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试析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8:47:19
试析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时间:2013-12-18 18:47:19     小编:

"

[论文摘要]从校企双方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出发,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破解现阶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凭借“河北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邢台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单位优势,以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在政府主导和行业协助下,进行了“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论文关键词]校企利益共同体 实践探索 实施成效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和企业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出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办学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进,校企合作已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院校也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了自身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现状,具体表现为企业积极性差、合作层次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等。因此,研究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突破校企合作瓶颈,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活动。职业院校是一种非营利组织,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以赢利为主要目标,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实体,受各种外部因素和各自利益冲突的影响,很难建立起长期、健康、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要破解现阶段校企合作的难题,就要正视校企双方的利益关联与矛盾,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的作用,从校企双方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共同点出发,探索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深度合作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内涵

“校企利益共同体”是指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建立的紧密合作联盟体,实质是一种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主要特点的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职业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尽管职业院校和企业追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的冲突,但在实际发展中,校企双方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失去企业,职业院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人才和技术。失去职业院校,企业就难以获得符合其发展需要的人才和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服务。可见校企双方的利益基础是存在的,双方的利益诉求总体上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文化利益三个方面。在经济利益方面,校企深度合作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和经济收入两个方面。职业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面向的是企业。企业从中获得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并在合作过程中与院校实现人力资源互补,提高师资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在新产品研发、先进技术转化、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先进设备和场所,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建设,接受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等,为职业院校节省了资金。在社会利益方面,校企双方也存在共同的利益诉求。随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逐渐为各级政府所认可,国家在教育、经济、财税等方面对校企合作给予了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学生顶岗实习等。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承担了社会责任,逐渐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促进了产品销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职业院校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源和就业岗位。在文化利益方面,校企合作实现了生产文化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学校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人本思想注入企业,为企业员工营造出终身学习的氛围,调节枯燥的职业环境,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吸纳企业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务实思想,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是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在具体实践中,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模式,以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合作基础,在政府主导和行业协助下,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逐步进行了实践。

1.成立理事会。纵观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利益机制是校企合作的根本机制。在政府主导和行业协助下,高职院校与紧密合作的企业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联合办学理事会,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发挥各自在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

2.建立四个委员会。“校企利益共同体”联合办学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委员会、师资建设委员会、就业工作委员会和技术服务委员会。委员会由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能工巧匠和专业教师组成,行业、企业人员比例均高于50%。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等工作。按照“专业对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融合生产”的专业建设思路,以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特色专业群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各方的深度融合。师资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师评聘、人事与分配制度等方面的管理与改革。依托“校企利益共同体”优势,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服务团队,通过实施“师资校企互聘”“教师定期企业锻炼”“百名技术专家骨干进校园”等制度,探索系主任与厂长、专业带头人与车间主任、专业教师与工程师的直接对接机制,实现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就业工作委员会肩负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设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职责。委员会以人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将价值观教育和职业品质培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完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程化”就业指导运行机制,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培育、帮扶大学生创业,组织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大赛,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用人评价满意率和工作称职率的大幅提升。技术服务委员会肩负着建立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提高研发和服务能力等职责。技术服务委员会通过对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的统筹和指导,瞄准中小微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和生产一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共同体”优势领域内开展相关咨询、研究、服务和培训,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提供服务。 "

3.完善运行制度。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管理、运行、监控制度和办法,实施目标责任制,建立运行质量实时监控机制,保障“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健康、高效运行。“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重大事宜由联合办学理事会讨论和决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常务理事会是“校企利益共同体”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负责在理事会休会期间的工作,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四个委员会负责“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工作;秘书处负责各方面的协调和决定的落实。通过常务理事会和委员会例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明确各委员会责任人的工作职责,保证“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运行符合既定目标。“校企利益共同体”在运行过程中相继实施了校企双向互流互聘制度,完善了“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制定了“‘校企利益共同体’合作就业奖励办法”“‘校企利益共同体’资金管理办法”“‘校企利益共同体’管理考核办法”等,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和运行报告制度,明确了责任,保障了各方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各方的合作积极性。

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施成效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实践,在政府的支持和保障、行业的协调和指导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企业获得了人才和技术支持,赢得了可持续发展;学院收获了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1.推动了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建立以“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特点的“校企利益共同体”校企深度合作新模式,为各个高职院校破解企业积极性差、合作层次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的校企合作难题,提供了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校企利益共同体”与黄骅模具城管委会、邢湾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合作,积极推动工业园区与院校的对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和内涵,由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安排教学内容,在开办企业订单班、冠名班的基础上,建立“厂中校”,依托学校资源优势,设立科技园,引企入校,与金后盾集团、邢台申达研究所、河北新龙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中厂”,使校企合作实现了深层次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得到了快速提升。“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师资队伍主要由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人员比例超过50%。组建这一师资队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拥有特色鲜明、能力突出的两支队伍,即校企互动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突出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队伍。学院采取的“师资校企互聘”“教师定期企业锻炼”等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认同,大幅度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能力。

3.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校企利益共同体”实践,学院探索形成了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构建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特色机电专业群,实施了“厚德强技”的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4.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组织模式。“校企利益共同体”初步整合了校企科研资源,搭建了一个校企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开放的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在加强应用技术研发、推进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校企利益共同体”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了多功能的社会服务体系,合作建立了七家研发机构,取得各级各类科技成果近百项,使学院成为区域装备制造业应用技术服务中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