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地理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地理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8 04:25:27
地理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28 04:25:27     小编:

" 什么是地理学习风格?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明确什么学习风格。关于学习风格的涵义,众说纷纭,尽管许多研究者对它的表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谭顶良《学习风格论》)据此,所谓地理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所表现出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包括方法)和学习倾向。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他们在学习时,无论在对大脑左右半球的偏爱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记忆、解决问题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特性。教师应该细心洞察、研究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其学习特长与弥补其不足。

由于学习风格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受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构成学习风格的要素主要有心理要素、生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其中心理要素尤为重要,它包括认知要素、情感要素和意动要素三方面。

本文试从认知要素来探索学生的地理学习风格及怎样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认知风格是学习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倾向上。下面重点就感知、记忆和思维三方面来谈谈地理认知风格及教学策略。

一、感知风格及教学策略

感知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们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的。”就是说,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得出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上升到理性。因此,可以认为感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和基础。根据学生在感知地理事物过程中的倾向和偏爱,感知风格可分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两种。

1、场独立性:这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能独立自觉地学习。在感知时,很少兼顾背景因素,而是就事论事,倾向于以自己独立的标准来觉察、判断地理事物。善于区分、辨别相似的、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偏爱自然地理,对某些具体的地理事物、规律、成因理解、记忆较深,但往往把握不住地理事物的整体性。

2、场依存性:这类学生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受外在动机支配,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在感知时,充分考虑背景因素,注重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对地理事物间的层次、相互关联把握得较好,但对地理事物的具体内容、细节分析得不够清楚。不擅于从纷繁复杂的地理情境中区分地理事物的若干要素或组成部分。偏爱人文地理。

在地理教材中,许多地理概念成组、成群出现,构成具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的“概念链”和“概念网”。如关于流星,就涉及流星、流星群、流星现象、流星雨、陨星五个相似度较大的概念。关于“地壳的物质组成”,有矿物、矿产、矿床、岩石四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进行这些“概念链”和“概念网”的教学时,对场独立性者宜采用集中辨析法,而对场依存性者则采用分散辨析法。集中辨析时,可以先让学生感知第一个概念,然后以第一概念为起点逐步扩展,引导出其他概念,并画出直观的概念结构图。场独立性者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对相似的地理概念能进行辨别分化,能找出概念各自的关键内涵和概念间的区别,因而学起来比较轻松、准确。而且这种方法还能使场独立性者形成概念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意识,从而训练这类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分散辨析时,先将这些概念分散到教材中,逐步出现,让场依存性者依赖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已知知识逐个理解,掌握概念。然后启发学生画出“概念联系网”,并寻找连结此网的“桥梁”,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细节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教学时,对这类学生还要经常给予结果反馈,评价激励。

二、记忆风格及教学策略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力,无论观察、想象、思维或注意都无法进行;没有记忆力,地理教材中大量的地名、分布、规律、原理就不能被掌握。因此记忆对地理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地理成绩的好坏,与能否精确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记忆力有强有弱,记忆方式也各不相同。学生对记忆方式的偏爱,主要有趋异和趋同两种记忆风格。

1、趋异型:这类学生记忆时往往关注两个事物的相异处。他们能精确地知觉新的地理信息,能清晰地把握新旧地理材料间的细微差别,对新旧学习材料能进行精确的分化,并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识记,从而能准确地回忆。这类学生往往是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检索并使用已有信息。

2、趋同型:这类学生记忆时较多的关注两个事物间的相同点。他们不善于对新旧地理材料进行精确分化,倾向于迅速将新的地理信息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经验之中,并不加严格区分地混杂在一起,囫囵吞枣,笼统记忆。这类学生往往是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由于识记不详,在脑中保持较为模糊的印象,从而无法精确回忆。

上述两种记忆风格反映了学生不同的记忆水平。记忆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刻苦磨练而发展、提高的。为了使刚记忆的地理信息能同化入原有信息系统之中,或与原有地理信息联系并相互区别,增强记忆效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记忆策略:

