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别让改革发展毁于庸官懒政

别让改革发展毁于庸官懒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6 12:51:34
别让改革发展毁于庸官懒政
时间:2015-08-06 12:51:34     小编:

李克强总理对庸官懒政现象的痛批,越来越频繁,力度越来越大,话锋语意,字里行间,也越来越透出强烈的“零容忍”意味。

最近一次责问,是在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经济形势”本是这次会议主题,但是,李克强总理还是谈了很多为官之道,其中就强调,“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

再往前推想,在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就指出,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并强调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而在年初的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也强调说:“身在岗位不作为,拿着俸禄不干事,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

以上仅是李克强总理今年在公开场合的三次剑指庸官懒政,其实,自从上任以来,李克强还有太多次对庸官懒政现象的批评痛责。比如去年,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些人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就是“尸位素餐”。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困难不容低估,特别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真正释放市场活力,实现经济稳中有进的大业,显然离不开领导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来激发新常态下的经济活力。这也就是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的原因。

特别是,面对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政府必须成为最有力的推动者和倡导者,这对很多官员来说,无疑就是新挑战、新考验。如果官员在工作上没有新状态,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不能在政策上通过制度创新来积极扶持,不能在资金上建立配套机制进行有效支持,不能在人才上通过激励机制来积极引进,不能为创新氛围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呢?又怎么能够把握住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良好发展机遇呢?

这样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李克强总理在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就痛心疾首地说,“去年批给的土地,70%仍然处于闲置状态!土地给了,一直闲着;钱下拨了,仍然‘趴’在账上;项目批了,迟迟未见开工!政策再好,不干有什么用?政策千条万条,不干就等于‘白条’!”。尽管中央的政策到位了,但向地方下达之后得不到官员的支持和配合,不能落到实处,可以说,庸官懒政让地方错失发展的良机,造成巨大损失,付出了极大代价。显然,这种行为绝不会是孤例。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领域都是蓝图已绘,只待落实。如果容忍庸官懒政现象,就势必直接影响到改革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显然,要避免形成“中梗阻”效应,就必须维持良好的改革氛围,把握改革有利时机,激发改革者的“闯改创”精神。那种消极不作为的官场心态,“尸位素餐”的庸官懒政,只会形成不良风气,带来懒散作风,涣散人的信心勇气,使改革良机错失,浪费公共资源,增加改革成本。

是到了对庸官懒政进行彻底问责的时候了。为此,当前围绕改革和发展,必须通过对制度的梳理和完善,来建立健全对权力监督的新机制,来明晰官员“作为”的法定职责的标准,为官员确定“权力清单”,厘清“责任清单”,进而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特别是要利用好“绩效审计”这样的评估手段,形成真正“问责风暴”,让所有“庸官”无以遁形,让“懒政”受到惩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