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农业如临“大敌”?论文

中国农业如临“大敌”?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00:45:46
中国农业如临“大敌”?论文
时间:2023-03-26 00:45:46     小编:

[提要]:在讨论加入世贸,农业开放的问题时,国内似乎没有哪两个专家持完全相同的观点。卢峰说:《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解开了两国长期以来贸易分歧的死结,会产生“双赢”结果;袁钢明则坚定地认为:中国所有行业都可以“放”,就是农业不可以“放”。

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已经称不上是产业了……〗 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早晨6点,当中国总理朱熔基离开华盛顿前的最后一刻,中美双方经过通宵达旦的谈判,才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达成一致。 尽管美国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在国内还是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复杂的思想和情绪。

至于具体内容,到记者发稿时,中国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经济学家的许多消息源于国际互联网。 4月28日,天则经济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聚在了一起,专门就中美的农业合作及中国在农业方面的让步,加入WTO可能给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会上,没有哪两个专家持完全相同的观点。 据5月6日消息,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宣称,美国单方面在报纸和因特网上公布了一份所谓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达成的协议清单是不准确的,他强调,双方虽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并没有按照那份清单达成协议,清单中的有些问题双方确实已经达成协议,但有些仍在谈判的过程中,有些是美方单方面的要价,中国根本没有同意。

◆ 仅是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协议?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峰认为,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协议,达成协议的关键是中国涉及小麦、柑桔、肉类进口的动植物卫生检疫管理政策方面做了重要的调整和让步,尤其是“矮腥黑穗病”(TCK)小麦进口问题的让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中国对从美国太平洋西北部的七个州如华盛顿、蒙大那等进口的小麦解禁。 中国没有TCK,为了防止TCK通过贸易方式传入并危害中国的小麦生产(如果小麦受到TCK感染,情况严重可能会造成30%—50%的减产)。

中国从1972年开始对上述七个州的小麦实行进口禁运。美方认为这种做法不合理,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对食用的小麦禁止进口,而其它国家禁止的都是种麦。

据悉,感染TCK的小麦经过加工食用,对人类健康没有负面影响,但如此一来,中国海关检疫的难度肯定要加大。中国已决定在海南省专门建一个TCK小麦的处理厂,一旦发现受到感染的小麦,统统运到海南。

因为那里不具备小麦的生长条件,所以,TCK小麦对海南的农作物没有影响,此外远离大陆,能把传播控制到最低限度。 但有专家也提出:在海南建加工厂需要多少钱,由谁来出? 国内有文章认为:这个协议只是对关税配额(TRQ)作了调整,因为中国对农产品的进口实行的是“严格的配额制度”,放宽美国的小麦进口只是增加配额和降低关税,并不是敞开国门进口美国的农产品。

但是,农业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温铁军先生却认为,从网上获取的消息来分析,绝不仅仅是动植物检疫的问题: 中国同意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到2006年,大豆从现在的170万吨增加到330万吨,增加幅度为94%;小麦从20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为现在的4.65倍;玉米配额从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进口量的近2倍;大米配额从26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进口量的2.1倍。

到2004年,棉花要增加到89.4万吨,为现在的4.47倍…… 此外,中国承诺取消出口补贴,特别是取消对美国不利的玉米、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出口补贴。而且到2004年,中国除了在总体上把农产品关税降低17%以下,还应进一步对美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降低到14.5%的平均关税。

其中大豆仅3%,肉类水果10-12%,乳制品12-19%,红酒20%。 温铁军认为,加入世贸尽管是大势所趋,相信带来的好处也是难以估量的,但是,就农业来说,既然是让步,肯定会有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

◆ 中国农业看到了什么?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的分析,从1986年中国提出“复关”申请,一直到90年代初,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并没有提到农业的问题,因为那时,中国的农产品一直具有价格优势。 据统计,18年来,中国粮食价格总的趋势是不断走高,而国际粮食价格是不断走低,国内和国际粮食价格大约在1988年到1989年基本上走平,1993年中国粮价基本上是贴着天花板(国际粮食价格被称为天花板),1995年,粮价开始超过天花板,并且不断上调,国际与国内粮食价格上的差额,决定了中国的粮食没有竞争优势。

