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让噪音远离科学探究

让噪音远离科学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9 01:33:30
让噪音远离科学探究
时间:2022-11-19 01:33:30     小编:
"

论文关键词:科学探究 噪音 课堂常规 惩罚教育

论文摘要:科学课堂上的嘈杂喧闹早已被大家默默许可。但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真的一定要这么闹吗?经过两年有意的教学实践,笔者通过给学生讲科学道理,指导学生做科学实验,构建探究常规,合理使用惩罚教育等。让科学课堂重归安静与和谐。

一直以来,小学科学课似乎有着一个非常鲜明的印记:热热闹闹。只要学生一开始分组实验,实验室立刻就如同炸开的油锅一般,孩子们声音的高分贝完全不同于其他课。曾几何时,我也相当满足于这种情形,认为我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身心投人。一位学科内有名的权威也曾说过:“只要学生有兴趣,上桌子也不要紧”。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渐渐怀疑起课堂上常常出现的嘈杂喧闹:学生的确已经动起来了,但他们是怎么在动、动的效果又如何呢?

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是由一个一个的探究活动组合而成,每节课都要安排3一个活动,学生往往在实验前忍不住动、玩材料,实验中大喊大叫,实验后只顾自己说,不善于倾听,课堂上时常很混乱,这种混乱是无法避免的吗?如果我们老师在组织科学探究过程中,和学生建立起一些必要的探究常规会怎么样呢?我们的班级人数多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人越多产生噪音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人越多就一定越不能安静吗?学生在科学课上是比较投人,比较容易兴奋;小学生多有争强好胜喜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整个社会上的大环境也不理想。但如果我们老师能在控制学生的情绪方面做一些引导、提出一定的要求会怎么样呢?这种兴奋状态不能让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观察或研究的问题的深层,会导致浅尝辄止,不深人探究;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人缺少公德,不受文明社会的欢迎。

应当怎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安静些呢?经过两年有意的课堂教学实践,喜欢上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请来科学知识使学生知道噪音的危害

在新接一个班级的始业教育课上,以科学老师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噪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探讨两大主题:

(一)什么是噪音呢?我们学校哪里有噪音?只要一个人大叫一声他的声音肯定超过60分贝了,那便是噪音。借题发挥到我们排队来实验室时走廊中的声音,走进教室大家同时拉开凳子的声音,4人小组讨论、动手实验时整个教室的声音等等

二、组织科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噪音的危害指导学生做如下实验:

(一)取两株相同品种,长势相同的植物。其中一株为实验组,一株为对照组,置于室外两处采光相同、温度相同、土壤肥力相同处,于相同时间浇相同的水(成分相同,体积相同),实验组植株旁不放音乐并置在一安静的环境中(保持声音在30分贝以下),对照组旁放吵闹的噪音。

(二)观察现象:两周后,观察植株生长情况,可发现:实验组植株生长良好,枝叶茂盛,伸张情况明显强于对照组,对照组生长不好,叶子枯黄、发蔫。"

(三)得出结论:吵闹的噪音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当然也有用蚕宝宝来做实验。

两届学生尝试下来,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因为这样的探究、这样的经历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在经过科学道理的讲解和科学实验的证实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一起商定课堂常规尤其是关于音量方面的,真可谓水到渠成,一切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和共同拥护。

三、构建探究常规让学生远离噪音的危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是顺利开展教学的保障。学期初的几节课可以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建立 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常规,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守纪的意识, 当然在有序的状态下,噪音也就远离了学生

常规一:“讨论”—控制音量

首先.讨论要讲究秩序。小组长是主要的组织、协调者,他使该小组的分工很明确,同时该小组的成员是乐于合作、乐于倾听的。其次,讨论要控制音量,只允许让参与讨论的同学听到。开学初的儿节课,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讨论的音量,讨论前要求学生声音轻轻的,讨论中再次提醒嗓门太大的学生,讨论结束后可以将音量单独作为一项内容进行点评。总之,教师需要慢慢培养学生能有意识地控制音量的好习惯。再次讨论要控制时间。一般小的问题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比较大的问题适当延长时间,但也应该控制在3分钟左右;超大型的问题,最好一也不要超过5分钟。因为时间长了,学生就易疲劳,就要讲空话。

常规二:“交流”—结合点面

交流要强调技巧。一般交流分组内、组间及全班交流。不论是组内的交流,还是全班的交流,都应该讲究秩序。学生既是交流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倾听的主要参与者。当一个小组汇报时,首先是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他的意见不是个人的而是小组的;当这位同学汇报完毕,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而其它小组必须要等该小组汇报结束后再次进行汇报交流。

其次,交流要注意方法。没有任何特定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如当学生效二报、交流时,我要求汇报者面要向着绝大部分同学。再次,交流要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大、易交流,甚至问题容易产生碰撞,时间可以安排多些洞题小、不易交流,干脆就点到为止。最后,在我们大班额的授课情况下,传统的举手发言,应该具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我还是很提倡学生举手发言,以保证教学高效开展。

常规三:“倾听”—人人有责

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小学生一般都习惯于听老师的讲述,却不习惯于倾听同学的发言。小组内的交流,有时会出现几个同学相互插嘴、互不相让的情况。人人抢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却没有注意别人在说什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秩序,一般都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出现,每个发言的人代表的是自己小组的总和观点,而不仅仅只阐述自己一个人的想法。站起来发言的学生需要转向面对同学人数最多的那个角度,而不是埋头汇报或者只盯着老师,这样学生间的交往就更加贴近。教师应该让全体学生都明白,是我们全玖同学一起在探讨问题,而不是只汇报给老师一个人听,老师只是参与讨论的一员,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倾听的责任。我让学生懂得倾听他人发言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当然,一种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需要教师反复强调,但为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形成这样做值得。

常规四:“叫停”—强调技巧

四、重提惩罚教育促学生养成轻声的习惯

惩罚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易经》认为在儿童的启蒙时期利用惩罚是有利的,如果脱去约束反倒不利,适度的“小惩”可以达到“大戒”的效果。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用惩罚。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我们的科学实验课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

在众多的学生中,总有些学生大声说话、松松散散的缺点是顽固地存在着,柔性的、和颜悦色的说服不能使其改正。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惩罚却能凑效。笔者两年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惩罚教育:在排队的时候随意讲话的同学,出列单独和老师排在一起,一般学生经过一、两次的强化就会自觉;实验时声音太响的同学,所在小组没收实验材料,只能心理练习,这招其实是很恨的,小组成员之间会自觉地相互提醒;倾听时爱开小差的同学,教师有意识安排重复,重复不出就写,将同学的发言写10遍或者写下开小差的内容也行。等等这些合理的、小小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更为明确地了解行为界线、树立合理控制音量的意识并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增强规则意识。当然老师在使用惩罚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尊重学生、惩罚合理的原则,艺术地去运用惩罚教育。

科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组织教学效率,自如地驾驭课堂,就需要了解学生,掌握调控管理学生的技巧,既要非常熟悉教材,并按儿童年龄的特点组织教材,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涵,为学生设计出一些出乎意料的新知悬念,为学生描绘出一幅幅神奇美妙的新知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新知世界的种种诱惑,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在安静的氛围下,指引着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实现“有序”与“和谐”的统一,使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工作10年,现在笔者又有了一个新的愿望:科学课堂是寂静的,但同时孩子的思维又是灵敏的。孩子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句话,教师可以逐渐地把声音放低,用不着使用那种专门的演讲式的语调对他们说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