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1)论文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3 03:38:11
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及对策(1)论文
时间:2022-11-13 03:38:11     小编:

【摘 要】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张五花八门,尤其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这种现象表明,在今天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里,贸易自由化仅仅是趋势,并不是现实。

本文通过研究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分析探讨了我国应该如何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 竞争优势 外贸对策 当代国际贸易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张五花八门,尤其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

这种现象表明,在今天甚至相当长的时期里,贸易自由化仅仅是趋势,并不是现实。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要想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国际贸易新理论,实施创新的对外贸易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商品结构和地区分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不断探索,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有以下几种: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Strategic TradePolicy)产生于2O世纪7O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之下,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等人于2O世纪8O年代中期提出,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1)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

(2)以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 2.产业内贸易理论 20世纪70年代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等人开创了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该理论不同于侧重论述产业间贸易的传 统贸易理论,它侧重研究贸易双方在同一产业中既出口又进口同类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在不完全竞争产业中,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是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决定因素。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由美国销售学家弗农于1966年首先提出,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由于技术创新和扩散,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

(1)新生期;

(2)成长期;

(3)成熟期;

(4)销售下降期;

(5)让与期。 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提出并完善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不同之处在于,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兴旺发达,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源于一个相互增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四个关键因素影响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这四个因素是:

(1)生产要素;

(2)国内需求;

(3)相关产业;

(4)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度。

二、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启示 1.积极转化国家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所决定的静态优势,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条件。

竞争优势则是一种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综合能力的作用结果。比较优势作为一种潜在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我国一直以来具有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要确立把比较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的外贸战略。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由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推知:创新国是国际贸易利益的最大获益者。

这是因为:在产品的新生期和成长期,创新国以其技术优势垄断了国内和国际市场,因而可以获得大量超额垄断利润;在产品的成熟期进入所谓的“大规模生产”阶段,创新国可以获得巨额规模经济效益;在产品的销售下降期和让与期,创新国在国外投资建厂,输出其知识产权和品牌,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际市场上继续赚取利润。 3.发展高层次产业内贸易是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在给各贸易国带来贸易利益的同时,还加快了科学技术管理经验、企业家精神在不同国家同一行业内的传播和扩散,给同类产品生产上档次提供信息,并通过规模经济,实现不同国家在产品层次上的分工,实现产品生产的国际化。 4.发挥政府作用,重视市场保护。

(1)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即使在出口不利的情况下也可以缓冲风险,避免国内产业受到冲击。

(2)重视发挥政府的作用。根据战略性贸易理论,对于高科技产业在关税和其他方面政府给予适度保护,将有利于顶住外国进口产品的强大冲击,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有利于培育产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

三、面对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我国外贸对策研究 1.改变“加工制造”的单一功能,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完善管理,改进服务,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业和研发机构转移到出口加工区,实现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缓解出口压力。坚持内需为主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

在外需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通过扩大个人消费,民间住宅投资,加大农村市场的开发,激活国内市场。 3.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业升级的实质就是技术进步,提高效率。

目前我国要积极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较高层次上与发达国家合作,提高我国国际分工的地位,加快工业化进程。 4.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

我国应该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即要立足于周边国家市场,并大力向其腹地推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北美、日本和欧盟等发达经贸体的贸易关系; 尤其要以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为契机,努力强化与东南亚各国的贸易往来,加强两岸三地、一国四方(祖国大陆、港、澳、台)的贸易合作。 5.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我们应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重视产品开发战略,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推行科教兴国战略,着力于开发人力资本,促进竞争力持续发展;重视科研研究和开发,为保持产业持续的竞争力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发挥大国规模优势,坚持扩大内需,激活国内市场。只有这些方面做好了,国家的竞争力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 Lee.Mcnight and Joseph P.Bailey. Intemet Economics[M].London:The MTI Press,1997. 陈传兴.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及对象[J].国际贸易,2006,

(4):45. 贾海基,李春顶.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合理性研究及对象[J].国际贸易问题,2006,

(7):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