由于连年的粮食丰收,目前中国库存有5000亿吨的粮食,原来寄希望于进出口调节。但是如果开放粮食市场,由于价格的因素,国外市场对于中国来说只能是一个长期进口而不可能是出口的局面。

温铁军先生对于中国在农业方面作出的让步表示忧虑:WTO要求取消任何直接补贴,外国进口粮食价格那么低,那么谁还会生产高价粮食?中国长期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会不会受到影响? 中国对粮食贸易的控制,是通过许可证、配额以及国有贸易等非关税手段实现的,在“美方要求中国逐步降低在粮食贸易上的非关税控制”上,卢峰认为,中国作出的让步不会支付特别额外的代价,加入WTO中美两国会出现“双赢”的局面。但“双赢”,并不是指每个人都赢。

据悉,中国在进入WTO的初期,粮食配额要上升到1500万吨,两年以后,要上升到2000万吨。据统计,1995年,中国就曾进口过2000万吨粮食,卢峰认为,如果当时没有对粮食生产造成很大的冲击,那么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入关后有什么问题。

但是国家有关部门一位官员认为:历史上曾经进口那么多粮食是因为确实需要,进少了还不行。现在在中国粮食过剩情况下,再进口那么多怎么办?假设大豆是3%的上线约束税率,取消配额许可证后,“我就不知道今年的大豆怎么办了”? 按测算,2000万吨粮食,大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左右。

温铁军认为:我们不能总是习惯于按照粮食的总量来计算这个比例,因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自产自销部份大约占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基本不与市场发生关系,所以不应当计入相对贸易量的总量里面。如果这样计算,2000万吨实际上已经占了中国粮食贸易量的20%以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的盛洪认为,按照经济学的规律,很小的进口量,比如说4%就会导致粮食价格很大的变化。价格是由边际来决定,而不由平均决定。

中国今后的粮价肯定是由美国的粮食价格来决定,那么中国农民可能会把粮食生产缩减不止2000万吨,可能是4000万吨。否则,只能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粮食保护价恰好等于中国均衡粮价,那么就意味着财政大量的补贴;二是对生产成本在价格之上的农民进行补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翁鸣博士认为,中美签署农业协议,进而加入世贸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在价格方面,肯定会对中国造成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加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有专家也认为,入关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会有很大的好处。

从长远来看,并且实践也能够证明,开放总比封闭好,但短期内,我们怎么克服困难?否则,长期的利益和好处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 农民可以不种地? 卢峰提醒大家,不应该把农业或食物过于简单化地等同于粮食,粮食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到底有多大?在自由化贸易的环境下,中国的一些大宗劳动密集型的食物产品肯定有竞争优势,有可能通过扩大出口产生一个正面的效应,并增加农民的收入。

据分析,中国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并非没有优势,今后既可能产生规模效益,也可能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效益。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赵志君坚决赞成加入WTO,并且认为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不会对中国农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东部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非常严重。他的家乡在山东烟台,那里的小伙子都外出打工,或在家种菜,只有

五、六十岁的老人才在家种田。离开土地或粮食种植,已经成为一种事实。

他认为,有些人是打着保护农民收入的幌子,认为不该签署协议,但实质上,中国农业不对外开放,农民的利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本意是为了保护农业、农民的利益,但事实上,农村乱收费现象非常严重,农民在粮食种植方面几乎无利可图。

增加农民的收入,可能通过买低价、进口的粮食,靠养殖业等途径来实现,也可以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多做努力,把高附加值的产品卖出去,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低成本本身就是优势。 赵志君还认为,入关以后,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中国长期以来,毁林造田的现象对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中国的土地,未必都要用来种粮食,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产量也不是唯一的指标,环境也应当计算在内。 袁钢明刚从农村调研回来。

商丘处于河南省豫东地区,与中国的西部地区比较起来,当地农民的收入还算高,人均大约是1800元左右人民币。其中,1000元钱完全来源于粮食,种一亩地大约可收入100元钱;其余800元钱来源于养猪或其它家禽,目前一头猪的收益也是100元左右。

