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反思

“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反思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4 00:13:59
“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反思
时间:2023-03-24 00:13:59     小编:

【摘要】“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社会道德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不可回避的是出现了后期带动力减弱的现象。深入分析此项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总结,必将有助于“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 善行河北 群众性 道德实践

“善行河北”是河北省在2012年发起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对全省各地善行善迹的报道,弘扬和善文化,在全省甚至全社会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孝敬之风,从而提升了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该活动自实施以来,对人们道德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公共交往中出现了更多帮助他人的行为,职业活动中人们更加注重诚实守信,家庭生活中更加关注老年父母的物质奉养与精神慰藉,道德实践活动效果明显。但是,实践活动的后期明显出现带动力减弱的现象,其现象的产生由于活动开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所导致。

一、“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北石家庄、保定和唐山三个城市共300多名市民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群众普遍参与度不高。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突出点就是群众性,首先要获取市民的广泛关注,进而由道德模范人物引领市民广泛参与,最终营造和善社会环境及文化。但是,在走访中发现,仅有近半数人知道“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但具体内容也不是很了解。市民对“善行河北”最初实施以来推举的典型模范人物事迹大多了解,但对后期的尤其是2014年以来每个月推举出来的新的模范人物知之甚少。第二,部分地区出现形式性及功利性行为。有些地区将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视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开始搞形式主义,或者过分强调道德的功用性把道德视为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无私无欲的淳朴之德,而只是通过一些外在手段去提倡互助、诚信、孝敬美德,那么,这些美德就很容易成为人们沽名钓誉的手段。第三,市民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性不足。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很多地区存在只重外在引导不重内在驱动的问题,道德实践活动停留在“做好事”的层面,过分强调道德的他律性,致使道德沦为约束人的异己力量。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活动,使他们逐步达成共识,得到市民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认同,将道德行为的外在引导性转变为内在驱动性,使公民的良好的道德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第四,缺乏长期性。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大多是短时间内宣传倡导行为,经常出现“一阵风”现象。道德的养成和建设方面没有捷径,是逐渐积淀、循序渐进的过程,切记急功近利。道德实践活动,不仅仅要被市民所关注,更要深入人心,将道德逐步内化人心,达到效用的长期性。

二、“善行河北”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反思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也加快调整,这就导致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逐渐增多。这些问题与矛盾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渠道反映到思想道德领域中来,增加了人们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的难度,引起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震荡,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呈现多层次、多样化态势。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把群众关心的热点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突破口,深入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引领社会正确的道德方向与思想价值观念。但是,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开展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大量出现,也引发了我们对这一活动的反思。

第一,调动群众广泛参与,增加群众对道德实践活动的认知。相关部门要把精力从单纯的评选转变为群众的认知与认可,才能有更好的成效。因此,在评选之前要通过报纸、媒体、活动等渠道进行宣传,推举候选人;评选过程要采用公众投票、网络投票、手机短信投票、声讯电话投票等多种方式进行,方便群众广泛参与;评选结果公开透明,并及时公布,还可以走进社区、农村进行善行善迹宣传,使评选真正成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过程。

第二,加强领导对道德教育过程的科学认识。道德教育过程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过程,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殊个体,他不会机械地接受道德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把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此,单向灌输不能作为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以及道德的教学方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经常采取单项灌输的方式即动中存在忽视群众主体性、不考虑群众的主观道德需要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道德实践活动的长效发展。

第三,开展家风建设活动,提升公民个体道德素养,增强个体内在驱动性。社会秩序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基础在于整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同样,“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要想取得长效发展,必须注重社会道德提升的根源性内在动力即公民个体道德素养的提升。家庭是社会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完成社会化的摇篮,更是最先进行道德习得与塑造的场所,因此,家风建设在微观层面的作用即可以使家庭成员个体道德得以提升;家风建设在中观层面的作用即可以使“善行河北”道德实践活动取得长效发展;家风建设在宏观层面的作用即可以使整个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第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纳入道德实践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与现代社会的适应与转化。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有深厚的道德资源,要深入挖掘,积极整理。儒家认为,“爱”是“仁”的主要内容。《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儒家将爱作为人与人的关系的基本准则;儒家强调亲子之爱,透过亲子之爱可以看出其非常重视孝、悌,强调培养人们具有孝悌的品德是最基本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儒家的道德更加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它指出人的存在是“性天之尊”所赋命,人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不可逃脱,并且具有自身的内在圆满性和价值绝对性。人尽了自己的伦理义务和道德责任,其存在价值与天地同久,与日月共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寻求有益于现代社会精神文建设的道德资源,必将助力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