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6 14:24:27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
时间:2015-08-06 14:24:27     小编:

[摘要]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是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从土地利用的需求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的耦合关系出发构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为进一步建立土地利用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位适宜度综合得分确定土地利用功能区划方案打下基础,并对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适宜度;资源

1、生态位理论

2、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构建

如果将土地利用方式比作环境中的生物行为,则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目的就是寻找最适宜生物生存的空间位置,即最适宜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区域。因此,本文把区域发展中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物资资源等需求所构成的多维资源需求空间称为该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需求生态位,简称需求生态位[3]。区域土地利用的现状资源构成对应的资源空间,称为现实资源生态位,简称现实生态位。现实生态位与需求生态位的匹配关系反映了现实资源条件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程度,用生态位适宜度来衡量。当评价区域的现状资源条件完全满足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要求时,生态位适宜度为1,而当现状资源条件完全不能满足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要求时,该生态位适宜度为0。

土地利用方式对资源的需求通常有三类,第Ⅰ类必须满足其最低要求,而且越丰富越好,比如商业发展目标下的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第Ⅱ类是在资源可供给的范围内存在一个适宜区间,既不能高于一定值,也不能低于某个值,资源供给过少或过多都将成为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如工业发展目标下的路网密度,一方面交通条件不足会影响工业发展的产运销衔接,另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工业发展区,交通用地占地面积比重过大影响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第Ⅲ类则是要求资源的现状值越低越好,如环境保护目标下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等。对于三类资源,评价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表达公式如下:

第Ⅰ类:

(1)

第Ⅱ类:

(2)

第Ⅲ类:

(3)

式中,Sk为土地利用中资源k(k∈[1,n])的生态位适宜度指数;Xk为评价单元中资源k的现状测度,即现实生态位;Dkmin为资源k现实生态位集合的最小值;Dkmax为资源k现实生态位集合的最大值;Dkopt为资源k的生态位理想要求值。

由于区域发展中土地利用的资源需求生态位是一个由多种资源所构成的多维空间,土地利用资源空间的生态位适宜度数值的测度可通过式

(4)实现:

(4)

式中,S为区域发展中土地利用N维资源生态位适宜度;n为约束该种土地利用的资源维数。n维资源生态位适宜度的大小反映了评价单元各资源条件对发展目标的适宜程度,可以根据某区域生态位适宜度数值的大小初步确定该区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3、结论

本文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了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使分区过程和结果能够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进一步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打下理论基础。但仍有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①如何进行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指标体系,其指标因子如何选取。②由于基础数据资料有限,本文未以实例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希望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选取合适的案例做出区划方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