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略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路径

略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路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1 02:05:32
略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路径
时间:2023-01-31 02:05:32     小编:

摘 要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高校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建立长效机制,探索创新“立德树人”的践行路径。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教育 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琳,天津商业大学设计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立德树人”首次被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成为了今后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指标。“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者应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字面意义即树立德业,培养人才。教育事业应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大计,既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在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教育对象是日新月异的,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大学教育最独特的能力是使学生思维活跃,懂得广纳新知,能够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学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在大学教育当中,“立德树人”四字需贯穿始终,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保证大学能为国家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意义重大。

一、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路径分析

下文将从四个维度来探讨大学教育如何培育现代进步青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学校维度:重视德育,注重顶层设计

学生可谓是学校的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高校教育需坚持育人为本,以德立校,注重探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原则,一切着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本人所在的天津商业大学自1980年建校以来坚持以商学为主干,管、经、工、法、文、理、艺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应用学科的综合优势。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力求培养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并重、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兼备的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学校也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更好的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育人质量。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在全国高校首先开设了《诚信教育》选修课,力求将诚信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二)学院维度:探索特色,落实素质教育

高校二级学院隶属于学校,与大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具有特定的职能定位,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阵地,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二级学院担负着培养教育及管理学生的职责,需要响应学校办学思路,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人所在的设计学院共有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及动画三个专业,学生人数已达到近1200 人,各个专业教研室都注重教学创新,致力于探索特色,依据学生实际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培养目标,集中师资力量以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实战技能,以更好的实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学院鼓励并积极扶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与各类专业比赛来提高专业素质。自建院至今,设计学院师生活跃在各级各类比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制定了健全的制度规范,严格考核管理,力争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为提升学生素质保驾护航。

(三)任课教师维度:教书育人,注重身先垂范

高校办学就是治学与育人,而集治学和育人为一身的角色即是教师。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既是国家赋予的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也是教师岗位的要求。一般意义上,大家通常认为,目前高校给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哲学社会科学等其他课程可以算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渠道,其他课程跟德育几乎扯不上关系,事实上所有的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坚持为人师表,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从而能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染教育学生,在立德树人的神圣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为了保证德育效果,教师还应注重增强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学科专业中所蕴含的丰厚的德育资源,善于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德性的涵育和滋养。

(四)管理教师维度:管理育人,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管理教师比如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等管理教师主抓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日常德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1世纪的今天较之以往日新月异,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复杂的思想、价值观念深深地吸引着当代大学生,如今在校的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深切感受着互联网的魅力,但海量信息的包围也让如今的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不能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再也无法将“德“字直接镌刻在学生心头。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结合学生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尽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真正在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达到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教师作为学生的“生活教师”,要贴近学生实际,融入学生中去,注重人文关怀。此外,如今时代步伐加快,大学生虽还未进入社会,却也已经面临诸多压力,工作中还应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帮助。

二、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任务过程中需尤为关注的问题

除了以上四个维度外,培育现代进步青年,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个综合命题,需要统筹规划、协同配合,落实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建立协同联动教育机制

德育是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立德树人不只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必须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切实解决家庭及社会教育存在的缺位及错位问题,建立多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德育网络,营造共同育人的大环境,共同为大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为保证育人的协同联动教育机制有序运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育人中划分不明确的功能定位和工作重点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予以厘清,加强三者之间的衔接、联系及沟通,形成三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凝聚教育合力,实现社会资源教育效应的最大化。

(二)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师的职责所在。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树己。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可谓立德树人的关键。教育部近期已首次针对高校教师划定出被称为“红七条”的师德禁行行为,涉及教学科研、兼职兼薪及生活作风等方面,如违反规定,将给予最高至解聘或开除的处罚。高校应按照要求建立问责机制,将师德考核纳入高校师德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若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推诿隐瞒,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还要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更应该将德行考量视为第一原则,把好教师入门关。

(三)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样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积极影响。文化育人主要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等载体来达到育人目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不断凝练大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彰显大学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集中展示大学的个性和特质。高校的文化氛围往往都是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来体现的,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是高校应有之义。此外,学校还应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及娱乐活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

总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依靠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依靠的是千千万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有效接班人。因此,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要求和重要保证。 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但全社会均应一心为之努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