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沪港两地金融业合作的新机遇

沪港两地金融业合作的新机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4:34:39
沪港两地金融业合作的新机遇
时间:2023-08-06 04:34:39     小编:

沪港两地在中国现代经贸发展同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地同样是世界级大城市,也是国际性的金融贸易中心。纵然两地在中国近代扮演不同的角色,但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上,两地都有着共同的外向元素,相对其他中国大城市都较为国际化。文化上亦趋向以自由贸易、营商致富为核心。

上世纪,香港由一个转口港,成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商贸中心,当中借助几项重要因素:一、经过多年沿用普通法,香港己发展出一套成熟并完善的法律制度,其独立及专业性获得国际认同。今天,香港已成为亚太区国际仲裁中心,是国际间对香港法治的肯定。二、英语被广泛使用,一般员工在英语书写及聆听的能力相当高,商业沟通及运作都习惯用英语进行,有利吸引国际商业机构来港发展。三、香港一方面奉行审慎严谨的企业及市场监管,与此同时,政府尽量减少对市场作出不必要的干预,令在港的商业机构有大量发展空间。四、回归后香港更享有“一国两制”的优势,一方面更直接与国家经济体融合,同时亦保存绝对开放和跟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

所以,香港一直成为外国企业前往亚洲营商的首选城市之一,目前在香港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数目接近4,000家。

国家在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政策,需要大量引入外来资金和技术,以发展经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好配合国家发展需要,一方面为国家金融改革提供意见,另一方面为内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其发展。

自国家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增长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强国,国家更鼓励内地企业“走出去”,香港成为这些公司踏足世界舞台的桥头堡。根据一项调查显示,计划“走出去”的内地企业中,近60%首选香港作为发展海外等业务的平台。

在过去几年,国家积极推动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在这方面,香港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在三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一、发展多元化的人民币计价产品: 在过去十年,香港的人民币存款累积达9,500亿元,约占全港所有存款的12%,也占全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53.7%。这些资金主要投资在人民币点心债以及通过QFII的一系列人民币计价产品,包括A股ETF、投资基金、RQFII基金、人民币计价的REIT、保险单和人民币股票等等。

三、推动其他国家和地区增加使用人民币: 经过几年在香港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和发展人民币计价产品,在当中累积经验后,再将人民币离岸业务推广至其他市场,包括新加坡、英国、澳洲、韩国、德国及中国台湾等地,鼓励更多的国际贸易商及投资者使用并持有人民币。

相比香港在过去几十年才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经贸城市,上海作为国家的大都会城市已经有超过一世纪的历史,在金融、贸易、航运等多个领域上均有领先地位。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居大中华区城市第一位。2013年,上海经济增长达7.7%。上海亦多方面展现了一个外向型经济体的特性,于1990年建立了外高桥保税区,为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免征关税。加上之后的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现今已有共超过11,400家企业进驻,约七成属外资企业。

上海自贸区也在2013年9月成立,容许区内人士可设立人民币“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没有限制,并容许区内的内地居民在境外投资及外国居民在境内投资。这将上海定位发展成离岸人民币重返境内的枢纽,与香港作为境外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互相配合。

事实上,沪港两地的金融合作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达至双赢。香港可以通过上海,更好地把握内地的发展机遇,上海亦能借助香港经验,发展国际金融业务。两地合作最明显的例子是于11月17日开通的“沪港通”,这不仅是连接两地股市的一道桥梁,亦是人民币资本账开放的一大突破。虽然近日市场焦点放在比预期低的每日成交量,但长远来说,“沪港通”将大大提升境外投资者对国内股市的兴趣和认知,也增添了国内投资者投资海外资产的渠道。另一方面,“沪港通”的开通代表两地的监管机构、交易系统、法制要求、市场定价、交收规矩等等都经过深入的配合和协调,这对日后两地在金融机构和产品的创新和合作有着极大的模范作用。

沪港两地合作,对于深化全国金融体系改革确实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推行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推动金融创新:中国经济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其占2013年新增融资金额超过一半,其他融资渠道如股票、债券及基金市场发展较慢。因此必须通过金融市场的创新,提升金融资源分配的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二、服务实体经济:在推动金融创新的时候,绝对不可与实体经济需求脱节。例如,目前中小企业普遍遇上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些企业为全国创造60%的经济总量,提供80%的就业岗位,因此金融创新需要配合实体经济的要求,千万不可以“玩财技”、“赚快钱”的投机心态为出发点。 三、确保金融体系稳定:金融海啸的重要教训,就是一个缺乏适当监管的金融市场,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在推行创新改革措施时,必须有合适的监管配套,避免破坏金融体系的稳定。

沪港两地除了股市联通外,还有很多合作的地方,例如外汇风险管理。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逐渐加大,投资者和贸易商的外汇风险因此提高,因此有需要发展金融产品以对冲相关风险。

另一个沪港两地可以考虑的合作领域是资产证券化 (asset-backed security,ABS)。近年中央政府收紧信贷,加上国际性的资本要求,均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因此,政府提出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计划,允许金融机构将资产包装成证券,出售予投资者,然后将所得资金重新用作放贷。然而资产证券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内地投资者数量不多。外国投资者其实对这市场有一定的兴趣,若通过RQFII计划,以试点形式允许香港投资在上海发行的ABS产品,则可以为市场引入更多投资者。

国家金融改革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人才培训。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非常依赖金融从业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不同的领域建立、操作和监控金融系统。香港金融业经历过多次的金融风暴和经济周期,对金融业的运作和发展都有深入了解。另一方面,香港的金融从业员可以通过上海更了解国情,有助更好地配合国家发展。因此,沪港两地应透过业界和政府,促进人才交流与培训,增进了解。推行人员互换,以及安排大学生在两地参与工作实习。

上海和香港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彼此学习,内地近年有兴趣发展反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发行按揭证券等市场,香港在这方面发展的经验可以跟上海分享。另一方面,内地在过去几年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林林种种的方式,是香港需要向上海学习的地方。

作为中国人,上海的发展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作为香港金融从业员,我们必须调整心态,以平等、双向、互利、互补的原则来进行沪港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业的龙头,在规模或“量”上,长远一定超越香港。但香港确实具备自己的优势,如果定位恰当,亦可保留一个“超级联系人”或“中介人”的重要角色。

最后,我以香港近日举办的一个“经济高峰会2015”的主题作为总结,期望将来沪港两地金融业的合作能达到:“互联互通创机遇,开展经贸新形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