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河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河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5:43
关于河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3-08-07 22:35:43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河北省;农村教育

论文摘要:农村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创造了“河北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河北农村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在此基础上就今后河北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教育,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重要影响。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到总人口的80%以上。因此,农村教育一直是河北农村发展的重大任务,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河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

一、河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河北省按照国家的部署,在国家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率先在全国进行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的尝试,试行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创造了“河北模式”,推动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尝试阶段(从20世纪80~90年代初)

(二)调整阶段(1991—1997年)

为了解决职业学校分散办学、效益低下问题,河北省按照“政府统筹、部门联办、一校多制”的原则,开始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把分部门办的职业学校集中起来,建成一所职业学校,称为职教中心,并实行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使学校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经营服务等多种功能。全省136个县(市)全部建起了职教中心,同时与乡镇和村成人学校联网,形成了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乡级成人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1994年9月,原国家教委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河北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成就,认为河北的做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农村教育的新路子。在这一时期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机制还未建立起来,教育教学的内部建设基础还很脆弱,服务的能力不强。同时,职教中心在招生、专业设置等方面,计划经济的意识还很浓,致使后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

(三)深化阶段(1997年以后)

由于计划招生、计划分配政策的逐步取消,高校扩招以及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招生开始出现困难,农村职成教育的发展遇到了难题。面对困难,河北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教育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不断采取新措施,使职业教育在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态势。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强化领导,把农村教育放到重要议事日程。河北省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加强三类教育协调发展、重点推进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抓好综合改革为内容,专题研究和谋划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行三级责任制。

2.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地推进农村教育发展。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出现的困难,河北省对全省136个县的职教中心作了全面调查和重新评估,按类划分为一、二、三类,按照缺项条件督促补齐。"

3.深化教育教学内部改革,走“特色加规范”办学之路。一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改革和调整课程体系,既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也建立省级、地方直至校本课程标准,形成地方特色。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高校和企业建立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对职业学校教师开展全员培训。三是在所有职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与劳动部门紧密结合,推选职业资格认定和就业资格认定,一方面要求在校学生获取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加强对单位用人资格的检查。四是加强农村教育管理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规范办学和突出办学特色。

4.发挥高等教育作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一是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大高校对口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实行定向招生;二是高校直接为农村培养培训人才,如河北农业大学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电大注册入学制度;三是通过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和职业教育会考制度,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加广阔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二、河北省农村教育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就

4.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大发展。2000年开始,河北省正式启动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普通高中得到快速发展,几年来,河北省全省新增普通高中l14所,许多市、县投资几千万元,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现代化高中,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l16所。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探索出“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的办学思路,主动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劳动就业市场的结合,涌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职教中心典型。全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了协调发展。

5.农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坚持从农业大省的省情实际出发,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先后探索出了丰宁县超前发展农村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安国郑章建设乡镇综合教育小区和唐山新区实行小学学区一体化管理等农村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目前,河北省80%以上的农村地区推广了这些经验。近年来,河北省又根据教育部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启动了68个县(市、区)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约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40%。加快普及英语和信息技术教育步伐,全省有90%的小学生从三年级开设了外语课;中小学已装备计算机37万台,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达到3.12台;全省75%的初中和40%的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48个县(市、区)实现了“校校通”。"

7.“太行山道路”不断拓展和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农业大学探索出一条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办学路子,被誉为“太行山道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河北农大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拓展和深化“太行山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一是在区域上从山区延伸到平原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郊区。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深化“太行山道路”提供了发展后劲。三是通过将科技成果涌入企业或地方农业专业化组织,积极推动地方“龙型”经济的形成。四是紧紧瞄准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快学科专业调整,培养急需应用人才。目前,河北农大正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培养来自农村、定位农村,懂农业科技、为农业发展直接服务、带领农民致富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技术人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完善。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51.55元,比全国平均低15.03元;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36.8元,比全国平均低5.93元。全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后,收费减少近1亿元。

3.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活力不足。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受到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以及择业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招生日益困难,办学资金不足。农村成人教育方面,地方政府对农科教结合缺乏协调,农村的教育资源不能实现有效的综合利用,成人教育经费不足。

