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大五人格宜人性与社会支持的现状

谈大五人格宜人性与社会支持的现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9 04:47:07
谈大五人格宜人性与社会支持的现状
时间:2022-08-19 04:47:07     小编:李之文

大五人格是具有标志性的人格研究,在对人格测量的研究中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格的研究从最早时期比较成熟的Allport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16因素人格理论、Eysenck的三维理论、McCrae和Coste的大五人格,到现在比较流行的显性人格和隐性人格、黑暗人格等。人格的发展历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对于人格研究至今都是不完整的,这与人的复杂性有关,也与人在每个时期的特定任务有关。关于人格的研究,描述性题目的测量居多,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对人格的研究做到严谨性是很不容易的。大五人格的研究在近20年一直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之后提出的对人格研究的新动态也是参考大五人格而发展出来的。本文选取了大家所认可的比较经典的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维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希望对之后在人格的研究上能够提供帮助。

社会支持早期是被当作一个环境变量来看待的,对于社会支持的研究很早也就开始了,早些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进行探讨。从不断的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等大型的压力事件出现后,社会支持也开始在这些使社会不安的大因素中进行使用。社会支持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名词,从来源上讲可大致分为家庭支持、公司的支持、政府支持和世界支持;从形式上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从结构上可分为功能性的和结构性的;从作用模型上可分为压力缓冲器模型、主效果模型和威胁模型;从结果上可分为有帮助性的和有伤害性的。本文主要从社会支持的结构上进行讨论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在结构上的不同和其过程中的起的主要作用等。有研究表明,当个体面对应激事件时,很少会感到支持,这时候心理感受作为主要变量影响作用。大五人格和社会支持这两个因素是社会一直都关注的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研究从21世纪初到现在一直被关注着,近些年的文献资料显示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被研究者搁置。本文从这两个因素入手,主要探讨大五人格的宜人性维度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希望对大五人格和社会支持的研究有所贡献,对后者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 社会支持与大五人格的主要内涵

1.1 社会支持

对于社会支持的定义有很多种的说法,但是一般来讲,社会支持是个体的一种看法,一般通过他人对个体的关心、爱和重视等体现出来。在社会重大事件中,具有社会支持意识的人,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控制,从而帮助自己平稳度过。本文主要通过对社会支持结构进行讨论,社会支持结构有两个因子,分别是功能性社会支持(functional support)和结构性社会支持(structural support)。

1.1.1 功能性支持

功能性的社会支持被定义为个体可以从他人处得到支持的预测和事实上也确实得到了他人的支持。功能性的社会支持一般包括自尊感(self-esteem)、归属感(feeling of belonging)、他人的指导和提供切实的帮助等。并且这些功能性的社会支持都已经在相关的文献中被研究者所证实。功能性社会支持在人的社会支持中有时会扮演压力缓冲的角色。当个体面临压力时,社会支持就会自然而然的提供一个合适的角色来缓解个体压力。并且通过减少消极的态度,促进积极态度的发展而起到积极的作用。一项研究调查表明,功能性社会支持的压力缓冲角色不仅能有效的减少死亡率,而且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有一项对流动儿童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当流动儿童从农村迁往城市居住时,不仅要面临着社会支持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可能会面临着被歧视,那么此时的社会支持会起到缓冲器的作用,保护儿童的心灵,弱化歧视带来的影响。

1.1.2 结构性支持

社会支持的另一种形式是结构性社会支持。何为结构性社会支持?通常把结构性社会支持解释为个体在他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嵌入程度的重要性。这种形式的社会支持经常是通过个体社会支持网络的人口数量和个体记住他人名字的数量、他人记住自己名字来体现的。在结构性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通过对社会支持网络中的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支持满意度、个体与社会支持网络中成员的接触密度水平和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中的成员数量的广度的测量来作为评判标准的。

