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研究(1)论文

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研究(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23:26:22
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研究(1)论文
时间:2023-08-06 23:26:22     小编:

摘 要:研究与开发国际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国际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而中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的增加,其对我国的经济也形成了多重效应。

对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的现状及特点作出了总结,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R&D本地化的动因及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本地化 1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的发展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中国设立了我国的第一家外资R&D机构——北邮——北电电信研究开发中心。

1995年,美国IBN公司建立起独立的IBM中国研究中心。90年代末,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则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1998年美国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先后宣布将在中国投入巨资来建立研究中心,引起了各方的普遍关注。

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10月,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累计投入金额近40亿美元。2006年11月,联合利华公司宣布,其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将大幅“扩容”成为面向全球市场的研发基地,对上海研发基地的新增投资达到1亿美元以上,今后此类投资还将继续追加,到2010年上海基地有望成为联合利华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之一。

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的动因 2.1 中国融入其研发全球化价值链体系中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从全球的角度出发,统一组织国内外R&D活动,将其置于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当中,从而使企业 R&D 进入一个全球化的新时期,跨国公司开始向海外进行大幅 R&D 投资。我国从 90年代中期开始感受到跨国公司 R&D 投资的浪潮。

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设立 R&D 机构的兴趣越来越强烈。根据专业分工的原理,跨国公司可以将其 R&D 链条上的中、低端研究放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而不必自己进行。

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批优秀人才供给的形成以及科研基础设施的完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跨国公司的某些中、低端研究的要求。 2.2 人才和研发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而又廉价的人才资源,而且拥有大量的研发机构。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实际上,跨国公司一直是世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技术成果的垄断者以及技术转化的组织者。

因此,跨国公司十分重视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在华跨国公司的R&D机构可以凭借丰厚的薪金待遇、先进科研条件和人性化管理从国内某些科研机构中吸收和挖走大量的人才,开发中国乃至世界需要的高新技术,增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

 2.3 市场的动因 中国的移动通讯设备市场成为全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场。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和电脑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又为全球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商和计算机及其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大好商机。

1999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较快,国内市场潜力巨大,2007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世界经济增长放慢,我国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资研发中心设到中国,则说明他们不再把中国作为一个初级的生产基地,而是纳入其全球发展计划的一部分。 2.4 成本的动因  中国特殊的二元市场结构和产品的多样性及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性,加上中国自身独特的文化、历史、习俗,消费者价值观念与西方存在着较大差异,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必须使其产品“中国化”并且不断开发新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研发活动的费用、风险也相应增加,产出的不确定性使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的性质。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通过合作研发的形式降低了风险,也降低了成本。

这也是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内在动因。 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对我国的影响  3.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并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跨国公司普遍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是最有吸引力的研发基地所在地,而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研发能力,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外资在华研发。

预计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数量及其在全球研发体系中的重要性将继续提升。

(2)对我国有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史密斯(Smith,19

80)认为技术扩散就是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里转到另一个使用者手里;科莫达(Komodo,19

8

6)认为技术扩散应该是对理解和开发所引进技术能力的一种转移。技术扩散必定与技术转移的过程紧密相连,跨国公司的FDI行为和R&D国际化,推动了技术在世界范围的转移和扩散。

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外部效应对东道国技术的进步及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3)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跨国公司一般都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即雇佣本地的科研人员。

首先,他们利用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待遇吸引人才。其次,可以抑制人才外流,吸纳大批人才留在中国,也吸引了国外的人才回到国内谋求发展。

最后,跨国公司与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资金和培训。 3.2 消极影响

(1)变中国二元市场为一元市场。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开发适合中国的产品。

由于他们能够容易地网罗到中国优秀的人才,就使得这一目标变得更加容易。就跨国公司与国内公司而言,中国市场是一个二元市场。

目前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外资不论在技术优势还是在市场营销方面都已经占据了主控地位,随着跨国公司大量适合中国市场产品的开发,就会造成在中国市场的更多领域变二元市场为一元市场,特别是将中国的某些弱不堪击、毫无竞争优势的生产企业变成跨国公司的附属企业或配件生产企业。

(2)抑制我国技术创新和企业的逆向技术转移。跨国公司使用了技术锁定 、技术内部转移等战略,而这些战略都是跨国公司用来减少其技术外溢的手段,其结果必将导致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的进一步加强,使我国对其技术产生依赖性。

跨国公司不仅以其优越的条件吸引了我国大量人才,还主动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挖掘人才和技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产权体制和科研机制问题,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一些属于保密范围的技术和研究项目流入跨国公司,导致实际上的我国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向跨国公司的免费逆向技术扩散。

(3)R&D人才由国外流失转向国内流失。如果说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生产中心是在瓜分“市场蛋糕”,那么就其研发中心来说,更大的威胁在于瓜分中国的“人才蛋糕”。

目前我国人才流失的典型特征是由流失到国外转向国内的跨国公司,即“在国内为外国打工”,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人才外流”。究其原因,跨国公司R&D机构提供的条件比国内优越的多,吸引了国内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

国内科研机构人才的流失,国内部分保密技术的泄露,在竞争中部分水平较低的研究开发机构面临倒闭的可能。  4 应对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的政策建议 4.1 积极利用跨国公司R&D本地化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资源能够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促进中国科研创新体制进行面向市场的改革,有利于中国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有利于竞争人才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双赢”的博弈。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弥补了我国研发资金,特别是企业研发资金的不足,培养了本土的一大批高级研发人才,引进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研发管理经验,这是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源泉,他既为新行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又为老企业的升级改造注入了活力。而且,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与中国的研发中心和研发机构结成技术联盟,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中国能从跨国公司中吸收先进的技术信息。

我们还必须看到,跨国公司在为我们带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研发带来了技术挤出效应。跨国公司对技术进行锁定,使我国对其技术产生依赖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利用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的效应。 4.2 消除技术锁定的政策建议 所谓技术锁定,一般是指具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将技术设计、生产工艺、包装广告、营销网络等关键核心技术转让给东道国企业,加强东道国对公司的技术依赖,从中谋取巨额的垄断利润。

由于技术锁定的存在,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及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吸收,严重制约了跨国公司的技术扩散。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在政策选择上,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既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也不要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建立信誉基础上的低风险交易环境,强化跨国公司的交易意愿并做出公平交易的选择。

二是利用各种方式来获取解开技术锁定的钥匙,其中的重要工作就是要正确分析和评价技术锁定的目标、程度和方式,找到技术锁定的核心所在,仔细分析跨国公司新技术的结构层次。 4.3 优化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 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也是充分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技术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国内科技人才数量增长很快,但质量上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能力比较低,研发人员的国际化程度低。如果我国本地企业人力资源水平与跨国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就会使跨国公司因进行再培训的成本太高或者根本没有希望在短期内改善人力资源状况而放弃人才本地化策略,转而从国外调入企业所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也就无法从人力资源变身为“人力资本”。

我国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很低,已成为投资环境中非常薄弱的一环,严重阻碍了技术扩散效应的发挥。因此,我国必须优化人力资本培养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应该深化教育体制和企业人员培训体制的改革,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发展跨学科教育,并形成“边干边学”以及终身接受教育的机制。

同时,积极引进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留住掌握世界前沿科技的人才,并让他们在国内得到与预期能力和贡献相应的物质回报和优良的工作、创业环境及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彭红斌.在华跨国公司R&D活动的本地化及其影响[J].理论前言,2004,

(21). [2]黄良耀,冯德连.跨国公司国际化下的中国自主创新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

(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