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法律基础课教学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着力点

法律基础课教学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着力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4 17:26:09
法律基础课教学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着力点
时间:2015-08-04 17:26:09     小编:

摘 要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基本遵循。在教学中,要着力讲清执政党依法依宪执政的新理念,讲清人大民主科学立法的新要求,讲清政府法治建设的新举措,讲清社会依法治理的新格局,讲清司法公正独立的新设计,讲清法治队伍建设的新方阵。

关键词 高校 法律基础课教学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作者简介:董国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中央全会上历史上首次确立“依法治国”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对法治中国的美好愿景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必将成为我国法治建设重要的里程碑。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将《决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全面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素质。按照目前统一的课程设计要求,法律基础课是各高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必修政治理论课程,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必须以《决定》为基本遵循,以《决定》精神统领教学,找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着力点。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高屋建瓴,统揽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局,全面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法治中国的独特鲜明样态,体现在执政党依法依宪执政,人大民主科学立法,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治理,司法独立公正,法治队伍结构优化等具体特征,其中蕴含着许多新的法治理念和新的制度设计要求。法律基础课教学贯彻《决定》精神的着力点,就是要有机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明确阐释法治中国的鲜明样态和具体特征,增强大学生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信心,自觉投身法治实践。

一、要着力讲清执政党依法依宪执政的新理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现实的选择。《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其最根本的保证和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学中,要重点讲清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宪法和法律,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二者统一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依法执政”是新时期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方式,能否实现依法执政关系到是依法治国的成败,而宪法作为国家的母法,当然执政党执政的首要依据,必须坚持“依宪执政”。在对依法治国科学内涵的教学中,要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讲清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要求,切实增强大学生对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理念的认同感,要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决定》提出的执政党依法依宪执政理念的重大意义,讲清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讲清《决定》第一次将党内法规制度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框架之中,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二、要着力讲清人大民主科学立法的新要求

立法是法治的起点和前提。《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教学中,要着力讲清《决定》提出的推进我国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诸多具体举措及其现实意义。一是树立宪法权威,健全宪法实施、监督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全社会确立对法治的信仰,必须首先确立对宪法的信仰,加强宪法实施和违宪审查制度。《决定》首次将每年的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同时还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是经过各级人大以及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必须向宪法公开宣誓。二是改进立法体制,推进民主科学立法。为此,《决定》要求在立法机构中要“增加有法治实践经验的专职常委比例”,建立“立法专家顾问制度”,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等具体制度措施,以实现“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立法目标。三是加强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基本权利的重点领域立法。如《决定》特别提出要加快编纂民法典,其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民法典是成文法系国家用以规范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典,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共权力,那么民法典则重在保护私权利。对于我们每一位公民而言,民法典犹如一部“权利指南”,它界定公民所享有的最广泛的权利内容和权利保护方式,可以说是私权保护的“百科全书”。

三、要着力讲清政府法治建设的新举措

据统计,一国的法律法规80%以上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具体执行的,因此,依法治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依法治权”,全面推进政府法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决定》提出,要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权法定、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在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教学中,要着力讲清新时期推进政府法治建设若干重大举措。一是实现政府职能规范,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人民政府权力来自人民,也必须服务人民,受制于人民。《决定》要求,行政机关必须秉承“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不得法外设权,更不得在缺乏法律依据情形下作出减少和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二是多措并举,实现政府依法决策。如《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内部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要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行政府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重大决策责任倒查制度等,通过制度规范政府决策用权。三是细化量化权力运行环节,规范政府公正文明执法。如《决定》提出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先行进行法制审核制度,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等,真正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四、要着力讲清社会依法治理的新格局

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全体公民的自觉参与。实现社会的依法治理,基础性的工作是要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权威。“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和确立也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实现的。必须按照《决定》的要求,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公民守法意识,在全社会努力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局面。《决定》提出,要把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各级学校设置法治教育课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更应自觉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培育法治理念,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信仰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其次,要扎实推进社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强化各类社会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再次,实现社会的依法治理,要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以及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引导和支持公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五、要着力讲清司法公正独立的新设计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高价值追求。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指导、示范作用,而司法不公则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动摇、破坏、损害作用。应当看到,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许多人,是从少数的司法不公案例中,从心底动摇了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念和信心。《决定》针对时弊,从完善司法体制和司法运行入手,提出了全面规范司法行为,全面强化司法监督的若干重大举措。法律基础教学必须着力讲清这些重大举措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方式,切实提振大学生对建设法治中国的信念信心。这些重大举措主要包括:一是优化司法职权制度设计。科学的制度设计具有根本性意义。《决定》明确提出,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要建立记录制度、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司法审判权与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实施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职责是具体审理跨行政区域的重大行政案件与民事、商事案件;为根治司法地方保护痼疾,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责是查处和审理跨地区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加强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支持司法人员独立办案,建立内部人员过问案件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些严密科学的制度设计必将为独立公正司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严谨严密严格规范司法运行各环节。其核心是确立以人民法院的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在诉讼阶段集中、严格、规范地审查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材料,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决定》要求必须明确各类司法人员业务职责、业务程序和业务标准,全面推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三是强化司法对公民的基本人权保障。司法过程中切实保障人权是现代司法制度的本质特征。《决定》要求,必须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和“非法证据排除”法律原则和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发生;鉴于长期难以解决的“执行难”顽症,提出要“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执行程序,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为减少当事人诉累,维护社会稳定,对不服生效裁判、决定的申诉,提出将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决定》还要求法律文书要充分体现“说理释法”功能,并要求各种生效法律文书,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意外,必须全部上网,允许公民公开查询,充分发挥法律的警示教育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六、要着力讲清法治队伍建设的新方阵

人才兴则事业兴,法治举依人才旺。《决定》对国家法治队伍建设的目标、途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这支队伍必须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核心是实现法治队伍的革命化、专业化、正规化和职业化。为此,《决定》开辟法治人才成长“通道”,搭建法治人才成长“舞台”,提出要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法治人才机制,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同时,《决定》提出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以提高依法决策水平,防范化解法律风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为法治教育迎来了又一个春天,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主战场,必须按照《决定》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统领教学、占领阵地,按照《决定》要求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建立健全学科体系以及课程体系,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