在前面所提到的功能性社会支持中,社会支持主要起到缓冲器模型的作用。但在结构性社会支持中,社会支持则主要起到主效果模型的作用。主效果模型不仅在个体面临压力时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在个体的经验积累过程中也起到积极作用。有研究表明,结构性支持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是与死亡率的减少和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的加强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结构性支持的社会支持网络规模还与紧张水平的降低、沮丧和心理压力的减轻有关联。理论上,结构性支持可能通过减轻个体的紧张和压力感,从而间接地对健康施加积极的影响。

1.1.3 社会支持的个体差异

仔细考虑社会支持的这两个因素,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支持并不是相同的。并且有研究发现,当个体考虑自身的社会支持并对自身的社会支持做出判断时,功能性的社会支持因子显著高于结构性社会支持因子。其中功能性社会支持,尤其是认为对个体自身有益的部分,当个体在考虑自身的支持水平时,不仅所占的比重大,同时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压力缓冲角色。

对于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大多数是积极性的,但也应该注意到,他人社会支持的相互作用并不总是积极性的,相反,可能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他人的社会支持,有时候是妨碍自身发展的,甚至是敌对的,对自身发展起倒退作用。他人对个体的这种消极的社会支持,与积极的社会支持相比,大多数人更倾向关注积极的社会支持,报告更多的积极性的社会支持,从而忽略了消极的社会支持的作用。在性别上,社会支持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经过了重大的创伤事件过后,女性的创伤后成长显著高于男性,说明男性和女性得到同等的社会支持条件下,女性能够更好的去利用社会支持以帮助其更好的成长。除了在性别上的差异之外,可能存在其他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这需要我们对社会支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2 大五人格

大五人格最初的设想是由Allport提出的,最终是由McCrae和Costa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指人的5种高级特质,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神经质(neuroticism)和开放性(openness)。对于大五人格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总体上来讲,大五人格是与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外向性的个体是比较喜欢和擅长外交活动,并且可以寻求刺激,例如自信、热心肠、与人相处融洽,乐群、活跃兴奋、快乐积极等,低外向性的个体则在这些方面表现不突出;高宜人性的个体表现出信任、坦率、利他和心软等特点,低宜人性的个体则与之相反,容易有疑心、产生敌意;高尽责性个体与雄心勃勃、上进心、机智而持久等表现有关,低尽责性个体则在这些方面表现不突出,容易固执不自律;高神经质个体表现出情绪波动、焦虑、冲动和自我意识等,低神经质个体情绪稳定,遇事冷静;高开放性的个体与富有想象力、自发的、思想、价值和冒险有关,低开放性的个体遇事则会表现的不积极,不主动。

2 人格与社会支持

对社会支持结构的研究,早期的研究都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且大部分研究表明个体受到他人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和行为的发展。从这些研究的工作中可以发现隐含的研究假设是影响个体社会支持水平不仅与个体的性格因素有关,并且与个体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例如个体的社会网络规模。除此之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者开始认识到人格的重要性,并开始研究不同的人格特点在一般的应对方式中的差异,其中社会支持的使用是研究的热点。

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讲,研究者确定了人格对社会支持过程的影响有3个机制。第一个机制是人格如何影响社会支持过程和如何应对社会支持。从本质上讲有着相同支持水平经验的个体,得到的社会支持却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感情丰富的个体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越是稳定,个体的情绪越是稳定。还有研究也表明更倾向与得到他人支持的个体,他们的支持范围是相同的。第二个机制称为能唤起感情的相互作用,当一个个体的支持行为仅仅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支持,另一个个体的在其社会网络中可能会传达出这种人际距离。研究发现得到周围人支持的婚姻是会对结婚者本人有影响的,感情丰富的丈夫可能更需要从妻子那里得到支持。第三个机制是由Pierce等人提出的,在这个机制中,人格与社会支持更倾向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并把它称为个体与环境的主动交互。个体在环境中积极的做选择和努力创造他们的社会支持,因此,这种积极主动在个体的社会支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也有许多关于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把社会支持或者人格作为一种中介或调节作用进行研究。在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压力的影响研究中发现,不仅社会支持对压力有显著影响,人格对压力也有显著影响,且人格与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对压力也有显著影响。随着对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等因素的研究,人格、社会支持与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是有很多,其中大五人格、社会支持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始流行,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幸福感,还可以通过大五人格间接的对幸福感进行预测。

