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心理空间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水平的研究

试析心理空间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水平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7:18:09
试析心理空间理论与高校英语翻译水平的研究
时间:2013-12-19 17:18:09     小编:

"

论文摘要:心理空间是以人类认知活动为基点,研究意义建构过程。而翻译是理解不同语言的基础,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译者与原文作者对语篇的理解会构建不同的心理空间。通过实证研究大学生英语翻译水平,能够找到中国大学生英汉互译中概念整合方面的弱点,从而有助于今后的英语教学。

论文关键词:心理空间理论;大学英语;翻译

认知是心理活动的一部分,是人类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用语言来表达认知内容——思想。在语言实践中,语言依赖认知的推导,语言使用本身就是认知能力的体现。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s),一种新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习与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语言学界及二语教学界日益关注的一个课题。

一、福柯尼耶的心理空间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是一种以虚拟的心理空间(Mental Space)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的认知语言理论。福柯尼耶(Gilles Fauconnier)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大脑会激活关于人、事物和事件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框架,并存储在记忆中。通过不停构建心理空间及转换其关系,并把这些储存在思维中,这种话语信息的集合称之为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理论作为一种认知活动的普遍形式,是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类聚和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一般认知操作过程,能够有效地解释动态、随机和模糊的思维认知活动。福柯尼耶(Gilles Fauconnier)指出心理空间是一种认知建构,为一些语义和语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无论是说话者还是听话者都是在这里对话语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心理空间包括认知成分,并由框架和认知模式为其提供一定的结构。他指出语言并不携带意思,语言只是引导意义。随着话语的展开,大多数的认知建构在语言形式的幕后进行,即在心理空间中进行。

二、心理空间理论与翻译

由于受到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历史渊源、地域环境差异、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固有观念、比喻与联想等,这些方面的不对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从而导致语言的不对等。而这种影响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英语教学,第二外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同时受到两种不同文明的冲击,或多或少的产生一种融合。心理空间的构建与转换需要有社会文化因素,而翻译中选词造句的分析要有心理空间这个知识的整体状况和储备作为前提和基础,可见二者在翻译或写作的实践中可以同时使用,对英语输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例句:He is driving a Lincoln. 例句中,当讲话人提到其中一个概念“drive”时,听话人就可能启动一些与交通工具有关的概念,而知道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Lincoln是美国内战时的总统,但‘Lincoln’在此只可能是一种交通工具的品牌,而不可能是人名。这样从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转换到另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听话者便能理解‘Lincoln’在此指代交通工具这一心理空间。

如果语言脱离了人类强大的认知力和丰富的经验时,那么语言失去了表达本身意义的能力。话语的形成和理解涉及一系列心理空间活动,随着话语的展开,不同视觉的心理空间将随之建立而不断调整,并受到语义、语用、认知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例如当学习雪莱的“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时,就会想起杨文全写的“毛衣已经脱下,离穿起裙子的日子还会远吗?”。原文本心理空间冬天,就会使译者想到很冷穿毛衣的另外一个心理空间,冰天雪地。心理空间春天就会激活心理空间裙子,表明春天里春意盎然的景象。也就是说,心里空间A和心里空间B如果有一一对应的事物,那么翻译就会成功,不会产生歧义。但心里空间A和心里空间B不能一致时,歧义就会出现。中国学生输入、输出外语时,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接触,翻译水平自然不能有所提高。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牡丹江医学院检验4班和5班的62名同学,检验4班和5班属于英语水平中等生。研究对象为大一新生,学习英语已经至少6年,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同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大多数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和语篇掌握方面,不如英语专业学生。

2.调查工具

要求学生翻译一段话,汉语译成英语。汉语字数为130字,7句话。翻译句子中80%为常用词汇,因此词汇、语法难度适中。

3.数据收集

笔者于11月份在大学英语课上,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随堂翻译一段话。含有简单句、复合句、虚拟语气、被动语态,但都是典型的句子,能够体现中西方在语篇方面的差异。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4.数据分析

(2)计算每句话中的正确语序和正确率、正确的选词搭配和正确率和连接词的使用频率。在此环节将每个句子逐个判断,并避免个人主观判断。

5.结果与讨论

由于笔者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生的语序、词语搭配和连接词的使用,其它语法错误,如单词拼写、主谓一致所引起的错误,不再研究范围之内。原文7句话,学生译文几乎无一例外,也是7句话。汉语句子里,可以没有主语,因为汉语是隐性语言;而英语的语序是非常重要的,强调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根据统计,18%的英语句子跟汉语句子一样,没有主语或直接用动词做主语。翻译时同学(译者)在建构两大空间,原文本为空间A,目的语空间为空间B。原文本空间的事物能使同学触发自己空间里的事物。但18%的英语句子忽略了在译文时要进行心理空间转换。

词语搭配也有问题。22%的句子不注意词性,乱用词性,只根据词义造句。由于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文和英文在选词搭配方面各有不同,中国学生习惯用中式的词语搭配方式组合英语。31%的句子不结合上下文,不考虑词语是否搭配的问题。往往也是根据字典里给出的汉语意思,进行翻译。学生译文:“It is difficulty for you to success,if you don’t work hard.”词性混淆,应当把‘difficulty’改成“difficult”而‘success’改成“succeed”。汉语里,同一个词,也有不同词性的变化,但在词形上没有像英语的词性上的变化,没考虑到心理空间转换,导致译错句子。

除了语序和词语搭配,45%的句子没有使用连接词,连接词的使用是这三个问题中最严重的。Halliday 说过,一篇文章,尽管语法连接的很好,如果没有连接手段,就不会是一篇连接很好的文章。 学生译文:“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 hard. They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find a better job after school. ”两个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用连接词because连接这两个句子。“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ravel because they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spend leisure time and relax body.”对整个语篇的分析理解与翻译,必然与人们的认知、文化背景、个人阅历分不开,必须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使原文本空间和译者空间达到沟通。译者建造了原文本空间和译者空间,而译文空间则是这两大空间在空间识别原则作用下创造性地概念合成的结果,而合成空间具有创造性,这正表明翻译是创造性劳动。心理空间理论对翻译这一创造性劳动过程的解释与其它语言理论相比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是一种全新的论断。

四、主要发现

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在做翻译时,可以看作是这样一个过程:语言交际中说话人或作者的认知、文化背景、个人阅历不同,所构建的心理空间相应的就不同。从学生平时翻译作业和测试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翻译水平不高,如语篇缺乏连贯性、主谓不一致、词语搭配不当、不按目的语的习惯翻译等等,这一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不了解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不会应用翻译技巧。这说明在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相互割裂,缺乏总体兼顾的指导思想。而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实践翻译,也会影响其它的教学进度。没有将学生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内容当中。其实翻译技能和其它技能一样,需要训练和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语言思维转换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要让其对英汉表达的差异及深层原因——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有一定的认识,使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顺利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也就是说,原本文的心理空间输入越多,各种转换就能更顺利完成。在当代大学英语课上,很多教师热衷于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听说领先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法”,偏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应用能力,而翻译教学所占用的时间自然就相应的减少。即使有,也是在考察语言点的掌握。教师应该多讲解一些翻译的技巧,如直译法、意译法、增译法、删略法、词类转换法、分清主次法、长句拆译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