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后悔规避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后悔规避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6:57:04
后悔规避的相关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3-08-07 16:57:04     小编:史强

后悔作为一种负向的消极情感状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这种反事实的思维,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决策领域,理论经济学家最早研究后悔。传统的理性决策理论(如期望效用理论)认为,理性的人们做出的决策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选取效用最大化的方案。Loom等学者认为,后悔是决策结果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加一个后悔函数,修正原有的心理效用曲线,使之能够更好地解释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决策行为。卡尼曼在其著名的作为效应实验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后悔进行研究。此后,后悔研究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

一、后悔规避的概念和涵义

后悔,是指发生在个体意识到或想象出如果先前采取其他行为,将会产生更好的结果时的一种基于认知的消极情感认为:后悔无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只要我们意识到或仅仅只是想象到假如我们做了不同的决定,那么处境或结果可能会比现在好,我们就难免会为自己当时的决策感到后悔。事实上,后悔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很少能在生活中不犯错误或避免小的过失,此时总是产生后悔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为了避免这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就称为后悔规避或后悔厌恶。

后悔规避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更多是将后悔规避作为对预期式后悔的厌恶,对预期式后悔的逃避。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会将我们当前已取得结果与不同行为的结果加以比较,如果决策时选择另一种行为的结果会比现在好,那么,个体就会产生后悔的情绪,并且在以后的行为决策中,会更多地考虑最小化后悔,后悔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情绪状态,因此,我们没有等待这种隋绪的发生,相反,应积极地选择那些可以最小化将来后悔程度的行为方式。

后悔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会引发强烈的使后悔体验不再出现的愿望,这就是后悔规避。后悔规避是一种心理倾向,即对消极情绪体验的自我保护倾向,可使个体免于遭受后悔的困扰。后悔规避表现为个体的行为反应,为了避免后悔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个体通过对预期后悔采取相应的行为,使后悔程度最小化。

二、后悔规避对决策的影响

理论上,人们的决策行为会不同程度上受到预期式后悔和体验式后悔的影响。强调预期式后悔对决策行为的作用,提出了人们不是规避风险,而是规避后悔的观点。通过对荷兰发行两种彩票购买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选择预期的后悔量最小,而不是风险最小的方案。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从神经功能机制的角度证实了后悔规避的存在。眶额皮层受损的病人无法报告后悔或者预期他们所做出的选择的结果在正常被试中也发现,眶额皮层的激活可调节后悔的强度,预期后悔程度增加时,眶额皮层的活动性也增加。

预期决策带来的后悔,使人们倾向于做出保险系数相对较高的选择,表现为风险厌恶。比如,人们通过维持现状而避免做出高风险的选择。提出的最大后悔最小化原则认为,决策者通常会选择后悔最小化的方案。发现,当父母预期到孩子可能会死于接种疫苗而引起后悔时,就会倾向于做出放弃接种疫苗的决策,而他们往往忽略一个重要信息死于疾病的概率远大于死于接种疫苗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当人们接受关于违规驾驶可能导致生命财产损失的教育后,会提高对违规驾驶的后悔预期,从而增强他们安全驾驶的态度和理念。以上研究都表明,决策者们都表现出后悔厌恶强于风险厌恶。

总结了一些关于后悔规避的假设:其一,后悔是令人厌恶的,决策者是后悔规避的。因此,有一种动机来避免至少是减少或最小化后悔的情绪体验。其二,后悔是可以预期的。为了规避后悔,决策者可在不同条件下,通过预期不同行为选择的结果所带来的后悔,并且能够以这些预期作为选择最小化后悔结果的标准。其三,预期后悔具有预测决策结果的功能。后悔规避对人们的决策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人们通过对决策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期,并依据对不同行为产生的结果进行后悔预期,采取规避后悔的行为以减少后悔程度。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后悔规避不仅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决策的动机,指明决策行为的方向,从而影响决策质量。早在1977年,通过研究发现,后悔规避会唤起更为警觉的决策过程。他们认为,预期后悔的主要功能,就是使我们进行更为警觉的决策过程。因此,当人们产生预期式的后悔体验时,将会促使个体去寻求关于当前情境的其他信息,并在可能的行为选择之间进行认真的比较。而认为,消费者总是后悔规避的。因此,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前,通常都会考虑所做的决策是否会带来后悔。也就是说,消费者会通过后悔规避,采取一些行为来改变自己当前的后悔的处境。在研究的基础上,加发现,后悔规避以及预期式后悔的增加,将会使决策者的决策过程更为认真仔细。该项研究使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了后悔规避在决策过程中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后悔规避作为避免后悔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有助于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对决策结果、决策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另有研究表明,后悔规避会对人们的决策产生消极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决策者有时候会为短期的后悔规避所困扰,以至于拒绝接受、寻求反馈,以避免短期的对决策后果的后悔,从而导致无法从结果中获得学习。这种短期后悔规避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错误决策持续下去,造成长期的后悔。

三、后悔规避的调节策略

1.防范于未然提高决策的质量

理性的人们会通过提高决策质量(包括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以避免将来后悔。比如,通过搜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制定多种方案,多方而权衡各方案的优劣势,进而提高决策的质量。这些做法将会避免长期后悔的发生,除非在事件发生之后发现之前做出的努力是浪费的。在一项研究中指出:咨询能使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由此减轻后悔程度。

2.不作为拖延或避免做出决策

人们有时候利用不作为的方式,减少后悔的发生。但避免做出决定,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决定,何况很多时候人们必须做出选择,而回避做出决策的方式,往往让人们错过最好的时机,有可能的结果是,不作为的人们更加后悔,这就是所谓的无行动效应(inaction effect。

3.做好心理准备预期后悔

人们常说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想要表达的就是人们在做出决策之前,将决策的结果预期到最坏,即预计自己会后悔,从而在决策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当结果产生之后,人们还会因为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而感到幸运。

4.别人替我做决定责任转移

有时候人们不愿做出决定,往往是因为不愿或不敢对决策产生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如果此时能够让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那么,未来后悔的体验会减轻很多。比如,下属在做出决策之前向上级领导不断请示,一旦结果出现问题,下属便有了推卸责任的最好说辞。

5.做一只鸵鸟避免了解更多可选方案和反馈信息

引起后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结果的互相比较。人们有时会随机做出一个决策,并对其他可比较的决策视而不见,通过避免了解未选方案的比较优势而避免后悔的产生。

四、结论

最早开始后悔研究的理论经济学家们发现,效用模型无法充分而准确地解释个体的行为,将后悔引入决策模型。著名心理学家卡尼曼的做与不做实验将后悔引入心理学领域,从而开创了心理学家对后悔的研究。张结海在对卡尼曼标准模型改善的基础上,提出了状态改变和状态一致模型。

在这些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者发现,后悔不仅对消费行为,而且对决策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后悔作为一种情绪体验,对决策产生影响的机制方而一直未得到研究和揭示。笔者从已有的文献中总结出:后悔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对这种情绪体验的厌恶和避免,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后悔规避心理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后悔规避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迫使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分析问题情境,寻求信息,以做出合理的决策。

目前,对后悔规避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决策的影响,即后悔规避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但缺乏对后悔规避这种心理倾向的充分认识,即后悔规避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对后悔规避进行测量,以及后悔与后悔规避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