3 人格宜人性与社会支持

人格宜人性特质的定义与描述性有关,如信任、利他和心软等。在宜人性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体被认为是温暖的、慷慨的、大方的,而得分低的个体往往表现的更加自私、要求更多和更加直言不讳。相对于低宜人性的个体而言,高宜人性的个体与他人维持积极的关系,并且他们更倾向与参与社会活动,促进亲密关系的发展。因此,高宜人性的个体遇到压力时的应对措施是喜欢与他人交流,反过来,他们也更乐于助人。

人格的这一维度与社会支持的专门的关系研究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的,往往是伴随着人格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进行讨论。大部分的关于人格宜人性与社会支持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人格特质和可用性社会支持之间。有研究表明这两个变量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0.55之间。高宜人性的个体倾向于高层次的社会支持,而低宜人性的个体则倾向于低层次的社会支持。关于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的研究是横向研究,但是在1994 年Lakey和Dickinson的研究却是纵向的,研究对象是118名的大学新生,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的时间是秋季刚开学的时间,第二个阶段是秋季学期末,分别在这两个阶段测量他们人格的宜人性和他们从身边同学那里感知到的社会支持,实验结束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了这两个变量之间有显著性的关系(r=0.44,P0.01),其中高宜人性的个体与更高层次的感知社会支持有关。

在社会支持的不同类型的研究上,国外很少有人去研究宜人性与这两类的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国内则是少之又少。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参与工作、不参与工作这两类人的宜人性与社会支持之间有显著性的关系。另一项研究是宜人性与获得性社会支持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关系。除此之外,还有1项研究发现,宜人性与结构性社会支持即社会支持网络人数和社会支持网络提供的支持满意度有显著性的关系,但是宜人性和这些网络特质关系程度却很小。还有研究表明,在宜人性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对大学生的__社会支持和人格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有研究发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人格和社会支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上面的研究,有研究者还发现了可用性的社会支持对宜人性有调和作用,在对抑郁症患者的测量中,对被招募的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病人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当研究人员首次控制症状时,发现宜人性可以预测抑郁症状和社会支持,宜人性起到了调和作用。高水平的宜人性和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的病人在报告时,对抑郁症状的报告减少了,相反,低水平宜人性的病人报告时并没有从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中受益。同时也有研究表明,高宜人性的个体领悟到的家庭外的社会支持较多,并且社会支持有助于宜人性人格的形成。总之,关于宜人性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尤其是其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的可用性,还需要有更多的研究工作去确定宜人性与不同形式的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以及宜人性对社会支持所起的作用是中介还是调节和对复杂行为之间关系。

4 结论与展望

虽然有很多的研究是关于人格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且也涉及到的研究对象也越来越多。在大五人格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人格各个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研究也都有研究来证明。其中,外向性这一维度与寻求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被看作一种应对策略,同时也表明了外向性与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神经质这一维度与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有关系,这一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大多是负面性与获得社会支持和获得可用性支持的满意度有关;宜人性这一维度与寻求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被看作应对性策略,也是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的维度;责任性和开放性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但有研究也表明,在测量责任心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负相关。同时,在人口学变量中还发现男性与女性之间在大五人格各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存在差异。

本文主要围绕着大五人格的宜人性维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之后的研究借鉴参考。社会支持的两种形式的研究还需要更加彻底的进行了解,其与大五人格各维度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分别进行测量和研究。大五人格中宜人性维度对社会支持的两种形式需要分别进行测量,此外,还应该找出宜人性维度在社会支持的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当然,这些研究都是关系性的研究,并且大多还是横向研究,我们今后所要做的工作因更多的关注纵向研究,人格是个体稳定的特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丰富,人格这一稳定特质也是会改变的,那是否随着这一特质的微小改变,社会支持也会变化吗?还是需要更多的工作者对它进行不断的系统的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