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5 00:55:13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11-05 00:55:13     小编:

【摘 要】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就需要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如何在新课改下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总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挖掘文本,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其目的就在于“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所以,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就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指导学生在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的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其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

二、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高中新课程计划在实施中强调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强调加强对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大量增加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课堂学习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和能力。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活动入手,加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知识,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发挥创造才能的舞台。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素质、纪律观念、教学条件等原因,活动操作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课堂混乱,冷场,答非所问,时间不够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准备、合理组织,研究教材,研究学情,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交流、互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快乐的学生环境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彻底改变权威灌输的做法,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语言情感交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倡导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要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导人,让导人起到影响全局、辐射全课堂的作用。如教学《长亭送别》时设计的导语:“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奋斗、追求的一生,大多数人要四处漂泊,不断登上新征程,往往意味着又一次的别离。别离情从古唱到今,无论是‘劝君更进一杯酒’的惆怅。还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都难掩‘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凉。在众多的别离情里,最令人牵挂的、最难分难舍的却还是恋人。……”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进入自主的探究学习阶段。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教学策划的总设计师,指导他们怎么样找资料,怎样分工等等,当好学生学习行为的教练员。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内化过程中,教师应该承担起学生学习行为的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探究中出现的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教师在新、难动作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视觉的直观性,可用挂图、影像、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来满足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的需要。理论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等),让学生直观地去领会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动作、动作细节和动作难点等,如某个具体技术动作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的;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来进行放松,这种学生亲身感受到的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欣赏电影电视、观看电视专题栏目等来培养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激活课堂教学。配合新教材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观看、欣赏相关的电影电视片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感悟文艺文学作品。如学生在欣赏奥斯卡大片《乱世佳人》后,不仅能对小说中人物、情节、主旨作出见仁见智的分析评论,还在课余迷上了宏篇巨著《飘》。对教材中的一些文章通过音乐和画面相结合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学期定期安排学生在声像室观看专题电视片,如“艺术人生”、“电视散文”、“岁月如歌”、“国际大专辩论赛”、“唐之韵(宋之韵)”“诗歌朗诵会”等等。通过电视媒体,学生边欣赏边学习,从精品节目中吸收知识营养。利用电教多媒体手段教学,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把知识内容与图、声、动画有机融为一体,将要表现的信息直接、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五、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素养与文化积淀的形成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厚积而薄发”。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式,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还应当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长期不断地收集课内外语文知识,这样不但会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