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2 00:31:25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时间:2023-06-02 00:31:25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改革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主要是针对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发展而制定的。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几套高中语文课本已经陆续进入实验阶段,在使用新教材时,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与之配套。

一、新高中语文教材的特点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现已正式颁布实施。它是在两省一市试验本的基础上,根据修订后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又作了比较大的修订。语文教材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改革旧的教材体系,总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体现高中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全面提高语文素质和教学效率为主要目标,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性与实践性统一,科学性与民族性统一为基本原则。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分,’(读写分编),二“合,’(课内外结合),三个“转变”(变“文选系统”为“训练系统”,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

1.高中阶段语文训练的重点是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高中阶段的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在训练要求、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宜采取“读写结合”的办法,把二者混合一起进行教学,否则容易互相迁就、互相干扰,结果是顾此失彼,甚至两败俱伤。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根据教材改革的总体构想和高中阶段的整体训练计划,把全书分为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两个部分。二者统一规划,分进合击,貌离神合,相互为用,共同完成高中阶段语文训练的任务。

2.理想的阅读教材,应该做到典范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代表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根据高中阅读训练的统一计划,把阅读教材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教材,作为主体教材,是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依据。必须统筹兼顾,精益求精,使它尽可能保持高度的典范性、代表性和稳定性。课外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是课内训练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巩固课内训练成果,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凭借。应该既与课内紧密配合,又能充分放开手脚,使它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3.传统的阅读教材,只是注重选文和划分单元,而对白话与文言,语言与文字,文章与文字等性质、要求、内容、方法各不相同的训练项目,往往不加区分,一律采取混合编排和混合教学的办法。这样做,容易造成各类知识概念的交叉,各种训练内容的交叉,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不能形成一个严整的训练系统。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对阅读训练的内容,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并初步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探索科学训练的序列。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语文一直是高中的主课,一般占总课时的1/5左右。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1.语文与高考的交易—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很多人都把语文教育的失败以及种种积弊归罪于高考指挥棒,这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不准确的。现行高考提高了语文的地位,刺激了社会对语文的需求。有学生歌谣为证:学好语数外,考文考理都不败。而以往社会流传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地位的提高可见一斑。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现行高考制度实现了语文的价值,而并非致使语文异化的根源。在教学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用测试的方法来替代教学,用各种各样的测试题来替代课文赏析与领悟,课文被废置一旁,或者在一些拙劣的设计者手下被切割成零乱的碎块。结果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正常程序和流程被割断、破坏了,留在学生头脑里的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片断。这种教学模式偏重于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义。教学过程重视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忽视沟通不同学科的知识,以及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这种模式所暴露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利益旋涡中的高中语文教育,千疮百孔,沦落为一块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2.语文与生活的隔绝—失却活水的涸辙之鳍。现在的语文教育严重脱离生活现实,教材滞后,教法机械,语言苍白,思维狭隘,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语文共性语言泛滥,而个性语言缺失。语文教学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是通过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的,因为“共性寓于个性”是一条具有普遍性的规律。然而,多年来,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共性,却对语文丰富的个性弃而不顾。对语文共性的偏执,导致语文的课堂形式日益成为一种程式,这种程式阻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以致语文的空间日趋狭小,沦落为声嘶力竭的娇情或表演。其次,是把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混为一谈。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如果对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要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恐怕也是不可能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语文教学不等于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我们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君动,那么就应当承认,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其实,扩展开来说,语文的学习既不限于语文课堂,也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就是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扩大到采访、演讲、辩论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都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而仅靠课内的阅读和作文,则很难满足语言实践需要以适应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

3.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难以支撑的空中楼阁。在各种语文课程改革方案的探讨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往往忽视了“人”这一最根本要素在改革中的作用。而事实上,语文课程改革就当前来说,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已经不堪重负。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一种教师终身学习与进修的机制,缺少一个科学客观评估教师素质的完善体系,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教师基本上靠一种教学的惯性来工作,苦苦支撑着课堂。狭隘的教学空间,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低质量的生活,使得很少有人能够去思考语文教学的明天。没有观念新、素质高、功底厚的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改革该怎么进行?任何一次深刻的变革,都源于生产力的革新,教育的变革也应从教师开始。

三、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设想

1.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阅读、自学、写作、练习、演讲、辩论等活动为主,教师指导、讲评为辅的教学模式。高中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自学能力,凡教师在课堂内要讲的知识,可尽量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自学掌握,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图书馆、阅览室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同时也要使其有较多的精力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应以自由作文为主,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观察所得,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还可以通过自办报刊、开展各种有写作内容的活动,增加写作实践机会。在口头表达方面,可定期组织演讲、辩论、对话活动,锻炼说话的胆量,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现在的高中学生所读的文章局限在教材上的那几篇,写作上则应付式地完成几篇规定的命题作文。一方面读写量太少,另一方面读的不一定是自己感兴趣的,写的也不一定是自己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为此,要调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给予他们读书的时间和条件,并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写出他们学习、生活和读书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为使这种读写落到实处,教师应进行严格检查、记分,不流于形式。

2.缩减课堂教学时间,把语言教学、作文指导和讲评作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内容。过去国家教委(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特点等提出了要求,就内容和结构作了分析示范。于是,全国的语文教师都是一个模式地以此传教。这样教,学生听课后虽会增强对文中人物、事件及其思想内容的印象,但这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文的示范,学会思维、学会表达。不按传统方式分析课文,并非不要求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这些可作为学生读后的书面练习。上课主要是讲评、指导写作,不搞或少搞冗繁的课文分析,但与表达密切相关的语法、修辞、逻辑和词语知识还是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穿插讲授一些。对于修辞,不要老停留在初中小学早已熟知了的比喻、夸张之类的十几个辞格上,而应着重讲词语的锤炼,音节的调整,声调平仄的错落有致,音韵的和谐自然,以及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名和否定句、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恰当选用等。讲究这些修辞,可使语言更美,增强表达效果。由于高中语文教学重点的转移和授课内容的转向,课堂教学课时就可大幅度减少,可由原来的每周5一6节减至3节。课时减少并非对语文的削弱,而主要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写,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评阅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时间作讲评准备,这样,教师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减轻,相反将会加重。

3.制定科学的语文考试制度,牢牢把握好语文高考命题指挥棒,使语文考试成为激励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使考分成为准确衡量考生语文能力的标尺。这是语文教改的关键。语文考试制度不改,语文教改将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近期直接目的全是为了考试成绩(分数),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这是不可改变的。因此,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前面讲了,高中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此三者也确实代表了整个语文能力。要使教学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考试内容就必须是这几方面的。这样才会使考试成绩真正与语文能力相一致,就可真正避免高分低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