4.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骨干教育外流现象十分严重。许多地区本科毕业生不回去,低素质教师分流不出来,高素质专科生因编制所限也补充不进去,使贫困地区教师素质面临下降局面。

三、今后发展河北省农村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科学的农村教育发展观。在传统的教育语境中,农村教育是一种区位概念,是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是一种层次偏低、结构与功能比较单一的教育,农村教育实际上常常被理解成农村中的教育。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解读农村教育,树立科学的农村教育发展观。应当说,农村教育是一种大教育,农村教育的概念应该转化为功能概念,即农村教育是指一切可能且应该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的教育。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村现代化发展对教育提出更广泛、更深刻的需求,要求农村教育突破传统的范围与模式的藩篱,即农村教育固然包含着农村中的教育,但它不囿于农村中的教育,既可能发生在农村,也可能发生在城市。中国农村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并不只是农村人的事业,因此,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也并不是仅仅通过农村中的教育可以达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教育关注农村的发展、服务农村的发展。"

2.科学的合理定位,建立完善的河北省农村教育体系。依据国际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转化的经验,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的走向主要有三:一是走出农村,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其他管理部门就业;二是到发展起来的新兴小城镇从事非农产业;三是留在已被改造了的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即现代农民。农村劳动力走向的趋势,事实上已经给农村教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客观要求,也就给农村教育确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依据农村劳动力走向的规律,农村教育的定位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预备劳动力教育的设定,二是对已成为现实劳动力的教育设定。对于未来预备劳动力的教育,一是要坚持文化知识教育,努力延长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我国现行政策和农村教育体系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此不再赘述。二是要在坚持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大、加强能力和技术教育,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能力和技术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化农业生产能力与技术的教育,以培养现代农业所需要的现代农民;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非农产业能力与技术教育,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第二、三产业及现代化小城镇中从事非农产业的迫切需要,为实现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的非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已成为现实劳动力的农村教育,要充分发挥农民成人教育机构——农广校和远程教育的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使他们处处能学、时时能学,创建学习性社会。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农村教育的定位,构建起普通教育与技术教育相互融合,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适合多元化产业结构发展的农村教育新体系,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并使之快速转化为人力资本。

3.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河北省农村教育需要调整与改善传统的较为单一的结构与低层次模式,向着多层次、多形式、综合化、整体化的教育迈进,促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促进教育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根据河北省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特点,真正把农村与城市区分开来,建立起与城市不同的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农村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小康建设的要求来设计农村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非农产业生产的能力与技术教育。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是扭转农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局面的突破口,也是直接为农村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多元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应根据实际,以政府办学为主渠道,坚持技术培训为主、文化教育为辅、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实用技术的培训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基金,鼓励和引导私人资本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三是积极发展高等农业教育和农村高等教育。目前高等农业教育要注重为农村发展服务,在教学上要突出具有符合农业和农村特点的专业性、地方性;在实施措施上,高校应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地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和能工巧匠;农业院校还应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根据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此外,农业高校要最大限度地与农村社会沟通,实行官方、民间和高校农业科技并举,建立高校渗入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村科技推广,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努力培养农村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农业院校要扩大在农村地区的招生规模,鼓励各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拓宽人才通往农村的渠道。同时,要着眼于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建立农村社区学院,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以此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村社区学院教育定位为非学历教育,是一种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实用专业知识教育,它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获得文凭,而是为了习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以适应农村社会向前快速发展变化的需要。

4.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县级政府的督导,建立落实“以县为主”责任监督制度,每年对县级政府义务教育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通报制度,每年年底向社会公布各市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公用经费落实、危房改造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5.进一步抓好农村“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完善“普九”复查制度,推进建设教育强县和教育强乡(镇)工程,全面提高县域教育和乡镇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部消除现有D级危房。县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新增危房的改造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资金筹集的良性机制。

6.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扶持力度。建议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因实行“一费制”而形成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缺口,县级政府要按照省核定的公用经费标准定额,在上级人民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解决。加大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继续组织实施发达地区对口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工程,促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

7.通过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近年来,河北省农村教育以现代化为重点,加快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已有3万所学校全部联网。利用县职教中心的教学资源和中小学的网络资源,一方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以信息化带动农村义务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开展对农村青年的远程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学到科技知识,增强培训效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