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探析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2 00:53:10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探析
时间:2023-02-22 00:53:10     小编:

【摘要】 国际结算课程是广大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本文对该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总体思路及具体措施等做出了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 国际结算 教学设计 改革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将来从事对外贸易、涉外金融工作所必须掌握的一门业务与技能,其专业性、涉外性、实践操作性及知识综合性特征十分突出。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战略部署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手段及内容不断丰富,特别是贸易、投资及与之相关的国际金融活动日渐活跃,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由此产生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剧增,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理论知识,掌握各项业务基本流程,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国际结算活动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参加工作后可以在外贸公司、涉外生产企业、具有国际业务板块的金融部门等胜任单证、跟单、报检报关、外销、国际结算等岗位。但由于国际结算课程与多学科相交叉、知识内容细琐繁杂,又与国际惯例与规则紧密相连,而这些国际惯例与规则又总是处于不断地修订、变化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逻辑混乱、内容晦涩,兴趣索然而难以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不牢又不能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知识网络,因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本之木,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模拟实验教学环节,但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效结合,教学效果欠佳。由此看来,为了实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能够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队伍,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适合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重新改革、设计教学方案及流程。

一、教学设计改革的原则

1、实用性

重视实际操作技能、偏于应用是国际结算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因此实用性也成为该课程教学设计改革需要始终贯彻执行的首要原则。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把职业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将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匹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工作岗位对人才各项素质与业务知识构成的需要。2014年中国银行国际结算单证处理中心校园招聘的岗位描述中也充分体现了国际结算课程较强的实用性、操作性特点,其岗位职责如下:第一,对于托收、信用证、保函及贸易融资业务项下客户申请、各类单据进行技术性审查;第二,完成托收项下收(出)单、承兑、收付汇等环节的业务操作;第三,完成信用证项下开证、通知、改证、单据审查、出单、承兑、收付汇、索赔等业务环节的操作;第四,完成保函业务项下开立、通知、索偿、收付汇等环节的业务操作;第五,完成各项贸易融资业务项下单证开立、邀请、款项发放(收回)、还款等环节的操作。可见,当今时代对国际结算领域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注重其专业应用能力的。

2、前沿性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遵循的前沿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国际结算业务是依据一系列国际惯例、法律法规展开的,如UCP600、ISBP最新修订稿、SWIFT standards 2007等,这些与国际结算活动密切相关的惯例、规则及法律文本的修订,对国际结算领域的实务操作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变革,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方案也必须切合时宜,并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其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结算业务面临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其结算方式、内容及涉及到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结算方式正逐步替代信用证成为国际结算的主流业务,在课程教学设计改革中也必须考虑新兴结算方式的兴起,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业务操作技能,极力避免课程内容陈旧老套,学生未就业就被时代所淘汰。

3、模块化

国际结算课程知识繁杂,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学、海关通关实务、单证实务等课程部分内容相交叉,对其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模块化处理是可取的,一方面授课知识模块化处理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取舍,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可以从专业课程体系层面尽量避免授课内容的再三重复,有利于在有限的学时内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知识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也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国际结算课程,有助于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并理解其间的内在关联,模块化、网络化的课程知识结构对于业务流程的理解与操作则是有极大好处的。

4、多元化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新活动,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相互匹配、多元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就教学内容而言,基本理论知识、行业典型案例、业务流程模拟软件及校外合作基地实习等环节缺一不可,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次覆盖课程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有助于知识点的深层次强化记忆并实现体系化,也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亦需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展现。如引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双语教学、项目导向、情景模拟、校外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并与教学内容适当匹配、相得益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与运用能力。

二、教学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遵循上述诸原则,以培养能够满足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面向就业而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情景模拟”等教学理念与方法,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训练过程、业务逻辑思维链条与国际结算的业务类别及业务操作流程相符合,具备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做到学以致用。将模块化的知识内容再进行细分成一个个小任务,如发票、装箱单、汇票等票据缮制,先易后难;一个个简单的小任务可以汇总成一个项目操作,如托收,可以让学生根据贸易合同,采用托收方式,站在一个出口商的角度完成此结算项目的全部流程,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充分把握、理解各分解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情景模拟则是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性把握与运用,学生可根据情景设定进行分组角色扮演,按照合同内容和选择的结算方式,完成业务全流程操作。另外,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须协同跟进、一体化展开,不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能够使学生学了就能做、就能得到实践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改正,以达到熟练操作、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改革的具体措施

1、选择适用的教材

选择一套适合所设定教学目标的本科专业教材,成为国际结算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第一步。当前大多国际结算课程教材往往专注于理论体系的系统、完整阐述,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内容的介绍与指导,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未来相关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会严重弱化教学效果。因此,所选用教材除包括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流程外,还应引入大量的案例、实训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实际参与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学会灵活使用各类结算工具、理解国际结算流程各环节间的内在联系,成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加强新兴结算方式教学

首先,由于UCP600、ISBP最新修订稿以及SWIFT standards 2007版等国际惯例文件相继调整更新并付诸实施,势必会引起国际结算实务操作规程的改变,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新的惯例、规则和法律条款,及时调整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其时效性与针对性。

其次,近年来,国际保理、保函、备用信用证及福费廷业务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汇付、托收与信用证三大传统国际结算方式业务量逐步下降,这一变化也应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得以体现。除了讲授传统结算方式的基本知识外,应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新兴结算方式上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用新兴结算方式的概念、由来、使用优势及具体流程,还要让其能够接触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样本、业务操作实况等,满足未来相关行业对高层次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学生就业从业的应用技能优势。

3、实行模拟实践教学

第一,教师可以结合授课的具体内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案例,对案例的基本情况、所涉及的知识点、待提出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的提示及答案等诸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进入“现场”,深入“角色”,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除了必要的引导、说明外,不宜过多地干预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竞争性讨论与自由发言,最后需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予以点评,并适时指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规避手段等。

第二,建设好、利用好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开设国际结算课程的同时,应加大资源投入,建设国际结算实训室和国际贸易实训室、引进国际结算模拟软件与金融业务模拟软件等配套性实践教学设施,让学生能够置身于高度仿真业务模拟环境中,接触实质性业务操作并得到锻炼,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第三,推动校企联合,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鉴于国际结算课程时效性、操作性、实务性比较强的特点,应重视与银行国际结算部门、外贸企业及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争取其与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聘请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机会,便于将行业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

4、注重双语教学

国际结算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票据、单证及法律文本均是以英文为书写载体,掌握较高水准的英语读译说写能力是处理国际结算业务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国际结算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及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而言,一是由专业核心词汇及术语学起,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开来;二是掌握英文专业术语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读译、审核、制作各类英文单据(证);三是逐步过渡到业务流程、惯例规则的英文讲解;四是安排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进行反复的练习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选择适当的中英双语教材、加强双语教学型师资培养及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等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合理评价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国际结算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的施行效果需通过学生学习成绩状况和教师教学质量反馈两方面来予以评价,并据此不断改进。首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评重点在于平时课堂讨论、动手模拟操作及顶岗实习实践活动的各项表现情况;当然,一份设计合理的考试试卷也是必不可少的,考察国际结算业务流程各环节操作性题目所占比重适当提高,专业英语的考核也需涵盖其中并占有一定比例,识记型题型可以降低比重。根据成绩测评结果,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利于教学方案的逐步调整与改进。其次,学生及教学督导人员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教并作出客观性的评价,可以综合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