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1:51:34
试论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2-22 01:51:34     小编:

"

论文摘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推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发展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好的一个现实问题。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系统阐述了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探讨提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旨在为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实践模式。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正步入大众化进程的快车道,职业教育也凸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实训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这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了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必须整合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抱团发展,这是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1.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

“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持续扩招,“普高热”愈演愈烈拉动了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与之相反中职院校门前冷落,加上入学适龄青年逐年减少,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既有国内院校规模扩张带来的内部竞争,也有国外院校来中国争夺生源的国际竞争。职业教育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必须优化整合、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力,搞好中高职教育的贯通衔接,打通职业教育的立交桥,促使中高职教育抱团发展,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使中高职教育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不断增强中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2.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

中高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既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正符合这一要求。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在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理想生源的同时,还可以使中职毕业生能够拥有继续接受高一层次教育的机会,彻底打破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终结性局面,这不仅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还能促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强调把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无疑为促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3.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教育部最近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要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中等职业教育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要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要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这就为“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完全符合上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世界各国大都把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看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战略方针,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十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良性运行机制,然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

1.招生渠道变窄和生源质量下降

多年来,在高职生源中普高毕业生占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占小部分,往届和在职人员更少。近年来,高职招生报考学生逐年下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低于计划招生人数,开学后新生报到率低,经过多次补招仍有不少学校完不成招生任务,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与之伴随的是,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接受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参差不齐,这使得培养计划的实施很难同步进行,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很难对高中生和中专生有统一要求,不利于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给以后的教学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2.中高职招生制度存在弊端 3.中高职专业设置欠规范合理

中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从区域和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而不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设置专业。但长期以来,从中职学校到高职院校,其专业建设如专业分类、名称、范围要求等很不规范,随意性较大,宽窄不一,中职学校尤其是职业高中专业种类繁多且覆盖面较窄,使许多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高职专业。中职开设个别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不吻合,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去办,造成质量下滑,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对接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另外,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学科中心型的,而不是按照产业岗位或职业分类规划专业目录,这也是中高职教育对接协调发展的障碍之一。

4.中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缺乏衔接贯通

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课程上的衔接,但从目前情况看,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很多,成为制约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桎梏。高职教育课程开设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而不少中职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教材,高职的教学计划又多以普通高中毕业生生源为起点,不同来源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不同。此外,由于高职院校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了解,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有些高职院校甚至不顾普高、中职两类不同生源的基础学历特点和课程设置的差别,采用同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影响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

三、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与高职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阻碍整个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创新思路,深化改革,突出特色,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明确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面临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这就给中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此,要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中职教育强调有一技之长,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重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高职教育则强调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技术员”、“工艺师”,重点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端技能型、管理型技术人才。以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为依据,使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其层次上的差别又能体现协调发展的一致性,以此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改革中高职招生考试制度

高职招生考试是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必经之路,招生考试制度的合理性是保证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规范中职考试制度。强化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使其达到高中左右的水平,在统一规范文化课教材的基础上实行中职文化课的统一考试制度,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二是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技术基础考核。高职招生要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职业教育特色就必须强调相应职业领域的技术基础考核,在现行考试的分数分配方面逐步提高技术基础考试权重,使其与文化基础考核具有同等重要性。三是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基本规范+充分自主”的职业院校招生方式,基本规范是中职学生就读高职教育的最低门槛和最低要求,充分自主是既能保障学校自主招生权利的更好发挥,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专业、自由选课,充分保障学校和学生在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的“特权”。同时,要搭建起终身学习“立交桥”,积极开展中职毕业生注册入学试点,为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3.优化中高职专业结构

专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载体。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专业有效衔接起关键作用。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首先,规范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通过对当地各产业、行业进行广泛市场调查,与当地经济发展导向相结合,研究制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其次,要加强对学校专业设置的严格管理,专业设置要有严格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在与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组织一起商讨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形成统一的专业结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再次,专业设置要与时俱进,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需要,及时开设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专业,不断拓宽职业教育专业覆盖面;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淘汰劣势专业,发展优势专业,强化新兴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的布局、类型和层次结构。

4.共同开发中高职课程

教学目标对接是课程衔接的的核心,也是贯通课程体系的主线。通道是教学大纲,实质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与教材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技术编入教材,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两类三块”课程体系——“两类”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块”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将原有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静态课程结构变成由文化课模块、专业通修课模块、专业课模块、选修课模块、实训课模块组成的活动的课程结构。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材编写,系统设计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构建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以及个性特征的课程内容体系。教材编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水平等因素,还要体现中高职教学内容的相互结合与衔接,避免课程内容重叠,从而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加强基础理论学习,逐步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真正实现从初级到中级乃至高级顺序渐进。

5.积极实行弹性学习制度

要坚持“中职为基础,高职为主导”的原则,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其一,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放宽职业教育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彻底改变单纯的就业培训观念,适合于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二,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直通车,变“3+3”学制为“3+2”升学制度,经过中职和高职的贯通培养,学生以高职文凭顺利毕业。此学制下,总学制缩短了一年,更利于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制订具有职业发展阶段特点、素质和技术均衡发展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其三,实行学分制。学校统一各学科、不同教学单元的学分标准及不同学历层级的学分标准,让学科学分成为中、高职院校相互认可的“护照”,中职毕业生在高职阶段可结合自身发展,选修一些基础性课程以完善其知识结构。学生按学分制规定选修灵活组合的模块课程,修满一定学分的学生可以申请就业或创业,一段时间后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每门学科学分评价的具体操作要严格规范,切实做好学分的组成、确定、申请、考核、审核等相关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制订出台相应政策或条文加强监督,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打造相互衔接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更好地推动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6.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实施职教体制创新、依托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高职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链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整合中高职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中高职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要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平台聚合作用,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统筹规划中高职教育办学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重点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培养高水平阶梯式技能型紧缺人才,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融合体,推动中高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共同发展,以此提升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优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