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2 03:04:58
关于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
时间:2022-10-22 03:04:58     小编:

"

论文摘要:高职思政课改革应以实施新课程方案为抓手,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立足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思政课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课程吸引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逐步构建具有鲜明就业导向特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 思政课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改革,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进一步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全面提高,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特色,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性

1.以就业为导向应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和全部课程教学之中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数百万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就业为导向也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以就业为导向,就是把学生就业作为引导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向,高职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为了学生更好地就业而展开,就业教育应贯穿于高职教育全部过程和全部课程教学之中,思政课教学也不应例外。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求高职思政课改革也应具有相应的职业教育属性和就业导向性,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就业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调整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就业教育功能,力求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与就业教育的结合上,寻找最合适的切人点与契合点,把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就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2.以就业为导向应作为高职思政课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应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向和趋势。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就业导向性以及巨大的就业压力,必然决定了高职学院存在重理轻文、重专业轻基础、理工为主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重视也就可以想象了。人们往往抱怨高职学院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专业教学与实践上以及领导对思政课不够重视等,这些想法虽无可非议,但是,在一时难以改变这种被冷落局面的情况下,我们应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过去的单向思维,适应高职教育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树立思政课教学的就业导向理念,把高职生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高职思政课课程吸引力和教学实效性以及社会认可度。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思政课才能尽快走出困境,重新成为各级领导和高职学生关注与重视的焦点,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3.以就业为导向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改革应以实施新课程方案为抓手,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法律素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关注的热点,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着手,坚持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思想政治导向和就业导向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就业为中心的统一,坚持教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的统一,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心态、积极进取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交往、特别是就业创业中的实际问题,如职业理想和人生规划的树立、必备的人际交往知识、金钱与奉献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等,并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提高判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二、走出就业导向上的认识误区,防止思政课育人功能缺失的功利化趋向

1.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应将育人和育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职业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重专业知识、轻文化基础的偏颇现象,对“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解趋于片面化与功利化,以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为了求职就业的教育。但实际上,高职教育虽然作为一种就业教育必然注重务实性,但是其教育功能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就业需要,更不能满足于把学生培养成就业的工具和现代机器工业的奴隶。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教育,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学会做事,解决生存与直接就业问题,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注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法制观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以及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育人和育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人才。而这样的人才也一定会是各用人单位争相竞聘的对象。可以说,职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对于个人就业与社会发展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2.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能力培养应注重职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以就业为导向,造就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追求。但是许多人把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单纯理解或定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作用,这对高职人才培养来说是无益的。当今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在基本素质方面,不仅需要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与素质,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以及做人方面的人文知识与素养等;在就业能力方面,不仅要求拥有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这些“硬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能力,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思维与分析能力以及求职面试技能等综合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应适应社会需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重要功能,努力探索职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路径,把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以及做人的素质能力培养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成为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坚持就业导向与思想政治导向的统一,防止思政课育人功能缺失的功利化趋向。

高职教育的导向性是教育的根本功能。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就业教育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就业导向与思想政治导向的统一,防止在就业导向下因过分突出就业教育而导致思政课教学育人功能缺失的功利化趋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作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始终坚持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取向,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法律修养;同时,要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把高职学生高度关注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我们既不能因强调就业导向或就业教育的重要性而忽视或削弱思政课教育,甚至变相取消思政课,更不能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就业导向和学生的就业需要,迎合或迁就一些功利性需求,以单纯的就业教育来取代思政课教育,以就业导向取代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政治导向,把高职思政课“改革”成变相的就业指导课或就业培训课,这应是我们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加以注意并力求避免的另一种错误倾向。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那些不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束缚中解放出来,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掘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注重实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特色。

1.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结合就业导向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精”就是以全国统编教材作为参考依据,结合高职教育就业导向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就业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以专题(主题)或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安排人学教育、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案例说法、学业(职业)规划等模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开设伟人风采、特色中国、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社会热点、就业指导等模块,让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有更广泛的平台和选择空间,使每一堂课都与学生切身利益和关注的问题紧密相联,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从而使有限的课时成为教学精品。

“管用”就是着眼于学生的思想实际、就业需求和市场需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就业形势,坚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就业需要,在探寻思政课教学与就业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上来安排组织教学,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最好能够组织有经验有创新的高职思政课教师来编写具有就业导向特点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突出教材内容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式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非常注重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这种实践性不仅体现在人才的高技能要求上,还体现在较高的思想道德要求方面。高职思政课应在“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指导下,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相对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间,大力开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有益于学生就业发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课堂主题讨论辩论、案例分析或观看影视资料片;课外知识竞赛、学业(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模拟面试、校园公益活动和各种专题报告会;参加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和就业市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体验中更好地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同时通过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将外部教育和自身体验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一定的职业理想与追求,以及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选择与践行能力、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与应变能力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以四六开为宜,与此相适应,考核方式也应坚持实践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成绩评定也以四六开为宜。

3.教学效果上应追求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重视对企业用人需求和高职生思想实际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把就业导向贯穿并渗透到思政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吸引力和实效性。一方面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拓展思政课内涵,把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信与成功教育、磨难与挫折教育、责任与感恩教育、社交礼仪教育等,以克服高职学生自身的工具化和过重的功利主义倾向,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拓展思政课教学新途径,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开放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挖掘思政课教学与职业技能教育相联系的内容,解决好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贯通问题,让高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学习反思中不断锤炼提高,使学生真正喜欢这门课并从中受益多多。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表面上高职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短期效果并不佳,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个长时效的事业,我们应把短期现象与长期效果结合起来考察,高职学生毕业后的感受与表现才真正是对学校教育成效的确认。有一项对大学生的跟踪调查充分表明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在校时最不重视、最不爱学的是思政课,但工作后感到获益匪浅、有帮助的却也是思政课。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