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创新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创新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1:18:33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3-01-28 01:18:33     小编:

摘 要:自1990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在初始余额的经营管理理念基础上逐步形成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该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种管理尚处于一种相对初级的阶段,尚未建立起以科学计量风险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资本约束和分配机制等。对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行创新性研究,分析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瓶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创新的思考和建议,为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持续性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方式;管理创新

引言

2007年,金融机构对于自身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的过高评价导致了金融机构的战略和政策出现超前性失误,由此成了爆发美国大规模破坏性操作的信贷风险――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历史遗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说明,现代银行亟须建立一种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具备前瞻性、可行性、计量性等功能特征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自1990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在初始余额的经营管理理念基础上逐步形成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该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种管理尚处于一种较为初级的阶段,尚未建立起以科学计量风险为基础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科学的资本约束和分配机制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创新性研究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形势迫在眉睫。

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的概念以及方法,为后续的探索和研究做好理论铺垫,而后分析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瓶颈,最后针对种种弊端和不适应性的体现提出管理创新的思考和建议。

一、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内容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根据其资产负债业务内容进行归纳,可分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管理和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其中,资产业务管理包括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证券资产投资管理和商业银行现金资产负债管理;负债业务管理包括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和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管理。

(二)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方法

目前国际银行业主要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有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久期管理法、情景模拟分析法、VaR值分析法等。其中,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是利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和利率敏感比率这两个指标在利率波动的影响下对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进行利用和管理;久期管理是指将时间与现金流量价值进行加权来评估总体利率风险水平;情景管理法是根据模拟和情景分析对风险做出度量,运用计算机技术显示管理效果;VaR值分析是指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进行预测,从而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进行。

二、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现状及瓶颈

(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于1978年重建,吸收了国际先进的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资产负债理论管理体制,但由于受到当时短缺型经济的制约和计划体制的限制,我国商业银行于1988年遭受了挤兑风潮的侵袭。自199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全面推行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1996年,中央银行在完善监管指标的同时将外汇业务和表外业务纳入监管范围。自1998年起,商业银行对信贷规模取消限额控制的措施,标志着我国资产负债管理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但是,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仍然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

(二)我国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存在的瓶颈

与国际先进银行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理念不同的是,我国仍然以风险控制为主要管理方式,这种差异性凸显了我国商业银行落后于西方银行的缺陷和不足,如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金融市场发育度不高,难以形成敏感性管理体系,不具备丰富的业务数据储存和科学的管理模型等,其资产负债管理内容结构、业务创新能力和技术、管理运作机制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未成熟,存在着许多瓶颈和弊端。

1.内容范围狭窄,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若想达到持续有效经营、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目标,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保障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我国的资产负债管理内容呈现狭窄化,结构不合理的局限性,可以从资产负债结构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两方面进行阐述。单一性指的是,国内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中存款占负债的比例和贷款占资金来源的比例都明显过高,即负债以存款为主要方式而资产以贷款为最重要的资金运用来源。不稳定性指的是,我国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全导致难以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多元化,从而在数量和品种上缺少可交易金融产品的支撑,因此产生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严格管制的约束下难以通过金融创新工具的有效使用从而实现广泛融资和“三性”管理的瓶颈。

2.缺乏有效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和管理机构。我国商业银行缺乏有效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和管理机构主要体现在一些对市场风险起到有效规避作用的金融工具如受到西方商业银行广泛青睐的利率期权、利率互换、货币互换等风险管理产品由于受到我国人民币市场运用尚处初始阶段的限制未能得到广泛运用,对我国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形成约束。因此,即便商业银行意识到了风险的不利影响,由于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和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大部分银行不知该如何控制和管理风险。

3.管理水平与西方商业银行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商业银行受到西方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建立了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框架和机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较为严格的监管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性的发挥,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借鉴、学习和践行现代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先进技术的动力。 现行的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有:第一,长期利率管制使得商业银行更多重视流动性的需要而忽视利率风险和产品的定价问题;第二,由于国内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导致管理中所运用的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和市场化运作手段处于弱势地位;第三,分支机构的管理精力受到强制性比例管理的限制,无法顺利开展相关创新业务。

4.人才吸收和培训机制缺失。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缺乏专门人才作为管理机构的专业执行者,出现了人才高度不足的现象。由于商业银行员工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定期将体现本行经营业务情况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资金流量表等报表报送至监管部门和总行,因此他们需要对经济管理类、信息管理类的专业知识进行较高水平的掌握,但是从我国的整体水平上看,他们对这类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专业人才具备熟悉国内外利率市场、并能够对之进行敏锐洞察和详尽分析、掌握和熟悉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和管理工具的能力来主导利率风险防范工作,由于我国这类人才的稀有直接导致了商业银行整体的风险分析水平、预测和规避风险能力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银行的局面。

三、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创新的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应从强化资产负债全面管理,实现结构对称、优化和总量协调、平衡,统筹即期利益和远期目标,达到“三性”最佳组合模式等角度出发,最终实现向现代资产负债管理方式的科学化转变。本论文就以上所阐述的几点瓶颈和缺陷,提出如下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管理创新的相关思考,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研究分析。

(一)注重资产负债业务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在资产方面,要达到丰富资产种类、调整资产结构、实现资产创新的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贷款对象对自身有限的可贷资金进行合理配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可对其贷款的金额数量;第二,积极运用创新手段开发消费信贷品种,参照国外先进新型贷款形式增加贷款种类;第三,与其他金融行业进行联合管理,适当增加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持有量,研究持有的证券品种的创新性,调整各类证券的期限结构和比例分配,改善资产的单一局面。

在负债方面,为了改善业务内容的单一和实现负债流动性管理,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着手贷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通过对社会资金流向热点的观察、跟进和研究,开展资产负债业务品种创新,从各方面扩宽资金来源渠道,如积极争取基金信托业务,有计划地发展大宗协议存款业务等;第二,在改善业务内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引进和推广在国外得到广泛运用和行之有效的金融手段 。

(二)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由于我国资产负债管理结构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变动的影响。其中,若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将会导致银行收益水平低下或流动性风险的产生;若资产负债总量结构不合理,将会难以抵御利率大幅波动的影响而引发利率风险;若资产负债分散程度不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某一特定风险的破坏性作用。因此,为了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地调整资产负债的结构,使之达到服务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结构优化模式。总而言之,商业银行应在努力提高资产负债业务的流动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强化资产负债配置功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产负债结构制约体制,实现最终的盈利目标。

(三)完善授信风险管理机制

授信风险是世界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形式中,产生历史最久远、意义最重大的风险种类之一,主要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导致合作伙伴中有一个或多个成员在投入项目的贡献程度上有所保留。信贷等授信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在跟随西方先进发展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授信风险控制水平,但由于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市场不确定因素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仍然存在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技术落后,盲目扩大业务规模,忽视授信管理的后期跟进工作等局限。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全球化的统一授信机制、严谨的授信风险预警机制和科学的授信决策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