①分部学习法:即将难度较大,需较多记忆的整块地理学习材料分解为若干部分,各部分的学习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提高记忆效果。如“自然带”一节,文字虽然精炼,但其表述的内容多,综合性强,记忆任务繁重。因此学习时可以将内容分解为“什么是自然带”、“认识世界七大自然带”、“分析比较各自然带的景观特点”、“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四部分。在分部学习时,每一部分的记忆侧重点,要注意少而精,让学生都能准确理解、清晰识记。各部分内容学习之间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消化”、复习、巩固,这样可以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提供适当而有力的固定点。在确定绝大部分学生已有了清晰、稳定的记忆后,再进入下一部分的学习。

②多媒体学习法: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如果把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觉通道利用起来,使大脑皮层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在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听觉区、嗅觉区、运动区、语言区建立多通道联系,就一定能够提高记忆效果,使记忆力得到锻炼。目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被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为利用多种“联系通道”提供了可能和保证。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表现时空跨度大的地理事件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们展现的地理事物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给予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学起来格外轻松、愉快,且容易理解,记忆深刻。

③重点突出法:即通过不同的颜色、符号或其他各种方法突出重点或所要记忆的部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不同点明晰地区分开来,有利于学生的初次识记准确无误,也有利于学生趋异记忆。此法对于地名、物产等方面的教学更富有现实意义。

⑤运用必要的记忆术: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缺乏逻辑联系、难以记忆的材料,如矿产、物产的名称及地名分布等,我们可以采用“图示相关记忆”、“联想记忆”、“谐音记忆”、“故事记忆”、“顺口溜记忆”、“口诀记忆”等方法,赋予那些枯燥的地理材料以人为的或有“逻辑关系”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变死记为巧记。例如,我国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的矿产有钨、锑、锌、钒、钛、稀六种,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可将其编成顺口溜:“吾弟,心烦,叹息”,学生在富有趣味的、奇异的想象中轻轻松松地就记住了。

三、思维风格及教学策略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在学习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它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心理因素。思维的过程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学习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思维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对这两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偏爱,有人喜欢分析性思维,而有人喜欢综合性思维。

1、分析型:这类学生的思维风格往往与感知风格中的场独立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他们对分析性的地理学习材料较感兴趣,善于在脑中把认识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来一一加以思考,分析能力较强。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的理解深入透彻,但有时会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2、综合型:这类学生的思维风格往往与感知风格中的场依存性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他们较多地采用整体性认知,对需要整体把握的地理学习材料较感兴趣。喜欢把地理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或方面联合成为整体进行思考,综合能力较强。但有时凭直觉,进行模糊的、笼统的整体性思维,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就容易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分析型和综合型风格的学生,各有所长。但分析和综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只分析,不综合,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之,只综合,不分析,就会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众所周知,地理学有“综合性”的特点,即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学好地理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分析技能和综合技能,使分析型和综合型的学生都能扬长补短。

①先分析后综合:即先将复杂的地理事物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理解各部分的要点后,再综合整理,将各部分一以贯之、联成一体。例如,学习“世界海洋平均盐度分布规律”这一知识时,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影响海洋盐度的因素有哪些?”、“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盐度?”、“径流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盐度?”、“洋流因素如何影响海洋盐度?”,在分析理解各因素的基础上,再展示海洋平均盐度分布曲线图,将各因素的分析结果综合在图上,并选择赤道、副热带、南北纬60度、极地等几个关键纬度让学生进行综合归纳,最终得出海洋平均盐度的分布规律。

②先综合后分析:即先将地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各个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综合性特点,然后再对各个要素进行深刻、透彻地分析。例如,在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可先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启发学生研究判断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综合作用,才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这一整体景观的。在对黄土高原景观成因有了全面、完整、系统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引出结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互相联系、影响、渗透、制约而形成的。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性及分布规律,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精细深刻,而不是笼统模糊的。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以上两种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展分析型和综合型学生的分析特长和综合特长,同时也分别训练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深刻性和准确性。

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是千差万别的,但不管哪一种学习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不足,不利于学习的一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要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归类。然后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长处采取“扬长”的匹配策略(即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和倾向相一致),根据学习风格中的不足采取“补短”的有意失配策略(即教师教法和学生不擅长的学法相一致)。这样就能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拓宽和完善。 每一个教师也均有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教学风格, 但教师应不拘泥于自己带有个性特征的单一的教学风格,而应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满足风格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