今年,猪肉价格从5.3元跌到3.5元,农民又损失不少。 袁钢明认为,如果真的进口外国的粮食作饲料,养猪是便宜了,但中国的粮食生产会受到很大冲击,农民有60%比较稳定的收入是靠粮食,这笔收入从哪里能找回来?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樊纲先生提出:进口农产品的低价格,是否会使更多的农民进入工业生产,从而加速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对此袁钢明认为,农业开放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

并且,如果农村也搞工业,那么工业就减少了一些资源要素的分配,并且,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恐怕会不清晰。 据测算,到下世纪初,中国农业劳动力至少过剩2亿到2.4亿,而城市劳动力剩余0.4亿左右。

温铁军认为,提高农村劳动物质装备水平,是在劳动力可替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如果劳动力绝对过剩,怎么可能减人上装备呢?中国如果没有新的能源,农村发展第二三产业也会成问题。中国农村中有顺口溜:一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三个月耍钱,剩下的时间赋闲……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农民不种地了,那国家就给发钱吧! 有关专家分析,下世纪“就业问题”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最大的问题。

据估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使GDP增加两个百分点,国际经验证明,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500万人的就业机会,不知这个数字中包括多少离开土地的农民?◆ 中国农业不再是产业? 关于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还有一段演绎出来的故事:这次中美农业谈判,中国“农口”没有一个人参加,当时“农口”的人很不满,认为关于农业问题的谈判理应由“农口”人担纲,但是,当他们一看到协议的内容后,马上长舒一口气,说:幸而没去,要不谁负得起这个责? 尽管是一个演绎,但由此可见众多人对中国农业的担忧。 温铁军认为,农业市场的开放,对中国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有利的方面是局部的、个别的,不利是全局性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农民收入的90%来自于粮食,到现在农民靠粮食所得到的收入仍占到58%左右,并且中国中西部地区靠粮食、种植业获取收入的仍在60%。如果放开农产品市场,农民的收入肯定会受影响,中国寄希望于在2000年前后靠提高农民收入来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套基本思路也许会落空。

袁钢明认为,一旦放开,对其他行业都利弊皆有,独独在农业方面,却是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下降。按现在的粮食价格和关税率,中国农民收入至少会减少1/4。

据测算,中国农村人均耕地1.2亩,户均0.5公顷,美国农场主平均有500公顷的土地种植农作物,他们可以通过降低地租来增加粮食的竞争力,在中国却行不通。 温铁军认为,中国人均这1.2亩的耕地,基本上是生存性的,也就是说中国农业不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而是以生存性的功能为主,其实就是以社会保障性为主。

因此,中国不应当再把农业当成一种生产性的行业,不能当成一种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公益事业,是为了保障中国9亿农民的基本生存的公益事业。 国家给农民的粮食价格补贴,实际上是在国家不承担农民社会保障开支的情况下,给农民支付社会保障。

一旦这种补贴不能兑现,那么就取消了中国农民的福利,会造成一定的社会矛盾。 据悉,孟加拉、印度等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的税率高达160%-240%。

据曾在日本生活过的袁钢明说,日本直到现在还努力地保护它的粮食生产。按说日本生产的粮食并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需要进口,但是,为了与本国的粮食价格持平,凡是进口的粮食都会加700%左右的关税。

日本保护的不是粮食本身,而是为了维持农民稳定的生活结构和生态环境。以至于现在日美一谈判,就是“大米和汽车”的问题。

所以说,中国的农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贸易交换问题。 袁钢明认为,最“要命”的是,中国还将开放农业的流通领域。

在日本,农产品流通领域所占的人口比例比农民还要高。一件农产品大约有3/4的钱被流通领域赚走。

农民买化肥、种子、农用机械,接受各种服务,流通领域本来能吸纳1/4的劳动力,对缓解就业、增加收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在农产品领域实行统管,已造成农民在流通领域的收入减少。

