不得一把扯下君权神授的外衣。(语言:愤怒)

3.情节:骂驾

用一连串的事实,历数汉高祖刘邦的斑斑劣迹,揭示了他为了躲避还债而当皇帝的可恶做法。

“你姓刘”“妻姓吕”“你丈人教村学”“曾在俺庄东住”;你“春采”“冬借”“零支”“强称了”“偷量了”“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少我的钱”“欠我的粟”“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语言:质问)

(三)激疑与释疑

1.曲中说刘邦是个无赖,你还能从别的课文中找出例子来证明吗?

《鸿门宴》中范增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

2.把皇帝说成流氓、把天子说成无赖,目的是什么?

因为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汉人列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更是低下,有“九儒十丐”的说法。睢景臣对高祖不是歌功颂德,而是从他少年时的无赖行为生发开来,借一个曾经与他有过瓜葛的农民之口,用辛辣幽默的民间语言揭露了他发迹以前的流氓行径,表现了人民群众敢于挑战强大统治者的无畏勇气。这是这套曲子的积极意义之所在。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身在那个时代,必定摆脱不了历史背景的局限,因此我们对待历史人物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如果用现在的标准和经验去评价历史人物,是绝对错误的。即所谓的“苛求古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4.曲中村民(我)的形象

善于观察,用自己的理解来描写、刻画高祖还乡,是一个性格豪爽、奔放、粗犷、朴素、无所畏惧的农民形象。

(四)课堂小结

1.情节紧凑、简练

迎驾:嘲笑和讽刺刘邦极其奢华的仪仗队。

见驾:嘲讽刘邦骄傲丑态。

骂驾:揭他的老底,数落他的无赖行径及表示对他的蔑视。

(全篇浑然一体,错落有致,有一气呵成之感。)

2.语言个性、幽默

例如彩旗名“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讽刺了日、月、龙、虎、凤五面旗。元曲使用口语、俚语,与唐诗宋词用语力求典雅完全不同。由于口语、俚语运用得好,人物的性格便特别鲜明清晰。

3.人物描写准确、传神

例如,对汉高祖刘邦的形象描写:“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那大汉挪身作手扶”,“强称了麻三称”,“偷量了豆几斛”等等传神的动作,使人们不仅看到他今天那傲慢无礼的模样,而且还看到了他过去那可鄙的无赖行径,让人难以忘怀。

再如,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之所以能呼之欲出,让读者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面之感,正是由于作者善于运用“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些气破我胸脯”等一连串传神的动作描写和运用了“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等个性化的语言。

4.本文的局限性

在揭露刘邦的“根底”时,把“喂牛切草,拽坝扶锄”视为出身低微卑贱的标志,显然是不好的,是本文的局限性。

(五)课堂拓展练习

试结合历史背景,课后收集有关历史资料,辩证地谈谈汉高祖刘邦的成功、西楚霸王项羽的失败。

附 板书设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