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体验新课程标准,探究阅读新理念

体验新课程标准,探究阅读新理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2 01:54:20
体验新课程标准,探究阅读新理念
时间:2022-11-02 01:54:20     小编:

" 2004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培训,听罢专家的经验介绍,感受颇深。近年来,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背着“误尽苍生是语文”的重负,发出了“语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呐喊。我曾一度迷茫,通过潜心研读新课程标准,听取专家报告,探究新教材,探讨新教法,重又整装前行,躬耕于教学第一线。在此,我就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面对课外阅读谈谈我的反思和体验。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一论述,阐述了我国中学语文教学要在大语文观指导下进行教学的思想。 何为“大语文观”?意即教师不仅仅把语文课视为工具课,而是高屋建瓴,以人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给学生语言文学知识,使“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文)这个工具”(叶圣陶),还要立足于培养、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个性品质,帮助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发展可支持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 这种教学观操作平台的关键一环即为阅读教学。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类通过五官吸收知识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0%。人类通过视觉吸收的知识比例高达83%,占五分之四有余,这一方面表明人类获取知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类获取新知、在“终身教育”过程中,主要手段还是依赖阅读。可以说,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使学生严密其思维,崇高其品格,拓展其视野,高雅其修养,健康其情趣,坚韧其意志;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了在未来社会和时代生存、发展的利器。

某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使许多平时成绩不错的学生束手无策,不少训练有素的“八股高手”纷纷落马,众多语文教师大叹“意外”之声震耳欲聋。写好这篇作文,需要灵活的想象、丰富的知识和创新思维,而这些素质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却由于长期忽视课外阅读,学生知识面狭窄,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语文课的“暗伤”。专家指出:“中高考语文试题要考出好成绩,相当程度上靠平时的积累。如果平时阅读面广,关心社会时事,不用怎么复习,也能考出好成绩。” 古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故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做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的规定。 一.如何加强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首先是激发兴趣,讲求实效。近年中考不少语文成绩出色的考生,平时学习兴趣广泛,每天读书看报听广播,持之以恒,即使在备考期间也没间断。有个“状元”郎平时对《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等书籍杂志兼容并收,如痴如醉,结果在高考时“一鸣惊人”,拿了自己意想不到的高分。 一年来,我让初一两个班的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其中精读分析的文章近300篇,课外背的名家诗词80余首,很多学生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好几本。当然,学生苦读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大量的习作立意高远,构思精巧,思辨性强,文采飞扬。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的同时大搞阅读训练,占用了学生相当一部分课内甚至课外时间,一些老师发牢骚:课外时间都让语文占去了!我自己有时也扪心自问:学生跟我学习语文,是否会太累?但这种怀疑很快便烟消云散。一名学生在一篇以“压力”为话题的作文中写道:“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老师,他与众不同,他虽然给我们无数次施加压力,但正是这压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他是一位成功的人,他让我们背唐诗宋词、读课外书、写日记、写读书笔记 。正是这压力,使我们在百忙中追寻到了乐趣。”一位同事更是盛赞她的孩子一年来写作水平的提高:“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新材料,角度也很新。”还有一位曾做过图书生意的家长,竟整理了包括《在人间》、《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50余本课外书送至我的办公室,对我搞的阅读教学连连称赞。 我曾做了一个调查来测定阅读教学的效果(接受调查学生115名):

学段类别百分比 讨厌写作文喜欢写作文喜欢语文课小学75%15%41%初一9%70%89%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还要注意“几个为主”:既考虑获得知识,又考虑激发兴趣,而以兴趣为主;既考虑培养骨干,又照顾学生自愿,而自愿参加为主;既坚持标准,又注意鼓励,而以鼓励为主。这样,便能够推动课外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细水长流,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其次是推荐读物,提示方法。我们要求学生课外阅读,但不是良莠混杂、胡搅蛮干,而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兴趣与需要,是阅读的内驱力,而需要是兴趣的动因。推荐有益读物还要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习的实际相联系。要注意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找阅读契机和阅读主题:如新奇的刺激、探索人生的需求、信息填补、成就激励和社会需要等。要区分不同学段,分清不同对象,有的放矢予以指导。低年级以“形象思维”为主,推荐一些如传记、寓言、连续通讯、小说、散文等可读性强的文学读物;高年级以“逻辑思维”为主,推荐一些科普著作和哲学理论书籍。 其三是广辟蹊径,开拓天地。语文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课外阅读,要从社会猎取广泛的信息。“哪里有生活,那里就有语文”。语文能力包含多种因素,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最大课堂。课外阅读要从生活吸取营养、广辟蹊径,开拓天地。我的主要做法是:以课外活动为契机引发推动课外阅读。例如:观察电影、电视和戏剧,组织文艺演出、参观访问、成立文学社、演讲学社、出版班报、校报,召开读书报告会,举行征文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以课外写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以及一定数量的课外练笔。在课外写作活动中,同学们广泛取材,事不分巨细,人无论贵贱,一一入“记”;表达形式灵活多样,或记叙议论,或抒情描写,多方面进行练习,以验证“学习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形成能力”的效果。同学们采撷“校园英华”,捕捉“社会掠影”,抒发“学海随想”,表达“同窗之谊”。 总之,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心理学家凯洛博士说,家中有百科全书、杂志等课外读物,能促使孩子学业进步、热爱吸收知识。在台湾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发现高成就学生的学习环境是:

一、干扰较少;

二、有独立的书房;

三、有较多的课外书。可见,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认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