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4 10:33:07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的影响
时间:2015-08-04 10:33:07     小编:

2014年1月1日,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是高等学校全面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新制度将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会计工作进而发生了重大变化。阐述了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因,高校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而提出不足,最后对搞笑制度进一步完善提出合理的建议。

新高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建议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因

目前,我国高校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阶段,随着高校“门槛”的降低,高等教育逐渐进入了一个大众化阶段,其供需结构的变化进入一个紧张的阶段。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的办学环境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高校的财务会计体制也在不断完善。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高效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科研基金的增加,必然导致高等学校会计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逐渐增加的高等学校经济业务,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使高校的会计核算有条不紊的进行,就必须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校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高校会计制度改革也是实现政府的预算会计的目标的一种需要。政府对于每一项预算都会合理的编制全面预算,并进行合理的部署,财务会计制度对于政府授权的交易自然会加以详细的记录,因此政府就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而原有的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方式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反映高校办学成本的需要,因此,政府预算目标的趋下,也会迫切需要高等学校转变会计制度,实现政府预算目标。新高校会计制度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加强了对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视,要求高校会计工作者摒弃原有的核算方法,实现新制度的有效衔接。

二、高校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

高校财务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法制原则。其根本就是依法办学,无论是筹措资金,管理资产,科研活动还是学校的各项行政事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

2、预算原则。一般而言,高校具有比较稳定的经济活动,而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提供,高校辅之以必要的财务管理,保证高校经济有序的发展。

3、统筹兼顾原则。高效在财务管理上涉及多方面的关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要考虑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协调好学校与集体,师生之间的利益关系。每个人的功过环境,工作量不同,专业技能不同,这些都要考虑到责任与绩效的关系,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核算的两种基本方式。原有的旧的会计制度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主要的会计核算方式,比如说捐赠收入、奖励支出以及政府拨款等,仅仅在一般的经营性业务才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新的会计制度则修订为而旧制度会计核算仅经营性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新制度修订定为“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扩大了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范围。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够对收入、成本、费用等更加可靠的计量,方便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

2.增加了与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收支分类、工资津贴补贴等于这些相关的会计核算等内容。

3.新高校会计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有关的核算。固定资产按照合理的分配年限计提折旧,无形资产则按照收益年限进行合理的摊销,引入“累计摊销”科目,进而真实的反映高校资产的价值。体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为资产的后续计量垫定基础。

4.明确规定了学校基建账务统一纳入到学校行政账务进行统一核算。将高校所有业务作为一个主体,将数据定期并入学校行政会计核算中,并纳入统一的会计报表体系。新高校会计制度新增加了“基建工程”与“在建工程”等科目,将基建账套合并到学校行政账套,意在加强会计核算。根据高效基础建设工程,发生基建业务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核算科目;待到工程完工时冲减“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5.新高校会计制度对收入支出类的科目设置进行很大的调整。新制度新增核算从财政取得的各类拨款,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详细核算。按照功能和经济支出分类逐级设置明细科目,能更好地反映高等学校现实的收支情况。

6.改进了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会计报表得到完善。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收入支出表。新的会计制度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按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进行分类列示,报表的个体与体系有所改变,符合“资产负债表”的通行做法。对于高等学校编制的年度财务报表,应当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纳入学校财务报表来反应。

四、新高校会计制度的不足

1、新高校会计制度中的收付实现制存在弊端。虽然新制度扩大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范围,但新制度并没有明确阐述具体应核算什么,在使用上另种核算方式容易混淆。在新制度中,资产类科目和负债类科目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但是净资产科目和收入支出表的核算均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可能导致资产不等于负债加净资产,可能还会影响后期高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2、新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与折旧年限不是很清楚。固定资产是指高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 年(不含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规定标准是多少,这里并没有体现,这就不利于固定资产与存货等其他科目的划分。固定资产被分成了“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文物与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大类,其中,规定文物与陈列品;图书、档案及动植物不用计提折旧。新制度在“累计折旧”核算中只是说明了“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并没具体说明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可见,部分资产的折旧年限的判断和折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则取决于高校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主观性强,对于各大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及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会对相关利益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3、资产价值的计量属性单一。新制度对资产负债采用历史成本法,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不符合目前物价变动对于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则。

4、财务会计报告不够完善。新制度规定对于基建投资单独建账,并没有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在新旧制度改革的初期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学校行政大账与基建账套合并时,两个账之间资金产生混乱。新制度也没有引入现金流量表,不利于进行高校的偿债、支付及筹资等能力分析。

五、高校会计制度核算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1、从基础工作角度来看,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完善,加强制度建设。高校需要加强自身的数据工作与系统工作,提供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财务信息。因此,高校要清查目前现有的资产.逐步完善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工作,建立资产的数据库,还要根据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对相关不同科目进行调整。学校还要出台相关配套的财务制度方法,结合新高校会计制度,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内部会计规范体系。同时,要加强对会计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使他们尽快的融入到新的会计核算体系。

2、确立权责发生制的基础核算地位。国外发达国家在政府层面、事业单位以及高等院校大多数采用权责发生制为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为避免隐藏真实的重要的会计信息,我国也应当同国际接轨。

3、合理制定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以及折旧年限。为了合理的区分固定资产与存货等其他科目,应当确立具体的固定资产核算标准,使固定资产的确定不局限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固定资产的确定更加合理有据,更加具说服力。对于固定资产“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折旧年限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年限的划分。而高校“专用设备”大多数用于学校的科研等专项活动,其更新速度快,根据产品使用情况和供应商确定的合理年限,采用加速折旧法。

4、补充高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新制度规定高校会计管理制度中的报表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然而,为获得更加准确详细的信息,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现金流量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等,进而更加详细的将高校财务信息提供给会计使用者和决策者。

5、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高校市场化程度不断演进,相关资产类科目设有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备抵科目的同时,在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而合理的反映高校相关资产的价值,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的高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可以说是高校会计制度一次创新式变革。目前,根据新高校会计制度的具体运行情况,加强对新高校会计制度研究和解读,科学促进高校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