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教材的功能与出版

试析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教材的功能与出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8:47:37
试析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教材的功能与出版
时间:2013-12-18 18:47:37     小编:

"

[论文摘要]高职教材是体现学习情境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载体,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变化、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网络环境下从学习内容、学习规律、教材结构、编写特色与印制质量等维度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材进行评价,并坚持以人为本、双师主体、立体多元的教材选用原则,对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 教材选用 评价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材作为高职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具体体现,其评价要根据高职课程标准和内容,其选用要能真实反映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因此,教材评价与选用是实现教学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证。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网络环境下,我们的教学特点及教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教材评价维度和选用原则也应有所不同。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的特点及教材的功能

狭义的教材主要指纸质版本的教科书,广义的教材则是指一切用于学校教学的所有媒体材料,含纸质版本的教科书、教辅资料,以及多媒体音像资料、通过网络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教”的地位和学生“学”的途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纸质版本的教科书、教辅资料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多媒体音像资料、网络形式的教学资源等立体化教材应时而生。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特点

首先,教学活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环境下,传统以教师“教”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已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唯一主体,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知识,而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地得到了强化。其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形式更开放,不再拘泥于以教师、课堂和教科书为中心的“硬性、集中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完全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互联网资源、人机交互式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在这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各类网络资源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教材。最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更先进。网络教育还能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打破了传统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必一一编写在教材里,只要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随时运用网络链接获取教学内容,包括各类音频、视频等。

(二)网络环境下教材的性质和功能

传统的教育观念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同时认为教材应该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的本源。以就业为导向、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教育理念认为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以及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探究过程。诚然,一本纸质版本的教材无法承载这些内容和完全反映这种教学要求。网络环境下,各种网络素材库、资源库、交互式教学活动中生成的新内容等,都可以作为教材。因此,高职教材是一种媒介,是一种资源,甚至是一种互动的平台。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教材的评价与出版

(一)教材评价的概念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根本,也是教师教好一门课的重要保证,要合理地使用教材,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网络环境下,及时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评价、反馈和更新,具有实际意义。在实践中,高职教育由于缺乏统一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高职教材出现了版本众多、水平参差不齐、难辨良莠等情况;同时,当面对产业升级转型和技术革新、教学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材需要不断地完善。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持续创新地开展教材的评价,以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选用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

丁朝蓬在《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及过程》一文中指出“教材评价是对教材的价值作出判定,是评价主体依据自己的需要对教材的价值关系的预见和推断”;丁润伟在《高职高专教材的质量评价》一文中指出“教材质量评价可以从教材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辅助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

(二)教材评价的维度与教材出版

教材评价的维度是指从哪些方面或什么角度来对教材进行评价,每一个维度即从一个角度反映教材的质量。教材的评价维度是基于对教材的性质和功能、教学目标需要的基础上,并为教材的出版服务。

1.内容标准维度。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是教材的核心价值所在。当前,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过程中,奉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因此,学习内容既能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与就业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一致,在组织、呈现方式上既有学科性又能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职业化特点的教材,才真正适合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如传媒类院校出版与发行专业开设的“网络编辑”课程,这是一门充分调研人才市场和行业对人才规格需求而重构的专业课程,它的定位是为数字出版领域培养具有网络编辑能力的人才,因此,真正适合“网络编辑”课程的教材,其内容应该代表当前的学科水平和发展方向,编辑软件工具要有适度前瞻性和时代气息;教材容量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需要调整和变更提供方便;教材内容组织能反映工作过程、真正为学生就业服务;案例库能反映企业行业特色;实训素材及实训活动设计能拓展、激发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兴趣。因此,编写和出版这样的教材才是真正适应职业教育课程发展需要的标准。 "

2.学习规律维度。教材在内容选择、项目编排、案例安排和实训活动设计等方面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首先,要遵循学生对事物认识和学习发展的规律。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由一维变为三维,所以对学生在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次,要遵循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学生对岗位工作流程的熟悉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项到综合的发展过程。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开设的“综合布线技术”等课程,就试图体现这一发展过程,并且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尽量处理好学生从基础岗位需要到升迁岗位需要的关系,处理好学生从单项能力培养到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

3.教材结构维度。教材的编排体系应以项目或主题为中心安排教材内容,内容应以情景形式呈现;项目或主题之间注意衔接,可通过案例、实训、拓展等栏目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教材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网站管理与维护”课程,我们希望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即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如网络工程技术、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同一模块既可以供一个专业方向使用,也可以供几个专业方向共用。在网络环境下,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材,应该具有立体化特色,并开发出网络教学资源库,与教学内容同步提供相应的辅导材料,如多媒体教材、实验教材等材料,并尽可能随着行业发展及时更新网上资源。

4.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印制质量维度。应用性和针对性是高职教材的编写特色之一,教材的行文风格和照片、插图、图表等的绘制技艺又从教材编写水平角度突出教材特色。编写和出版高职教材应针对生源的实际情况和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材的理论深度,在选材、组织、编写、呈现方式等方面要适合高职学生。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要基于数字环境,教材呈现方式也并不是单一的纸质图书,还要有配套的网络教学资源库。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是既懂专业理论又懂操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好的教材应有较强的课堂教学可操作性,好教易学。教材的印制质量则包括教材材质的好坏、开本形式的恰当与否等。通俗的文字、美观的图表,以及图与文的配合密切程度、版式设计水平、插图的创意性和独创性、字体字号选择的精细化程度等,都将影响教材使用效果。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专业教材选用

(一)高职教材选用的原则

对高职教材的选用应坚持“以生为本、双师主体、立体多元”的原则。高职教材选用“以生为本”的原则着重是判定高职教材是否反映了学生的真正需要。网络环境下,学生不应该是教材的被动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的编写从高职生源实际现状出发,并不等同于教材需从“零起点”地将所有内容从最基本最简单开始。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互动性越来越强,这种互动性使“教育者”与“学习者”在知识、情感、思想等方面得以相互交融,高职教材一定要考虑为学生发展留有余地,将学生的真正需要在课堂、课余和教材内外展开延续。

高职教材选用同时要看其开发主体是否体现“双师主体”特色,即通过校企合作由教师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工作过程、岗位能力需要来共同组织难易程度的内容,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教师侧重教学规律、教材编写规范,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侧重于工程技术的新规范、新技术等。“双师主体”能使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又更贴近岗位实际需要。

“立体多元”要求教材除了有教科书外,还应开发配套的辅助材料、网络教学资源库,同时还要求教材既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双证”融通的需要。比如,思科、华为、神州数码等企业推行的网络工程师证书,只要学生拥有了该类证书,企业就认定他们具备了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因此,要从立体多元角度来选用教材。

(二)高职院校选用教材的办法

1.建构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教材选用标准。教材选用标准是实际选择教材过程中应参照的客观标准,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更为客观、规范和科学的视角来选择教材,避免教材选用时的盲目性、随意性。每学年度学院均组织教务处、各系部及有关职能部门召开教材征订协调会,按照学院评估方案规定的要求慎重选用教材,制定教材的选用标准,比如“双师主体”的适合本专业学生水平的专业课教材特别是实训特色教材等。

2.以“动态发展性”原则使用教材选用标准。教材选用标准的建立有助于教材选择过程的客观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教材本身、教材选择标准的建立以及对教材选择标准的运用都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教材选用标准应符合课程体系发展的需要而作出动态调整。

3.制定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学院出台《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从教材选用原则、教材选用主体、教材选用的管理等层面规范教材的选用与管理。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再结合专业特色、行业需要,整合教材资源,选用和推荐学生使用课堂教材之外的参考资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