如果进一步开放,把这块领地让给国外,对国内是很大的损失。因此他呼吁,粮食流通领域首先应当对国人开放。

◆ 利益与民族主义 中国签署农业合作协议,进而加入WTO,除了对百姓来说看不太明白的道理,如有利于国际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扩大出口、引进外资以及一些政治上的收获外,百姓最关心的是,加入世贸组织,我可以买到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外国有机构估算,加入WTO,等于同样的工资,它的购买力增加近一倍。

温铁军还很形像地说,中国种的大部份是软质小麦,面包一切就掉渣,如果国外的硬质小麦(面筋度含量高的小麦)进来后,面包结实了,面条下锅也不易烂了,对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非常有益。 入关后,中国东部地区也会有巨大的收益,这些地方主要是种植蔬菜。

胶东地区对韩国、日本出口,福建地区对台出口,广东地区对香港出口。赵志君认为,中国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用在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上。

因此开放后,这些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发展会很有前景。这也将迫使东部沿海地区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蔬菜的种植。

中国的畜产品也会有一定优势,因为户营经济条件下以劳动替代饲料投入。美国等发达国家养殖业肉料比最低没有低过3比1,而中国农民能做到2点多比1。

关于农产品开放后,中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程度增加,是否会出现禁运,发生粮食安全等问题,卢峰做了分析: 从1950到1984年间,全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85次经济制裁,其中涉及到食物的出口贸易禁运10次,但真正属于中国有关政策讨论中假想的以粮食为主要对象的商业性粮食出口禁运只有一次,对象是前苏联,因为1980-1981年,该国入侵阿富汗而引起的。从这一方面看,中国可以通过政策手段对粮食进口的依存度和用途加以监控,鼓励对粮食进口替置的粮田在农业生产范围内加以利用,以求在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同时,储备粮食生产能力,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尽管有显而易见的好处,在加入WTO的问题上,还是引出了一些民族主义情绪。甚至有学者认为:不要轻易相信一些发达国家写在纸上的东西,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什么自由贸易。

有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在世界贸易中,中国目前完全处于防御阶段,美国资源多、人口少,其农业的低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坚决主张自由贸易。中美双方根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让其他国家开放市场,就是认同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甚至有人认为这里含有美国的政治目的,因为打入中国这个大的市场,是美国农场主共同的目标。 从网上的消息,美国全国生猪饲养者协会前任主席哈丁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希望美国政府在与中国进行有关加入世贸的谈判中,要求中国解除生猪进口禁令,他说,生猪饲养为美国创造了60万个就业机会,年产值达640亿美元。

中国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美国应该要求中国废除事实上的猪肉禁运,取消对进口生猪歧视性关税及附加价值税,中美之间相互承认各自的安全及卫生检疫程序,中国停止对生猪生产实行政策性补贴,中国如果不做到这些,美国的生猪生产者不认为中国具备了加入世贸的条件…… 有学者还认为,让中国按照美国的条件开放市场,就好比是让尚未长大的稚童和拳王泰森进行较量,或者是让中国前武术冠军李连杰去依据美国的规则与泰森较量,胜算难求。 据悉,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就能一下子享受130多个成员国之间的最惠国待遇,中美的经贸关系也会有很大的改善,同时,其他国家亦不能随意提出反倾销,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轻工、家电、钢铁等将会扩大出口;其次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投资中国的热潮…… 因此,卢峰不同意在加入WTO的问题上,把农业问题单独拿出来,而应遵循一种“捆绑效应”。

那么中国在其它行业所得到的收益,是否能弥补对农业造成的冲击所蒙受的损失? 有农业科学研究专家指出:中国的农业生产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翁鸣博士认为,再过几十年,中国的人口达到

六、七亿,粮食缺口有多大,现在还很难说,但到那时再开放市场,就会很被动。 但袁钢明坚定地认为:将来中国所有的任务应集中在如何阻挡农产品的进口上。

无论如何,一切经济理论都要有待于事实的检验,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也强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和立场是一贯的,即权利与义务的平衡。中方承诺的,一定要与中国的经济实力相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